蔡厚菲
【摘要】目前高中語文教育現狀:學生思想貧乏、蒼白,情感平弱、無力。高中生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易受到大量不良內容的污染,面對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缺乏分辨能力,熱衷模仿和追捧。這與語文教育忽視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聯。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高中生也往往丟掉了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興趣,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反而成為了學生的負擔。審美教育的缺乏嚴重制約了語文教育的發展和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審美
語文文言文閱讀中,應關注高中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審美鑒賞力和審美創造力。文言文記載了中國千年的文明,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那些膾炙人口、歷久不衰的千古名篇,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崇高道德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而高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所以,學習和了解這些古代優秀的文言文作品,對全面培養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無疑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
一、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明確這一句經典名句的含義。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能夠幫助同學們主動,自覺的學習和探究問題,所以在文言文課堂中,首先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了解和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有的學生一學習文言文就感覺無趣,昏昏欲睡,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文言文字詞晦澀難懂,其本身對于從小接觸白話的學生來說,就會因為難于讀懂和理解而產生排斥心理。其二,由于傳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枯燥和乏味,也極易打消學生對于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因此,在學生中很容易產生這樣的認識,一提到文言文就是字詞的理解,和段落的背誦,完全沒有任何興趣可言,對于美文美句,審美方面的感受就更是少之又少。
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最簡單和直接的一點就是向學生明確學習文言文的作用和重要性。學習文言文不僅可以學習古人的所提供的豐富的經驗,有的甚至可以古為今用,并且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完善我們的道德品行。譬如四大名著:《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高中生對于四大名著也都不陌生,甚至非常感興趣,書中都有著自己崇拜的對象,并且,書中膾炙人口的文言故事都內涵著許多的知識和寓意,這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莫大的幫助和指導性意義。所以應當結合許多生活中的實例,并且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二、改進轉變授課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典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币虼?,對于當前一線的語文教師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我們必須要盡快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葉圣陶先生曾說:“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課堂的教學效率是否提高,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實際接受了多少,掌握了多少;不再于課堂提供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識教學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學習了多少篇的課文,而在于能力訓練是否“務實、得法、有效”。因此,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占主導地位”、“一講到底”的教法是應該思考和改進。
朗讀是培養文言語感的最重要的途徑和方法語文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區別的標志之一就是書聲朗朗。在教學中,我們要提倡“美讀”和“爛讀”。“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讀出來,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讀進去;“爛讀”就是一遍接一遍讀,熟讀成誦。只有反復誦讀涵泳,讀準字音、讀通句讀、讀懂文意、讀出語氣、讀出氣勢,才能領略到文章的精妙,才能感悟到作者的才思氣質。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的進行教師的示范朗讀,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將文章讀通暢了,讀順暢了,自然就能夠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體現的正是其中的道理。
其次,要切實提高高中生對于文言文的審美鑒賞能力,在教學中就要轉移文言文教學的重心。將傳統的單是解決文言字詞的詞義,詞性的教學中心,轉移到注重文言文所內涵的情感和體悟上來。將話語權的主體地位從語文教師手中,移交到學生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文言文的學習和討論中來。重視對學習文言文后,學生對于其文中的語言、形式、寓意等美的精華部分的內涵的探究和思考,并且緊密聯系當下的生活實際,引發同學們對現實及自身的思考和認識。不但要讓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和評價文言文,勇于質疑、勇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我們要鼓勵學生用新的解讀視角去發現和再認識文言文。這才是真正在語文文言文課堂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三、建立完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認知心理結構、審美心理結構所構成的框架完善與否將決定文學閱讀鑒賞能力的高低。如《水滸傳》,小孩讀出的是一百零八將的勇猛無敵,故事情節的曲折動人等,而專家讀出的是人物塑造時人物,性格,情節三方合一的高妙新奇。正如托斯艾略特所說:“頭腦最簡單的人可以看到情節,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與性格沖突,文學知識較為豐富的人可以看到詞語的表達方式,對音樂敏感的人可以看到節奏,只有那些具有更高理解力和敏感性的聽眾則可以發現某種逐漸揭示出來的內容意義。”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建立和完善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是先決條件。
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應對文言文等各種文體的主要特征能熟知和掌握,充分了解文言文的文體特征,在閱讀時才會有選擇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去解讀作品。第二,對自己喜愛的某一類作家及其作品或某一類作品的內涵形式包括題材、情節、主題等充分了解,積累一定的文學常識和知識要點。第三,掌握一些文學創作知識,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創作規律,把握這些特殊和一般的規律,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志堅.淺議文言文教學的目標與方法[J].閱讀與鑒賞,2011,(09).
[2]謝朝國.把握心里脈搏,培養語文興趣[J].中學語文,2008,(01).
[3]田澤生.主體性語文教學的美育追求[J].教研天地,2008,(03).
[4]王傳文.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與出路[J].語文教學研究,1997,(04).
[5]白金香.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教學研究,2004,(05).
[6]王槐松.文言文誦讀法古今談[J].語文教學研究,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