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根據多年在本院機電專業高等數學的實踐教學,探究更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專業需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教學探究;分層教學;高職人才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對各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高等數學課程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只能是教師根據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又由于我院的課程改革,高等數學課程的課時只有56學時,上什么和怎么上是困擾教師的難題。因此,根據高職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在我院各專業進行高等數學知識需求的調研,最終確定了各專業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以最大限度地完成少課時高等數學的教學任務,培養高職人才。
一、高等數學知識的需求調研
我院數學教研室多次與各系專業教師一起教研,探討專業課程所需的高等數學知識。以機電專業為例,具體如下表:
二、學生的現狀分析
(1)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我院錄取的學生整體情況較為復雜,有參加秋季高考入學的高中畢業生,有參加春季高考的職高、中專和技校的畢業生,二者相比較而言,高中畢業生基礎略微好些,但由于高職院校是最后批次錄取,學生的高考成績較低,尤其表現在數學上,大部分同學的數學基礎及運用能力相對較差,這就導致在高等數學的學習中存在很多問題,給高等數學教學帶來客觀上的困難。
(2)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現在的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這是因為:①高職學生總與本科院校的同學相比,認為在高職院校學習低人一等,更對自己的前途深感渺茫,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尤其對高等數學這門基礎課更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②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學習環境相對輕松的高職后,由于對自己要求不高,自我約束力能力較差,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三、高等數學的實踐教學
通過對各專業課程對高等數學知識的需求調研和學生的現狀分析,教師們及時更新觀念,重新進行課程規劃,調整教學內容,以達到專業需求的教學目的。具體做法如下:
(1)教學內容模塊化。我院數學教師把高等數學課程分為基礎模塊、應用模塊和提高模塊。其中基礎模塊和應用模塊是必修課程,提高模塊作為選修課程。
基礎模塊教學內容是根據各專業對高等數學的要求而設定的,內容包括:函數與極限、一元函數的微分學、一元函數的積分學。在這個模塊的教學中,要做到精講細講,力求使學生完全掌握。滿足專業課程對數學的需要,同時使學生具備應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用模塊是強調高等數學的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內容如下:一元函數微積分中的應用部分、多元函數微分學、數學實驗。所有內容都體現一個“用”字,用計算機軟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一些專業問題,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提高模塊主要是針對各專業所需高等數學知識較多,而教學課時較少,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同時也為準備繼續深造的學生打基礎。內容包括: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數積分學、線性代數、空間向量、無窮級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這些知識,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使他們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模式分層化。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為了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人人受益”,達到教學目的,我們在基礎模塊的教學中實施了分層教學。
學生入校后,首先進行數學摸底測驗,然后根據成績和高考數學成績,把學生分成提高班和普通班。這樣,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確定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解決“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的弊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同時,也為每年的高職高專的數學競賽選手的選拔奠定了基礎。
(3)教學手段多樣化。以前,教師在黑板上寫題、畫圖比較浪費時間,學生聽著也比較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計算機圖形顯示、動畫模擬、數值計算及文字說明等,形成全新的教學模式,同時通過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概念、方法和內容的理解,大大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因此,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信息量不斷增大,而教學課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采用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卓有成效的教學手段。
(4)教學輔導網絡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和手機網絡的應用在生活中已非常普及。學生動一動手指就可以搜索到所需要的知識,這樣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與學生隨時交流的平臺——網絡教學輔導。
我們把電子教案、典型習題解答過程、單元測試、知識難點解析、教學大綱等發布到網站上,供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若有問題,在教師留言板中留言,教師及時解答,這樣高等數學的教學就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做到隨時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總之,我們的高等數學教學必須遵循為專業服務的原則,任課教師必須轉變觀念,不斷探究更適合高職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發揮高等數學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進華.教育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探索[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
社,2008.
[2]孿巧萍,陸傅,劉娟.大學數學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J].河南職業
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5).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
摘 要:根據多年在本院機電專業高等數學的實踐教學,探究更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專業需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教學探究;分層教學;高職人才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對各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高等數學課程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只能是教師根據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又由于我院的課程改革,高等數學課程的課時只有56學時,上什么和怎么上是困擾教師的難題。因此,根據高職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在我院各專業進行高等數學知識需求的調研,最終確定了各專業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以最大限度地完成少課時高等數學的教學任務,培養高職人才。
一、高等數學知識的需求調研
我院數學教研室多次與各系專業教師一起教研,探討專業課程所需的高等數學知識。以機電專業為例,具體如下表:
二、學生的現狀分析
(1)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我院錄取的學生整體情況較為復雜,有參加秋季高考入學的高中畢業生,有參加春季高考的職高、中專和技校的畢業生,二者相比較而言,高中畢業生基礎略微好些,但由于高職院校是最后批次錄取,學生的高考成績較低,尤其表現在數學上,大部分同學的數學基礎及運用能力相對較差,這就導致在高等數學的學習中存在很多問題,給高等數學教學帶來客觀上的困難。
(2)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現在的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這是因為:①高職學生總與本科院校的同學相比,認為在高職院校學習低人一等,更對自己的前途深感渺茫,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尤其對高等數學這門基礎課更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②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學習環境相對輕松的高職后,由于對自己要求不高,自我約束力能力較差,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三、高等數學的實踐教學
通過對各專業課程對高等數學知識的需求調研和學生的現狀分析,教師們及時更新觀念,重新進行課程規劃,調整教學內容,以達到專業需求的教學目的。具體做法如下:
(1)教學內容模塊化。我院數學教師把高等數學課程分為基礎模塊、應用模塊和提高模塊。其中基礎模塊和應用模塊是必修課程,提高模塊作為選修課程。
基礎模塊教學內容是根據各專業對高等數學的要求而設定的,內容包括:函數與極限、一元函數的微分學、一元函數的積分學。在這個模塊的教學中,要做到精講細講,力求使學生完全掌握。滿足專業課程對數學的需要,同時使學生具備應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用模塊是強調高等數學的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內容如下:一元函數微積分中的應用部分、多元函數微分學、數學實驗。所有內容都體現一個“用”字,用計算機軟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一些專業問題,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提高模塊主要是針對各專業所需高等數學知識較多,而教學課時較少,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同時也為準備繼續深造的學生打基礎。內容包括: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數積分學、線性代數、空間向量、無窮級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這些知識,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使他們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模式分層化。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為了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人人受益”,達到教學目的,我們在基礎模塊的教學中實施了分層教學。
學生入校后,首先進行數學摸底測驗,然后根據成績和高考數學成績,把學生分成提高班和普通班。這樣,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確定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解決“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的弊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同時,也為每年的高職高專的數學競賽選手的選拔奠定了基礎。
(3)教學手段多樣化。以前,教師在黑板上寫題、畫圖比較浪費時間,學生聽著也比較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計算機圖形顯示、動畫模擬、數值計算及文字說明等,形成全新的教學模式,同時通過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概念、方法和內容的理解,大大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因此,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信息量不斷增大,而教學課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采用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卓有成效的教學手段。
(4)教學輔導網絡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和手機網絡的應用在生活中已非常普及。學生動一動手指就可以搜索到所需要的知識,這樣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與學生隨時交流的平臺——網絡教學輔導。
我們把電子教案、典型習題解答過程、單元測試、知識難點解析、教學大綱等發布到網站上,供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若有問題,在教師留言板中留言,教師及時解答,這樣高等數學的教學就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做到隨時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總之,我們的高等數學教學必須遵循為專業服務的原則,任課教師必須轉變觀念,不斷探究更適合高職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發揮高等數學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進華.教育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探索[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
社,2008.
[2]孿巧萍,陸傅,劉娟.大學數學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J].河南職業
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5).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
摘 要:根據多年在本院機電專業高等數學的實踐教學,探究更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專業需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教學探究;分層教學;高職人才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對各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高等數學課程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只能是教師根據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又由于我院的課程改革,高等數學課程的課時只有56學時,上什么和怎么上是困擾教師的難題。因此,根據高職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在我院各專業進行高等數學知識需求的調研,最終確定了各專業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以最大限度地完成少課時高等數學的教學任務,培養高職人才。
一、高等數學知識的需求調研
我院數學教研室多次與各系專業教師一起教研,探討專業課程所需的高等數學知識。以機電專業為例,具體如下表:
二、學生的現狀分析
(1)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我院錄取的學生整體情況較為復雜,有參加秋季高考入學的高中畢業生,有參加春季高考的職高、中專和技校的畢業生,二者相比較而言,高中畢業生基礎略微好些,但由于高職院校是最后批次錄取,學生的高考成績較低,尤其表現在數學上,大部分同學的數學基礎及運用能力相對較差,這就導致在高等數學的學習中存在很多問題,給高等數學教學帶來客觀上的困難。
(2)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現在的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這是因為:①高職學生總與本科院校的同學相比,認為在高職院校學習低人一等,更對自己的前途深感渺茫,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尤其對高等數學這門基礎課更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②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學習環境相對輕松的高職后,由于對自己要求不高,自我約束力能力較差,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三、高等數學的實踐教學
通過對各專業課程對高等數學知識的需求調研和學生的現狀分析,教師們及時更新觀念,重新進行課程規劃,調整教學內容,以達到專業需求的教學目的。具體做法如下:
(1)教學內容模塊化。我院數學教師把高等數學課程分為基礎模塊、應用模塊和提高模塊。其中基礎模塊和應用模塊是必修課程,提高模塊作為選修課程。
基礎模塊教學內容是根據各專業對高等數學的要求而設定的,內容包括:函數與極限、一元函數的微分學、一元函數的積分學。在這個模塊的教學中,要做到精講細講,力求使學生完全掌握。滿足專業課程對數學的需要,同時使學生具備應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用模塊是強調高等數學的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內容如下:一元函數微積分中的應用部分、多元函數微分學、數學實驗。所有內容都體現一個“用”字,用計算機軟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一些專業問題,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提高模塊主要是針對各專業所需高等數學知識較多,而教學課時較少,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同時也為準備繼續深造的學生打基礎。內容包括: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數積分學、線性代數、空間向量、無窮級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這些知識,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使他們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模式分層化。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為了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人人受益”,達到教學目的,我們在基礎模塊的教學中實施了分層教學。
學生入校后,首先進行數學摸底測驗,然后根據成績和高考數學成績,把學生分成提高班和普通班。這樣,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確定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解決“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的弊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同時,也為每年的高職高專的數學競賽選手的選拔奠定了基礎。
(3)教學手段多樣化。以前,教師在黑板上寫題、畫圖比較浪費時間,學生聽著也比較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計算機圖形顯示、動畫模擬、數值計算及文字說明等,形成全新的教學模式,同時通過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概念、方法和內容的理解,大大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因此,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信息量不斷增大,而教學課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采用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卓有成效的教學手段。
(4)教學輔導網絡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和手機網絡的應用在生活中已非常普及。學生動一動手指就可以搜索到所需要的知識,這樣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與學生隨時交流的平臺——網絡教學輔導。
我們把電子教案、典型習題解答過程、單元測試、知識難點解析、教學大綱等發布到網站上,供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若有問題,在教師留言板中留言,教師及時解答,這樣高等數學的教學就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做到隨時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總之,我們的高等數學教學必須遵循為專業服務的原則,任課教師必須轉變觀念,不斷探究更適合高職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發揮高等數學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進華.教育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探索[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
社,2008.
[2]孿巧萍,陸傅,劉娟.大學數學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J].河南職業
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5).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