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校 周素欣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妥善解決好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決定著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指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戰勝競爭對手、找到自身才能發揮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適當的工作崗位的能力。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論述了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對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培養一批可以服務一線的高技能型人才,使得高職學生在現代社會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從我國的整個教育體系看,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發展日趨完善,而職業教育的發展卻剛剛起步,它是我國教育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必須下大力氣把它加強起來,以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國民教育體制,使我國的教育更好的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多層次、多技能、多專業的人才,更好的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衡量高等職業教育是否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就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所以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意義重大。
1 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是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需要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過改革開放 30 多年的發展,國家經濟發展迅速。但面對知識經濟時代世界經濟復雜的變化,嚴峻的挑戰,激烈的競爭,仍需要加強經濟建設,進一步提高經濟實力。這就需要我們從自身實際出發,重視教育的發展,人才的培養,調整好各教育層次的比例關系,協調發展好不同學歷層次發展速度。在當前階段,我們需要大量掌握高新科技理論的高級專門人才,他們決定著經濟的發展速度。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企業乃至高新技術企業勞動者的主體仍是受過高等教育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的一線勞動者。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實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人才需求是第一位的。
從教育的目的看,高等職業教育就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礎上,除了教授給學生從事一定職業所必備的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和態度,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與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主體完全一致。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重視高等職業教育對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抓住高等職業教育這一促進經濟騰飛的切入點,通過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來培養我國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
科技的競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競爭的焦點之一。科技成果作為高知識含量的產品,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矚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只有通過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將科技的成果運用到生產中才能體現出來;同時,科技成果的運用過程也是科技成果的驗證過程。在此過程中,技術工人和技術人才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只有培養和建立一支活躍在生產第一線的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隊伍,才能完成科技對現代經濟的參與,才能在實踐的推動下,促進科技的不斷進步。焊接工人技術不過硬,火箭依然不能飛向太空。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向國民經濟各部門培養和輸送生產、建設、經營、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為己任的,因此,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形勢,高職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才能擔負起這一歷史重任。
2 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是豐富和發展高等教育體系的需要
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是單軌制,以學科為本位這種模式培養人才。由于受到本科教育的影響,專科教育基本上是“本科的壓縮”。對照國內外發展經驗可以看出,我國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不符合市場經濟、產品結構調整和人才結構變化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國教育改革同國際教育接軌的需要。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從事科學研究和開發設計的人才不可或缺,而且需要更多的是在生產和服務一線從事技術應用、管理和服務的專門、實用性人才,高職院校就是培養這類人才的專門學校。隨著高職畢業生步入職場,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應堅持這一辦學方向,并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用事實證明發展高職教育的正確性。
3 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是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高職院校和企業一樣,同樣需要遵守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問題。而高職院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增強其培養的學生的競爭力。從某種角度說,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就是其培養學生的競爭。看其培養的學生是否能被社會接受,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為國家做出貢獻。而實現上述這些目標最基本的要求便是順利就業。所以,高職院校對就業市場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就業前景作出科學的預測,根據就業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會發展,辦學才有活力。
從另一個角度說,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會決定其招生質量。只有就業前景好,就業質量和就業率高,高職教育才會有吸引力,高職院校才會招來更多的學生,確保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所以,高職院校更應重視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高,這是事關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大事。
4 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高職學生的素質的提高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基礎。高職學生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生產力水平的高低,影響社會發展推動力的大小,影響社會發展的進程。高等職業教育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操作能力、素質教育于一體的完整的科學體系。這些內容應當貫徹于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過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滋養。只有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素質、綜合素質素養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夯實基礎,才能達到其社會功能和教育功能。高職學生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其職業發展的后勁。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肩負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高職學生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的,在校期間,更好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水平,為自己的全面發展做好準備。就業時,憑借過人的就業競爭力,實現自身順利就業,提高就業質量,自身價值得以體現,從而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嚴莉芝.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8(13):42-44
[2]吳雙芳.論新時期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高[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126-128
作者簡介
郭振校(1979-),男,河北行唐人,文學碩士,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和高職教育
周素欣(1980-),女,河北藁城人,法學碩士,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