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武文
〔關鍵詞〕 學校;可持續發展;校本研修;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16—01
學校獲得長久的生命力才是辦學的理想境界,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從內部條件來看,通過培訓學習,結合學校實際,筆者認為主要抓好以下方面來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一、理念創新和精神塑造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學校能否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是否有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這是辦學的動力、導向和保障。因此,學校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充分認識學校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相比具有滯后的特點,立足現在,著眼未來,適度超前發展。在學校規劃、設備添置、課程開設等方面既考慮到現在發展的需要,又考慮到學校未來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考慮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學校內部,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要協調發展,在學校外部,學校發展要與其他社會要素、自然要素協調平衡。要從整體觀念出發,綜合考慮各科教育活動的功能和價值,適當調整,有機整合。
制定可持續發展的學校發展計劃文本。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不能滿足學校現狀,要立足學校實際,準確合理定位,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律,對學校的適應性進行思考。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有關文件精神,制定學校總體發展目標和具體實施步驟。
二、校本研修是學??沙掷m發展的重要路徑
校本研修從學校本身出發,研修的內容來自學校教育教學的需要,或教師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校本研修的主體是教師,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師進行研修活動,或給出研修方向讓教師自我研修。教師是主動發展的研修者,它體現教師研修的主動性,發展的自覺性。校本研修既要滿足教師的發展需要,又要為學校的發展目標服務,是一種有序的集體或個體研修活動。校本研修要與學校和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內容設置、方法選擇、對象組織、時空安排等都是靈活的。
學校的發展、學校的管理也要走入知識經濟的發展軌道。促進經濟發展,首先應促進人的發展;促進學校發展,首先應促進教師的發展。特別是建立校本研修機制,使教師成為主體性的人,保證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發展,這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資源。
三、教師隊伍建設是促進學??沙掷m發展的保障
1.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領導干部是學校的核心,班子成員要增強履職盡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管理干部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自覺接受廣大師生的監督,不斷增強行政工作的凝聚力,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和團隊精神,努力做到個體合格、群體合拍、整體優化。
2.要抓好典型示范。要以身邊的人和事樹立學習的楷模。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育人不倦的感人事跡和閃亮的師德師風模范。要注意歸納、挖掘、提煉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經驗、好方法,使之貼近教師、感染教師、激勵教師、引導教師,并激發教師向他們學習,以模范教師為標桿,勤奮進取,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共同營造尊重先進、學習先進、追趕先進、爭當先進的校園氛圍,進而帶動校風學風的全面建設。
四、現代教育技術是推進學校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1.從校本培訓入手,狠抓落實教育信息化。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培訓是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建設工作的關鍵,學校要重視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水平培訓。與學校校園網的建設同步進行全體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件制作培訓,并以過關考試的形式進行考核評價,促進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學與管理中的應用。
2.加大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建設的投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設備的建設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前提。學校要積極爭取項目和做好經費開支計劃,不斷優化設施設備,確?,F代教育信息技術工作的順利開展。
3.積極參與信息技術類課題研究。在全員培訓的同時,學校要積極組織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參與相關的課題研究,并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科教學活動,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有效地促進各科教學水平的提高。
4.加強軟件應用與建設。應用系統建設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軟件系統集成學校辦公管理、教學管理、電子備課、文件收發、數字校園、學生成績管理、學分認定、學生檔案管理、電子圖書、圖書借閱等功能,真正達到教學與管理網絡化、現代化。學校要鼓勵各學科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構建個性化學習環境或營造協作式學習氛圍,從而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更多的方法或觀點去比較、分析,從而真正達到樂學、好學,提高學習效率。
?笙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