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廷斌
〔關鍵詞〕 非政府組織;農村寄宿制小學;問題;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7—0019—01
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獨立于政府和市場之外的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組織。其具有鮮明的組織特征和獨特的社會治理優勢,是獨立于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協調政府與社會利益關系、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和推動教育公平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當前,我國農村寄宿制小學發展面臨著很多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利用非政府組織的特殊地位和社會資源優勢來促進農村寄宿制小學發展。
一、農村寄宿制小學發展面臨的問題
1. 發展資金不足,硬件設施無法完全滿足寄宿需要。農村寄宿制小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學生數量激增,日常運行成本費用大幅增加,但學校的發展資金卻捉襟見肘,硬件設施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寄宿需要。
2. 師資不足,配置不當,軟件條件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農村寄宿制小學教師不僅要擔負教育教學工作,而且要負責寄宿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負擔加重,教學和科研精力被分散,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質量;學校為分擔新增成本費用,大量壓縮教育教學開支,致使師資不足,音樂、美術、計算機和生活等專業教師缺乏。大部分教師缺乏寄宿學生生活管理經驗,使得寄宿生校園生活教育流于形式。
3. 學生課余生活嚴重受限,無法滿足寄宿生的生活需要。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學校對寄宿生普遍采取封閉式管理,寄宿生課余生活被嚴格限定在校園這一狹小的范圍內。由于缺乏音樂室、課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活動設施,除了進行籃球、排球等運動外,他們課余生活的內容和形式非常單調。
二、非政府組織在農村寄宿制小學發展中的作用
1. 有利于彌補政府管理的漏洞,監督政府履行發展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職責。非政府組織是社會的自治組織,具有中立性和中介性質,有著與社會公眾的天然聯系及組織社會公眾的天然能力,能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政府與基層民眾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與紐帶。在農村寄宿制小學發展方面,一方面,非政府組織具有比政府部門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能因地制宜地不斷調整工作方式,以適應不同地域學校的需要,能彌補政府有關部門在促進農村寄宿制小學發展方面靈活性和時效性不強的漏洞,緩解政府管理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作為獨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可以監督政府切實執行有關農村寄宿制小學發展方面的政策法規,履行教育經費的撥付、師資的配備和校園建設投資等方面的職責,提高政府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
2. 有利于發動市場主體參與辦學,拓寬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經費來源,改善學校教學和生活條件。非政府組織能通過其社會關系和影響力等優勢,拓寬教育投入的渠道和來源,廣泛發動市場主體參與辦學,為學校籌集物資,改善辦學條件。農村寄宿制小學可以利用國內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力量,拓寬教育投入的來源,緩解部分地區寄宿制小學教育經費短缺的狀況,改善學生的受教育環境。
3. 有利于緩解師資不足的壓力,提高教師素質。非政府組織在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和緩解師資力量不足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其可以促進學校與學校、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為農村寄宿制小學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幫助學校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辦學模式和教職員工。非政府組織還能發起教師專業培訓活動,為農村寄宿制小學培養音樂、美術、計算機和生活管理方面的專業教師,可以在大學招募支教志愿者,并聯系優秀中小學進行對口支援,定期選派優秀教師送教下鄉。
4.有利于豐富農村寄宿制小學師生的課余生活,有助于寄宿生身心健康發展。非政府組織可以廣泛發動公司企事業單位和非政府組織等捐資助學,加大寄宿制小學課余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課余活動的條件;可以聯系巡回文藝展演,開展相互調研活動,組織參觀學習,豐富寄宿制小學師生課余生活的內容;可以開展城市和農村中小學合作辦學活動,促進各學校之間基礎教育資源整合,增進各學校間的學術交流,提高學校課余活動的水平。
?笙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