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關鍵詞〕 特殊家庭;班級工作;尊重;關心;溝通;鼓勵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29—01
“特殊家庭”是指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再婚家庭、父母一方或雙方有殘疾的家庭和喪親家庭。這類家庭學生的心靈上或多或少地留有創傷,普遍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如果一個班級中存在這類學生,班主任就要給予他們特殊的教育和幫助。筆者利用多年的從教經歷,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營造氛圍,使“特殊家庭”學生受到尊重
“特殊家庭”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家庭避諱不談,這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家境不好,說出來都是難堪的事,擔心受到同學的歧視和恥笑。作為班主任,可以在《班規》中嚴明紀律,要求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以禮待人,不得對任何同學有歧視、諷剌和挖苦等行為。另外,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召開相關的主題班會,包括《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我們是非常好的朋友》,讓學生知道生活在大集體中,人人都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使學生從心理上少一些抑郁和依賴。這樣可以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使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二、用心疏導,幫助“特殊家庭”學生健康成長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應適當降低對“特殊家庭”學生的學習要求,當他們的學習成績有些許進步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因為表揚和贊許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其次,在班級工作中,教師應多抽出時間關心和愛護“特殊家庭”學生,用愛心、耐心和細心疏導他們,使其和教師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和“特殊家庭”學生談話時,應注意一定的談話技巧。如果談話地點選在教師的辦公室,學生站著,教師坐著,這種場合、方式和方法的談話,絕對不會輕松、真誠,學生有可能不說話,更不可能說出心里話。因此,教師在選擇溝通場所時,應該選擇一個雙方能面對面坐著的場所,教師應該用和朋友聊天的方式和口吻來同學生交談。這樣一來,學生放松警戒,放下敵意,很多真實的話才會說出來,學生才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真誠交談,引導“特殊家庭”學生敞開心扉
交談是使人彼此了解的途徑之一,教師要想了解“特殊家庭”學生的情況,就必須同他們交談,建立融洽的關系。因為只有了解了學生的處境,才能“對癥下藥”,幫助學生走出困境。由于這類學生的內心極其自卑,讓他們開口談及家庭一定要先取得他們的信任。這時,班主任不能急于求成,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覺得教師是可以依靠的,可以信任的。然后,教師要在日常的溝通中引導學生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故事,讓教師分擔他們的苦惱與憂傷。最后,教師還要開導學生,讓學生不要抱怨家庭的不幸,不要責怪父母的做法,使學生明白,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是誰,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通過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改變生活。
四、聯系家長,使“特殊家庭”學生獲得關懷
作為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溝通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要經常和“特殊家庭”學生的家長交流。“特殊家庭”由于其特殊性,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科學合理的方法,要么簡單粗暴,要么放任自流。通過溝通,教師可以了解到“特殊家庭”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家長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可以試著轉變家長的教育思想,使他們掌握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多向家長匯報其子女在學校的積極表現和獲得的獎勵,以此增加家長對學生的關懷。
五、查漏補缺,讓“特殊家庭”學生重拾學習信心
班主任要及時在學習上引導和幫助“特殊家庭”學生,找出其成績暫不理想的原因,給予鼓勵。班主任應與科任教師及時溝通,了解“特殊家庭”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聯合科任教師選擇適當的時間為“特殊家庭”學生補習功課。班主任還可以動員班干部、學習尖子生通過互幫互助,為“特殊家庭”學生查缺補漏、加油鼓勁,及時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點燃他們心中希望的火種,重拾學習信心。
總之,班主任在工作中,做好“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建構一個健康、向上、和諧的班集體,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合格的技能人才,是班主任應盡的責任。相信有了家庭和學校的共同關愛,“特殊家庭”學生一樣可以擁有美好的未來。
?笙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