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實效性; 準備;
學習興趣;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7—0081—01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位教師應該不懈追求的目標,下面,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
1.挖掘教材,確立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小學數學教材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而變化、更新。因此,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就必須潛心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從而準確科學地確立課堂教學目標,使之教有導向、學有方向,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教師要縝密思考、精心設計,要做到“教路”與“學路”成竹在胸,這樣課堂教學的目的性、主觀能動性與價值取向性就會增強,教師的教學就會層次清晰,學生的學習就會成效顯著。
2.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有的放矢。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能否實現有效教學,關鍵還在于是否了解本班的學生。因此在課前教師要做好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是否已具備了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沒有掌握的部分有哪些,有多少學生做到了完全掌握,掌握的程度怎么樣,哪些知識學生能夠通過自學掌握,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點撥和引導,等等。教師如果能把這些方面考慮、考察周全,在教學時就會做到有的放矢,教學實效性就會大大增強。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主動學習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是推動學生探求真理與獲取能力的一種強烈的欲望,它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中隱含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能夠愉快地探索。例如,學生對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課堂上學的數學在課外用處不大,頂多就是買東西算錢而已。針對這個問題,我找來一個光盤,光盤上有生活中購買日常用品的數學知識,有銀行職員幫助客戶計算利息的數學知識,有科學家在發明創造時要用到的數學知識等。學生通過了解光盤上的一系列數學知識,體會到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如果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會數學知識有自信心,那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才是主動的,學生的學習才是興致勃勃的,教學的實效性也才能隨著學生學習興趣的加深而提高。因此,教師要利用和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密切結合實際,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1.以生活解讀數學知識。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十分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認知階段,要想使數學具體化、明朗化,教師就必須借助學生身邊的事物及生活。
首先,用生活化的語言解讀數學知識。例如,認識“﹤”和“﹥”,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齊到,尖角向左是小于,開口向左是大于,如若站在數字間,誰大對誰開口笑。”
其次,用生活化的情景解讀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把數學問題情景生活化,貼近學生生活,對數學學習很重要。例如,通過一年四季的更替來讓學生理解“循環”的含義和現象等。
2.以數學知識解釋生活。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需要訓練,而訓練的落腳點仍應回歸生活,即所謂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日常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教師就必須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物體的容積和體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學生通過分組實驗來測量橡皮泥、石塊、墨水瓶、土豆等物體的體積,并在教師引導下學會用排水法、沙測法等方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使學生在活動中經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
總之,只要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認真備課,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把數學教學同生活實際密切結合,使數學教學生活化,那么,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就會落到實處。
?笙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