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增華
〔關鍵詞〕 語感能力;人格塑造;個性發展;能動參與;
實踐感受;形象思維;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7—0041—01
一、人格塑造策略 語感能力培養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構建和塑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語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體現??v觀古今,大凡傳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處,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偉大體現。正如德國大詩人歌德所講:“要寫出雄偉的風格,他也就要有雄偉的人格?!泵献由⑽臍鈩莩渑?,感情激越,筆帶鋒芒,長于鼓動,在于他是戰事紛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縱橫家、雄辯家;魯迅雜文如匕首、似投槍,犀利尖銳,深刻辛辣,因為他是風雨如磐的舊中國里憤世嫉俗的革命干將;毛澤東詩文境界開闊,語鋒畢現,活潑鮮明,因為他具有一代偉人的胸懷和卓越政治家的氣魄。因此,語文教學不能人為地割裂“心”、“言”而大談什么語感培養。學詩的功夫在詩外,要培養優秀的語文人才,首先得塑造優秀的人格。
二、個性發展策略 良好的語感能力極富個性,而個性往往又孕育著創造性,沒有個性也就無法談及創造性。人們常說:一百個讀者的頭腦中就有一百個不同的林妹妹形象,一千個學生的頭腦中也有一千個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這就是說個性和創造性本身就是一對孿生姐妹。語言作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現的要素”,首先應該是人的個性的集中體現。語感能力培養要著力于個性發展,其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著名心理學家列昂捷夫曾經說過:“背誦詞語,理解詞語,以致理解詞語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夠的,應該使這些詞語成為內在決定個性的東西?!币虼耍虒W中就不應過分強調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觀點與教師的完全吻合,對于學生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新奇獨到的見解要善于發現、肯定和引導,否則,會于有意無意之間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三、能動參與策略 語感能力歸根結底是認識個性在長期的對各種言語作品反復“涵泳”體味過程中習得的,教師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主動參與、自覺投入,在現實的語言情境中切身感悟到規律和意蘊,并使語言規律和意蘊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個性的東西”,進而形成他們頭腦心靈中的一種積極的、創造的力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講到底。近年來語文界積極倡導的“語文活動課”,就是一種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性、培養語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措施。
四、實踐感受策略 “凡是技能,唯有在實踐中方能練就?!睂W生學習的能動參與積極性發揮得怎樣,實質上取決于學生的語言實踐感受情況如何?;A教育,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習得語言的實際能力(實質上是關于語言的感性認識),而不在于使之掌握理性化的關于語言的理論知識,或者說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應當以感性為主。而感性又總是直接與實踐聯系著。因此,只有通過長期有效的訓練,在人的意識與行為之間建立起條件反射性的關系模式,即通過語文教學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一種語感直覺、語言習慣,才能將有意識的語言知識、規則等變成無意識的感覺。目前“大語文”教學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學校學習與家庭、社會生活相結合,使語文學習無時不有、無地不在,讓學生最大限度利用一切語文學習的機會和因素,進行反復能動的語言實踐,在聽、說、讀、寫的實際操作訓練中,把語言還原到一定語言環境和生活情境中加以模擬、演習和創造,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力。
五、整體感知策略 語言現象與涉及語言的所有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只要我們接觸了某種語言現象,就可能接觸有關語言的全部知識。這里強調的整體感知策略,其最基本的解釋就是把語言文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達的深厚意蘊,并非通常所說的課文整體、單元整體,更不是把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甚至再訓詁式的一個字一個詞地解釋而把文章弄得面目全非。
六、形象思維策略 語感能力具有直覺思維特性,事實上直覺思維說到底屬于形象思維的范疇,而且漢語和文學又無不具有形象性特征,這就為語感能力培養實施形象思維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行性依據。再從現代心理科學的研究來看,人腦對拼音文字的處理是分別由兩個不同的部位來支撐的,漢字具有“左視野”優越性。而左視野傳入的信息主要由右腦處理,右腦主要儲存“圖像”,所謂形象思維主要由右腦完成,而右腦與創造性思維又是關系最為密切的。因此,對于培養創造性語文能力為目標的語感能力培養來說,形象思維策略不僅有其可行性,而且也有其必然性。?笙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