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英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主導思想是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蒙語文教學在對學生傳授語言文字的同時,更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蒙語文 教學氛圍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011-01
新課程實施以來,一直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能力,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因為新課程改革的主導思想是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核心。蒙語文作為蒙古族學生的母語更是培育創新思維的重要學科,所以在對學生傳授蒙語文語言文字的同時,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出的民族人才才能是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與時俱進的合格的國家建設者。那么,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下面就我十幾年的蒙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個人心得體會。
1 運用蒙語文特殊的文化特點,創設學習情境,營造創新氛圍
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因素很多,其中環境的影響非常大,如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師生動活潑幽默的語言、充滿激情的狀態,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學習狀態。他們面對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會感到興致高昂。新課標在課程目標、內容等方面恰恰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體現了改革創新精神。我校學生生源不一,有來自縣城的,有來自鄉下的,可以說大多數學生沒有良好的蒙語言環境和氛圍,所以絕大多數學生基本上聽不懂蒙語,更談不上會說了。學習蒙語文跟學習外語差不多。這就要求我們蒙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精心備課,上課,創設學習環境。每節課的教學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開課伊始,便精心設計情境,通過蒙語歌曲、好來寶、兒歌、舞蹈、講故事等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創設蒙語言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蒙語、運用蒙語進行交際的渴望。為下一步教學的開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做好必要的鋪墊。
1.1 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創新氛圍的前提,只有在這樣的氛圍里才能談得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學生的質疑問難。因此,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能夠“親其師,信其道”,而后“樂其學”。在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學生當中,以他們一份子的身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交流見解,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共同商量,給學生創設一種勇于思考、勇于發言的開放性教學氛圍。比如低年級的蒙語文課堂,老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激勵學生:“你真棒!”“你真是朗讀能手”“我們一起來學習生字好嗎?”等,學生在這種和諧平等、心靈愉悅的氛圍中,自然敢于質疑,敢于表達,不會人云亦云,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增強了學生學習蒙語文的自信心。
1.2 想方設法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
每一節上課,學生都會由下課時的輕松自由變為上課時的緊張狀態,這個過程中,新課的導入就很關鍵了。上課前唱一首蒙語歌曲或者采取師問生答或者開火車的形式說說學過的課堂用語、生詞等,不但緩沖了由休息到學習的緊張情緒,而且還調節了課堂氛圍,為這一節課的學習奠定了積極的情感基礎。
此外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各種積極因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執教蒙語文第九冊《14.deel hubcas》(《14.服裝》)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掌握了《en bol minii ahiin terleg,harbinaas absan yum.en bol minii ahiin ××,××absan yum.》(《這是我哥哥的夾袍,是從哈爾濱買的。這是××的××,是從××買的》)會話句式,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給學生多張適合這種句式的情景圖片,學生根據情景圖片,用學過的句式在小組內或者同桌間進行會話練習,最后鼓勵引導學生走到前邊給大家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中不僅習得了蒙語文的一種句式,而且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學習蒙語文的興趣也自然而生。
2 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創新能力
想象是一種奇妙的思維方式,是在頭腦中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現在的小學生好新:接受能力強;好動: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學:求知欲強。他們有極大的創新能力可挖掘。教學中,如果善于因勢利導,挖掘教材中的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和愛護學生新奇大膽的想象,那么想象定會成為他們學習和創造的永不枯竭的動力。
2.1 充分利用課文插圖,鼓勵引導學生想象
現行的小學蒙語文課本,生動形象的插圖出現在很多課文之中,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創造想象能力的資源。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邊看邊想,啟發鼓勵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勇敢發表自己的想法。如在蒙語文第十一冊《4.hedhen moglog budaa》(《14.幾粒飯》)一課,課文插圖上有兩個人圍著餐桌,一個人在吃,一個人在說話的場面。我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人物動作和表情,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想什么,在說什么。然后進行語言加工,表達出插圖的意思。通過這樣的觀察、想象、表達等過程極大地促進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2.2 適當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引導學生想象
很多新事物的產生,都來源于合情合理的假設。一件事情可以有幾種解決辦法,一個故事可以有好多種或悲或喜的結局。根據課文內容,教師可以用假設延伸其內容,鼓勵學生去想象,去創新,去發表自己新奇獨特的見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學蒙語文第十一冊《13.beye tamir》(《13.體育》)一課時,用多媒體呈現本課《ci beye tamirt durtai yuu? Bi beye tamirt durtai.》(《你喜歡體育嗎?我喜歡體育。》)等句式,根據句式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出其他貼近他們學習與生活的蒙語會話,并以小組為單位到臺前表演。這一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蒙語文教學中還有很多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我們應根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根據教材內容有選擇的靈活應用。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讓我覺得,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進而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指引和誘導。我想蒙語文教師的責任絕不僅僅是傳承和發揚蒙古族優秀的語言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使蒙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培植蒙古族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塊沃土。
參考文獻
[1] 田佳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1(3).
[2] 任小平.實施新課程理念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學園(教育科研),2013(1):144.
[3] 遲振晨.自主高效課堂操作手冊[Z].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