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宇
摘 要:職業學校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上網和一些新的應用軟件的教學,能促使教師和學生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時代步伐,但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能適應今后的信息化社會?現在介紹的軟件,以后是否仍有先進性?是教會學生掌握目前可稱為“先進軟件”的使用方法呢,還是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新軟件”的本領,以至產生改進新軟件的設想?
關鍵詞:教材精神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118-01
職業學校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更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種技能。隨著經濟的發展,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很多家長為了把子女培養成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不惜重金買起了計算機,而且多數人還連上了因特網。可是,到底讓學生學習哪些計算機知識,對于大多數家長,甚至對于不少學校的教師來說,都感到十分茫然。
在計算機飛速發展的今天,上網和一些新的應用軟件的教學,能促使教師和學生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時代步伐,但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能適應今后的信息化社會?現在介紹的軟件,以后是否仍有先進性?是教會學生掌握目前可稱為“先進軟件”的使用方法呢,還是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新軟件”的本領,以至產生改進新軟件的設想?計算機學科是作為單獨一門的學科來進行教學,還是可以和語文、數學、英語等其它學科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我認為,對職業學校作為公共學科的計算機教學的探討,眼界要更寬一些,思路要更廣一些,不能把目光局限于計算機課程的框架之內。
為了探索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我認識到:素質教育是與改革的深化聯系在一起的,教師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學方式,改善教學行為,才能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 熟悉新教材的教學目標,認清計算機課程該教些什么內容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職業學校學生來說,學習計算機這門課是要掌握一項技術,而不是學習有關計算機的最新的應用軟件。眾所周知,因特網誕生初期的應用僅局限于五角大樓,誰都很難想到,如今它已深入到世界的各個領域,并實現了無線上網。即使學生學習的是最新的應用軟件,也很難設想,若干年后的應用軟件是否依然如故?因此,在計算機學科教學中必須樹立一個“抓基礎”的理念。具體來說,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掌握計算機的常規操作方法,即讓學生首先學會用電腦;掌握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讓學生知道計算機處理數據都是轉化為二進制數處理的,即讓學生簡單明白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
(2)掌握計算機常用軟件的使用,比如office辦公軟件、聲音處理軟件、視頻處理軟件等,讓學生學會用電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掌握網絡方面的相關知識,比如了解局域網、廣域網、因特網的作用;掌握如何使用電子郵件等,讓學生進入網絡時代。
(4)了解一種計算機語言,讓學生知道程序設計的三種結構。這是眾多計算機專家一致認為的計算機學科中最基本的“學科內容”,它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學生學習程序設計后,可以迅速了解任何一種新型的應用軟件,因為任何軟件都是程序開發的產物,從而激發他們對程序設計的興趣。
(5)了解數據庫的相關知識,比如數據庫的構成、作用和查詢方法以及數據采集、處理的全過程等,讓學生明白計算機對生活中的數據處理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設計計算模型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利用計算機和相關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因特網提供的豐富資源,并將其正確的運用到學習中,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能力。
2 在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上重點嘗試
(1)受新課改理念的影響,準確把握新課程的精神實質,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各項目標。通過參加教師培訓,我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學習、領會新課改精神,并在教學中認真落實;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采用輕松活潑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等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更加輕松與快樂。
(2)加強對教育設備的運用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研究,以更好地發揮電教設備、電教教材、教育軟件的作用。投影儀實現將多媒體課件展示在黑板上,使得許多教學中的問題變的簡單易行,提升了教學效果;廣播系統實現教學過程中隨時控制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讓教師在課堂上更好的管理學生;班班通設備更是給現代教學帶來了質的飛躍。
(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素質教育。例如,對于易教易學的章節,從任務出發,讓學生當老師,自教自學,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對于一些難懂的章節,采用知識要點與實例講解相結合的方法,一舉突破難點,使課堂教學易于學生接受,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
(5)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互助互學的團隊協作精神。比如建立學習小組,將問題分配給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給學生灌輸集體學習的團隊意識,從而建立一個高水平的學習研究集體。
總之,通過長期的教學改革實驗,我感到在職業學校非計算機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上,應注意對一些應用軟件的介紹不必過于細化,特別是不宜對一些應用軟件的細節、程序設計語言的格式過于強調,更不要把某些專業人員深入運用這些軟件時才碰到的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去“挖掘”探討;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以“預備知識”+“任務”+“步驟”+“小結”的模式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避免走其他學科題海戰術的彎路,真正掌握學習各種軟件的方法,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很強的實踐能力,使我們培養的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6.
[2] 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張劍平.信息技術教育:概觀與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