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燕
如今,知識基礎差、無心向學的學生在班上所占比例逐年增長,導致一個班里,想學習的學生沒多少,學困生倒占主角了。伴隨著這一現象的普遍存在,如何開展對學困生的教學工作也就成了許多教師思考、熱議的話題。
一、利用競爭機制,促使學生自覺學習英語
學困生大多惰性十足,但他們跟成績好的學生一樣,也愛表揚、也爭強好勝,我抓住這一心理特點,把競爭機制用于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我每節課都會抽8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聽寫。而記單詞偏偏又是學生們最頭痛的事。為了讓他們能自覺參與、高效完成,我會在前一天提出第二天要聽寫的內容,要求不能太高,最多10個單詞或5個短語,這就不至于讓學生因難度太大而望而卻步。時不時,我還會激一激他們:“憑你們的智商,不至于一天都記不下這點單詞吧?”“不是吧,難道你們就這點能耐,連10個單詞都記不下?”學生們不甘示弱,順口回敬:“No problem.”“小case.”聽寫時,要么小組推薦代表,要么男、女生各推薦代表。被推薦出來的同學都到黑板上聽寫,之后,全部同學協助老師評改。這么“一評一比”,既改變了許多學生的不良書寫習慣,又加劇了小組之間或男女生之間的競爭。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 視聽法。充分利用掛圖,實物、實物模型、錄音機及多媒體進行教學,這能夠在視覺及聽覺上刺激學生,進而增加其課堂學習的持久性。偶爾,我還會下載一些或風趣幽默、或有教育意義、或經典流傳的英文影片給學生看。如“Mr. Bean”“Titanic” “Home alone” “The Sound of Music”“Spider man”等,使他們從中得到放松、學會做人、開闊視野。
2. 寓教于樂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如,教學“Go for it!”七年級下冊Unit 1“Where do you live?”時,我先不急著講課文,而是教學生唱我自編的歌曲“Where are you from?”: Where are you from, Liu Yifan? I am from China, what about you? Where do you live, Liu Yifan? I live in Beijing, what about you?很快,學生就能記住這簡易上口的曲子。之后,我便引導學生以拼音形式寫下他們的家鄉地名及如今所住地名,并用所寫信息改唱歌曲。先改人名、地名,進而改人稱。學生在唱著、樂著的過程中,輕松掌握了該單元的基礎知識。
3. 交際法。根據課文要求先設計出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或情景,讓學生分組討論話題或根據情景進行對話練習。基于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差,我會給各小組安排一個英語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以便能輔助其他成員進行交流。確實不知道的情況下,也允許其適當借助中文表達。如教學“Go for it!”八年級下冊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時,我先設計話題:What will Nanxiong City be like in twenty years?提醒學生,描寫20年后的事情應借助表示將來時態的“will”,并強調:“同學們,20年后我們再回顧一下,看今天誰的預測最準。”學生一聽,立馬展開討論。待學生小組討論后,抽查幾組的討論情況,同時寫下他們的預測:(1)Nanxiong will be a more beautiful city. (2)There will be a big park in Nanxiong. (3)There will be more tall buildings in Nanxiong. (4)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in Nanxiong. (5)There will be a zoo in Nanxiong. (6)There will be an airport in Nanxiong. (7)It will be bigger. (8)There will be a train station in Nanxiong. (9)Nanxiong will be cleaner. (That means: 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 in Nanxiong.) (10)There will be more buses but fewer cars in Nanxiong.
我引導學生從這些句子中歸納出知識點:
將來時態的幾種表達法:will do, be going to do, be doing
there be有:there will be,there be going to be將有
more是many和much的比較級,既可加可數名詞的復數形式,也可加不可數名詞
less是little的比較級,后面只能加不可數名詞
fewer是few的比較級,后面只能加可數名詞的復數形式
經過這“一練一歸納”,便基本完成該單元的教學要求。這些知識多是學生自己歸納出來的,因此,他們對該單元的知識也就掌握得八九不離十了。這樣的學習效果,絕對要比翻開課本講課文好多了。
三、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九年級第二學期主要以復習為主,為了讓學生能自覺預習、主動參與,我把課堂交給學生。全班學生,人人皆是小老師,課堂上由他們來歸納總結各語法點的運用。因為整節課由學生做主,這就讓他們有了種責任感——盡力共同上好這節課。要做到這一點,自然就得課前認真預習、課堂積極發言了。如,復習名詞的用法時,有學生講名詞的分類,有學生講可數名詞復數形式的構成,有學生講不可數名詞運用時的注意事項,也有學生提出一些特殊名詞(單復數相同sheep,集體名詞people,須用作復數的名詞pants等)的用法,每個學生講完后,都會有其他學生作出補充。而我需要做的便是,板書學生歸納出的知識點,補充學生遺落了的知識點,解釋學生不明白的知識點。當然,重中之重是,每當學生發言后,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們都覺得:原來我也行!這就大大增強了他們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