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榮
2013年11月11日,我們一行五人,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的統一部署下,受廣州市南沙區教育局推薦選派,到“全國課程改革骨干教師研修基地”之一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學(以下簡稱“八十中學”)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掛職學習。
兩周的學習生活,緊張而充實。現將這兩周掛職學習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結合黃閣中學正在實施的“課程領導力”規劃方面的實際,暢談學習心得。
一、志存高遠,追求卓越
在掛職學習期間,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胡錦濤總書記為什么選擇與八十中學師生共度第27個教師節?其具體原因我們無法猜測。但是,兩個星期以來,我們在八十中學的所見所聞。尤其是11月14日,“神十”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來到八十中學與師生見面,聶海勝作完勵志報告后的互動環節,從學生提問的踴躍與水平看,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八十中學的特別:校長的智慧、學生的活力、教師的幸福……而這些,都源自八十中學的“志存高遠、追求卓越”辦學理念與目標。
二、謀求發展,創造變化
田樹林校長說:“我的最大成就感,是我們的教師在變、學生在變。”
現在教育界也流行一句話:一流教師創造變化,二流教師順應變化,三流教師被動變化,四流教師頑固不化。我們要做幾流教師?這取決于我們自己。
數學特級教師吳萬輝主任告訴我們:北京八十中學“校本課程”設置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從學生需要出發,規劃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外的課程,由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為學生開設的課程;二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拓展、加工或者整合,從而校本化實施,如對必選以外的其他選修模塊和一些地方課程的校本化,這樣八十中學要100%的開齊選修Ⅰ的全部課程;三是對具有學校特色并形成品牌優勢的“學生社團”等。對目標、內容、組織實施與評價等工作系統規范地進行課程設計。
三、學以致用,規劃課程
(一)深入開展課程改革的地域背景
黃閣中學處在國家新區——南沙區的中部核心地區,南沙臨港現代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南沙新區著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臨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區域科技先進發達,都給我校教育教學和師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使我們學校的課程改革具備相當的條件。我校的發展“擁有得天獨厚的教育教學資源”,豐富之極,令人興奮!由此,我們的教育教學特色定位是“科技教育”。
(二)科技教育校本課程的編制目標
1. 滿足學生“科技學習、創新能力”發展需求,為學生充分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這是我們校本課程的愿景。
2. 讓課程走向學生的生活天地,把課程文本知識轉化為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和現實社會生活、學生世界的呈現方式,與學生的學習聯系起來產生多元的互動。
3. 把握區域教育資源(南沙科技現代化、水鄉環境生態)的開發與使用,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和體驗,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促進學生的自主成長。
(三)課程實施的反思與提升
第一,南沙新區的科技現代化產業的大規模迅速的發展,將為我們的科技特色教育提供更大的空間、更多的領域以及更為豐富的資源。因此,我們將進一步充實與提高我們的科技教育校本課程質量。
第二,對于地處國家級南沙新區的黃閣中學來說,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并具有一定特長的、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還要進一步開發國家核心學科(語、數、英、政等)的延伸學習“拓展類校本課程”,為學生的學業發展與身心成長提供選擇性課程。
第三,課堂教學改革(新課改理念、基本模式與學科變式、各個學習環節的程序、教與學的方式方法、管理與發展性評價等)是落實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關鍵部分。黃閣中學將進一步以“自主探究、品質課堂”為主題打造“自主、靈動、思辨”的高品質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升學校校長教師的課程領導力。
責任編輯 鄒韻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