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仲楣
《我們愛和平》是小學美術廣東版第十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以“關注社會與生活”為主題,屬于綜合性與創新性的美術課題,因此我把這課的教學領域定為綜合·探索課型。在課堂活動中注重學生在綜合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所獲取的成功體驗,教學活動與生活、人文緊密聯系;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與探究,也突出合作探究學習的活動方式,強化學生創新實踐中動手、動口能力的培養。
一、課堂引入
1. 師生互動:以剪貼的方式邀請學生共同設計制作一幅《我們愛和平》為主題的剪貼海報。
2. 教師小結:海報上飛翔的鴿子、不同膚色的小手和藍色的底色都給我們傳達了和平的信息,表達了“我們愛和平”這個主題。
(學生列舉以和平為主題的創作經常選取的元素與色彩)
二、課堂發展
1. 課堂師生探究研討
(1)講解戰爭題材攝影作品《瞬間》。作品畫面中顯示了從右向左呼嘯而來的一顆子彈在玻璃上留下的一個圓孔,及玻璃后面小孩子安詳的眼神天真的小臉。這是多么強烈的對比啊!那一瞬間告訴了我們一個怎么樣的結局? 戰爭最終的受害者是誰?
小結:攝像機記錄了人們為戰爭而發出的無聲抗議。
(2)欣賞和平主題雕塑作品《槍》、《團結》、《和平少女》。
教師:這是一支具象的槍,但是雕塑家卻改變了它原來的造型,把槍管打結了,要表達了什么意思呢?(學生回答:渴望世界和平,希望人民遠離戰爭,呼吁各國停止硝煙……)
教師:展示自己的小雕塑作品《團結》,它利用三個紅色的環形組合在一起。(學生回答:緊密的組合代表團結,紅色表示希望,表達了要團結、安定、幸福的美好生活?。?/p>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五課,我們一起來欣賞潘鶴老師著名的雕塑作品《和平少女》。凹凸不平的石壁、舒展的雙臂和柔和的神情都給我們傳達了什么信息?(教師引導探究學習,學生按老師的引導提示完成學案設計第一欄。)
(3)欣賞課文中齊白石、蔣兆和、畢加索的作品,并在小組討論合作下完成學案的題目。
教師:齊白石的作品《愿世界人都如此鳥》,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表達了畫家渴望世界和平的心愿。蔣兆和《兒童與鴿子》描繪了一個孩子向鴿子伸出小手,表達了人們從小就向往和平美好愿望。畢加索的《和平的面容》作品把鴿子、橄欖枝和美麗的少女以簡單的線條組合在一起,單純的畫面卻有深遠的寓意。
2. 課堂活動天地
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白色小手套進行創作活動,表達“我們愛和平”主題。
三、評價與展演
1.“表達和平心愿”
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A.造型表現獨特、作品富有創意。B.色彩運用豐富、主題強烈鮮明。并請每個小組推選出最優秀的作品為大家展示。
2.“放飛和平心愿”
以歌曲《同一首歌》為背景,學生套上自己加以裝飾的小手套,把小手變成翩翩起飛的鴿子,放飛鴿子,放飛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
此環節讓全體學生真情投入地起立表演唱,讓孩子們美好的愿望在歌聲、展演中越飛越高。
四、教學反思
1. 精心的課前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教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都得靠教師長期的積累。本次課內的知識涵蓋量大,所以課前準備的教具都要很充分,如自創小雕塑、海報、課件、視頻片段、音樂、課本、學案、小手套、彩筆等。
2. 探究的課堂教學
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在主題性美術作品中學會欣賞方法;在探究活動中了解主題性作品的表現方法。難點是:運用多種元素表現主題作品并以語言、文字、展演形式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愿望。由此我采取了師生互動、學案探究、新型創作方式和展演表現來解決問題。
3. 新穎的評價展演
這個環節我采用的是三次評價的方法,先在小組評比,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再請學生到講臺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最后通過展演,全班同學都能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成功感。因此對學生的作品評價我設計了多重的標準,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尤其著重說出作品的形式美感。
課堂應注重凸顯視覺性、注重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和強調愉悅性。我在本課活動中要求學生在欣賞中學會探究、在創作中學會表達,強化了學生創新實踐中動手、動口能力的培養。通過“表達和平心愿”“放飛和平心愿”的環節提升課堂學習趣味,增強課堂的愉悅性,提高學生對課堂的成功感,從而提升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和可持續的發展性。
責任編輯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