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霞
摘 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踐,對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教學目標;多媒體;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為我們高中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幾點認識: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現代教學目標主要分為三個領域:情感領域、認知領域和動作技術領域,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制定教學策略的時候要以這些目標為中心,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從而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例如,在學習“向量及其運算”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解釋向量的發展,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將向量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覺向量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并不遙遠,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定會獲得更大的提高,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聯系生活實際,促進教學生活化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關鍵就是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實用性、對生活的價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保持高漲的熱情,自發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因此,在教師實踐中,教師要注意聯系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將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促進教學生活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通俗易懂,不但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更能體現數學對實際生活的價值。例如,在學習“排列與組合”這一節課的時候,我通過聯系最近舉辦的數學競賽,利用學生熟悉的例子引出這節課的知識點:已知包括甲和乙在內的五名同學包攬了這次比賽的一至五名,并且甲和乙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五名,那么這五人的排名情況有哪幾種可能呢?由于從學生身邊取材,更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三、多媒體輔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高中生數學的過程中,只有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向著目標不斷前進。高中生青春飛揚,對周圍的未知世界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原有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注入新鮮有趣的元素,營造一個充滿吸引力的教學情境,由此激發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高中數學有關幾何體的知識時,有一節課是講解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以卡通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一下什么是柱,什么是錐,什么是臺,什么是球。學生對卡通形式的教學方式非常感興趣,大家興致盎然,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更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做好了心理鋪墊。
總之,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我們高中數學老師在今后教學中應不斷加強教學實踐的創新和改進。
參考文獻:
吳海榮.數學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2(8).
(作者單位 遼寧省莊河第四高級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