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紅
自實行新課改以來,一個個難題就擺在了我們教師和學生面前:教師如何教?如何讓學生易于接受?學生如何學得輕松,掌握更多的知識,怎樣進行課程教學?
對于課堂,很多教師會感到很無奈,費力不討好,很多學生也會提不起勁。尤其是在農村中學,由于師資配備、教學設備、學生素質的限制,老師通常就是“滿堂灌”,所以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狀:教師講得聲嘶力竭,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所以,我們要打破以往沉悶的課堂氛圍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活力,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進他們可持續發展。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這樣學生自然就學得開心,考得放心,而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必須營造寬松、和諧的氣氛。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生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教師在課堂中能體現人性關懷,那么學生自然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中來。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將在師生溝通的時候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中創設合作小組,組成5~8人的學習小組,便于互相交流,人數過多難以實現全員溝通,影響參與的積極性。明確小組學習目標,組內成員要互幫互助,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遇到小組意見分歧的內容,在教師的促進、引導下,全班同學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引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問題關鍵處以點撥指導,促進學生發現與解決問題。通過這種靈活的方式,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真正放飛思維、參與其中,學得輕松、快樂。
二、通過思考問題,培養學習興趣
僅有寬松愉悅的課堂是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的,但這肯定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因為學生將不會對生物課堂產生厭惡情緒。教師要把握好學生情緒轉變的時機,適時引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讓他們保持高漲的熱情。鞏固前階段的成果,那么要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我個人認為:(1)要給學生提供充分思考問題的機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由于答案的多樣性,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標新立異。(2)對學生任何一點思考的結晶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講錯了不要嘲笑,講對了給予喝彩,讓學生體會到鉆研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3)引導學生的思考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教師的鼓勵性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探索性,讓學生的思路更寬、更廣。學生對老師都有一種信任的心理,一旦他們的思考得到老師的認可,那么他們對自己思考出來的東西肯定會很珍惜,會更容易記住,而且會以更大的熱情去思考下一個問題。
三、把講臺還給學生
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獨立感知和理解知識及有關課外書籍,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處理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目的。教師應改變方法,形成新的教學手段,還講臺給學生。具體如下:(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沒有學習動機,就不會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2)提升學生主動求知欲望,讓學生擺脫生澆硬灌的教學模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突出自主求索。(3)給予學生更大的自我表現機會,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凸顯主體、張揚個性、加強合作,養成活潑自信的品質和團結協作的精神。(4)讓學生打破書本的界限,實踐創新,著力培養學生求異、求新的創新思維和敢疑、敢闖的創新精神。(5)增加同學間、師生間互相交流的機會,通過互相交流總結知識,體驗學習方法,感受學習的酸甜苦辣。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多媒體以其科學性、先進性、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為教學帶來了質的飛躍。借助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結合,創設情境,培養美感,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使課堂產生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內容,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和內容,重點易于突出,難點易于突破,易于學生掌握。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鞏固訓練,提高了課時效率,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容量。總之,課堂既需要教師的激情引導又需要學生的積極主動。師生的充分互動才會是一個“活“的課堂,才是學生向往的課堂。
新課程、新教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把積累豐富知識和生活新鮮感帶進課堂,此外對教材還要深入理解,這樣才有助于活躍課堂,師生才能更好地互動。
(作者單位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青堌集鎮中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