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
【摘 要】在報紙編輯教學環境下,體驗是指學生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對報紙整體和報紙編輯的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方面的體驗。報紙編輯教學在進行體驗式教學的具體實施中,主要從體驗——分享——交流——整合幾個步驟入手來進行課堂設計、課堂及課后訓練,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從而提高學生的編輯技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驗式教學 報紙編輯
一、體驗式教學的含義和特征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核心是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去體驗和驗證,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鍛煉實際操作技能,實現和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增強職業競爭力。
體驗式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是老師以演講或授課的形式將信息傳達給學生,雖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會運用多種手段和教學方法,比如錄像、案例分析、同學討論、展示報紙實物等,但即便這樣,學生也只是聽和接收,獲得的也只是間接經驗。而對于一些應用性比較強的課程比如報紙編輯來說,只有間接經驗顯然是不夠的,尤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是衡量高職教育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體驗式教學恰恰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去“做”,一起去“感受”,注重發展參與者的能動性,尊重參與者的個性,在實際行動和操作過程中去感受和領悟所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
二、高職院校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的高職院校起步較晚,絕大多數高職在辦學定位問題上有三種傾向值得特別關注:一是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中不能妥善處理好職業性與學術性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專業設置的功利主義傾向;二是過分追求“專升本”的升學率,把教學要求和追求目標偏重于保少數學生的“專升本”上,使高職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預備生;三是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不安心于本層次辦學,把盡快升格為本科院校作為最大的追求,院校領導的主要心思和精力皆在于此,導致很多專業的教學仍舊沿用本科類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比例較少。另一方面,配套的實訓基地建設比較落后,實訓基地條件差,設備陳舊,數量不足,實訓教師水平不高,這些都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環節的突出問題。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專業教師根據本專業本課程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
三、體驗式教學在報紙編輯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報紙編輯課程是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同時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技能課程。按照傳統教學方式,報紙編輯課程中,教師結合案例講解怎么設計報紙,如何進行新聞策劃,怎樣選擇、修改稿件,如何配置版面和進行版面設計,并給學生介紹一些成功或失敗的例子分析原因。學生通過這些講解會比較容易地理解一些編輯的基本原則和知識,但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提高編輯技能則需要學生自己或和同伴合作進行相應的嘗試和訓練,在制作報紙,編輯版面的過程中與教師交流、修改,與同伴分工、合作,不斷總結、體會。這一過程也就是新聞編輯體驗式教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指導和糾正的作用,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進行體驗式教學的具體實施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體驗——分享——交流——整合。
1、體驗
根據自愿的原則,全班分為10個小組,每組6個人。這10個小組又分別組成2個大組,每個大組由5個小組構成。兩大組分別成立編輯部,設有編委會(由其中一個小組擔任),負責整份報紙的策劃和設計。剩余4個小組內部進行責任編輯、版式設計、校對等職務分工。然后根據教學計劃確定學習任務,每周出一份報紙,兩大組輪流來出。每份報紙四個版面,每個版面由一個小組負責。編委會由各個小組輪流擔任,負責本期報紙的總體策劃和工作分配。各個小組成員相對固定,職務同樣采用輪流制,這樣的課堂設計為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提供有效的空間和機會;而采用輪流制,有利于使學生各個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學生在這樣的編輯部里,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完成規定的編輯任務,從而形成并積累一定的編輯經驗,它包括具體的稿件修改、標題制作、組版、版面設計等編輯技能,也包括在此過程中對編輯知識的理解消化,自身其他知識的加入和使用,以及創新,還包括學生在此過程中所投入的情感、與同伴合作過程。兩個編輯部實際上就是兩個模擬的小型報社,編輯部里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到報紙的制作過程,去體驗每一個工作崗位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從而學以致用。
2、分享
每一期報紙制作完成后,本期主編會在課堂上以PPT的形式把報紙展示出來,并對本期報紙的設計思路以及整個工作流程做一個基本介紹,每一版的責任編輯也給大家介紹一下本版的版面布局及設計思路。這樣的分享活動,可以最大限度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主動性。通過分享,一方面是讓他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另一方面也能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和探討,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甚至對一些理論提出質疑。
3、交流
采用評報的方式,每一期報紙出來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點評。從報紙設計、版面布局、版式、校對等各個方面進行經驗交流,找到優點、指出不足。具體負責人可以進行解釋和反駁。全班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從而為下一期、另一個組的報紙提供經驗。
4、整合
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幫助參與者進一步定義和認清體驗中得出來的結果。
四、體驗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的優勢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體驗式教學法在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課程的教學中已經有了很多嘗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到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其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學生自信心
在社會上,一提到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家似乎都帶有一些成見,認為學習成績差、素質低。而這些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也給自己貼上了這樣的標簽,有很強的自卑心理。但是通過在報紙編輯課上體驗式教學法的實踐,一方面,原來遙不可及的“辦報”活動變得那么容易,一個學期下來,看著自己參與的十六期報紙精彩亮相,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一種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大學生普遍渴望獲得的心理體驗,它是人的自我實現需求的一種很好滿足,通過報紙編輯實踐而獲得成就感,很大程度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另一方面,在辦報的具體實踐中,每一個人基本都體驗了從報紙設計、新聞報道策劃、組稿、修改稿件、制作標題、版面設計、校對等編輯工作的各個環節,熟悉了報紙的整個生產過程及各個崗位的工作流程及特點,從陌生到熟悉,從心里沒底到胸有成竹,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經過多年的教學觀察,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活動都是以宿舍為單位,宿舍和宿舍之間較少有溝通和交流,整個班級一盤散沙,班級凝聚力差。而通過在報紙編輯課上的辦報體驗,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互動。一份報紙的產生,是眾多部門和諸多人員共同合作的結果,報紙策劃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報道策劃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各個版面的內容安排、風格確定需要大家分工協調,孤軍奮戰、各自為政辦不出一份成功的報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
高職教育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與普通高校教育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是它的實踐性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強。體驗教學法的應用,正是基于這一特點和目標,最大限度的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實現教學和工作的無縫對接。
當然,在具體的實際教學工作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還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參與辦報實踐,并不代表教師就完全可以撒手不管。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進行正確恰當的引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掌控教學進度。比如在教學安排上,因為學生最開始接觸報紙,往往得到的都是最直觀的感受,報紙版面是不是好看。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打破傳統的順序,把版面語言的教學調整到前面,配合排版軟件的上機操作,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形成版面意識,并且能最快、最直接的看到自己的成果,提高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強,尤其是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有部分同學自己不動手參與,抱有僥幸心理,反正是小組的成果,有人做就行。還有一種情況是,各小組在完成任務時比較被動,應付交差。面對這種情況,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觀察,分析利弊,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報紙編輯體驗式教學實踐中,為了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辦報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在班內進行辦報比賽,合理設置獎項,為學生確定清晰明確的努力方向;盡可能擴大獲獎范圍,較大的獲獎比例使學生不至于因獎項“遙不可及”而放棄。在學期末評選出一定比例的報紙給予適當的獎勵。
報紙編輯是一門理論性和操作性并重的課程,其特點決定了在教學方法上的復雜性和多元化。目前也有很多院校在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實踐,也總結出了很多經驗。但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這種探索和改革還遠遠不夠,仍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①周韶梅、張子中、林雪麗,《參與式教學在報紙編輯學課程中的運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
②卞麗敏,《報紙編輯體驗式教學探索》[J].《今傳媒》,2013(5)
③王學東,《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6)
(作者:廣州華夏職業學院建筑與藝術傳媒系新聞專業教師,編輯,在職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