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禮福

【摘 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紙媒不僅面臨讀者流失的困境,同時傳統的發行出版機制也遇到挑戰。許多人認為紙媒將會被電子媒體取代,但筆者認為,紙媒還將在較長時間內存在.但是為了應對市場的沖擊,紙媒需要采取品牌差異化建設策略,并且利用新媒體技術來拓展其生存空間。
【關鍵詞】紙媒 新媒體 品牌 差異化建設
一、紙媒現狀
紙媒如今面臨巨大的挑戰,分析其原因,有外在和內在兩方面。
1、外在方面
主要是受到新媒體產品的沖擊。新媒體產品具有輕便易攜的特點,新媒體平臺具有內容更新快、容量大等優勢,而傳統的紙質媒體便攜性較差,由于版面的限制,所能涵蓋的信息十分有限,而電子產品存儲空間非常大,并且字符大小可任意調節,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2、內容方面
紙媒的困境還有很大程度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如今的大量紙媒為了增加讀者的購買量,推崇“眼球經濟”,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花邊新聞和娛樂新聞占據了報紙的大量版面,這種“眼球經濟”短時間內可以增加報紙的發行量,但久而久之,讀者會厭倦這種缺乏深度和價值的新聞。
第二,許多紙媒缺乏明確的定位,生產出大量同質化的報刊,由于缺乏個性,報刊的可替代性強,長此以往,只會被更具特點和內涵的報刊所淘汰。
第三,報刊內容缺乏對民生的關注,“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新聞應該反映民生,遠離群眾的報刊是無法得到民眾的支持的。
第四,刻意追求經濟效益,使得報紙的廣告內容占據大量版面,廣告是紙媒賴以生存的資金來源,但是報紙受到新聞職業倫理的約束,紙媒是提供信息的平臺,而不是一個商業交易的平臺,受眾可以接受廣告,但不能接受被廣告侵襲了的紙媒。
傳統紙媒只有利用新媒體平臺作為自己拓展市場空間的途徑,才能重煥生機。
二、研究思路
三、概念辨析
1、“新媒體”概念辨析
新媒體的概念被定義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本文所討論的新媒體特指“新興媒體”。新興媒體是以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為代表,包括互動性電視媒體,以改變傳播形態為主要訴求點;新型媒體包括戶外新媒體,如樓宇電視、車載移動電視,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上依據新技術衍生而來,其傳播形態并未發生根本變化①。
那么新媒體與舊媒體的根本區別在哪?關鍵在于“是否和受眾產生互動,即交互性,即用戶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發布者”②。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交互性越加重要,因為用戶已經不滿足于只是單純接受信息,而渴望參與到信息傳播的環節中。
2、“品牌”概念辨析
品牌是市場營銷學和廣告學上使用的一個概念。品牌源自于市場競爭,又反作用于市場競爭,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工具,因為其凝結著受眾多年的感情和信任。
基本而言,品牌的含義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產品的外在表現,即物質存在形式,包括材料、顏色、結構、設計等;第二層次是產品的實用性,即產品具有哪些功能;第三層次是產品的象征性,亦即產品的附加價值,包括與產品相關的或產家有意添加的性能和服務,如免費發貨、分期付款、安裝、售后服務等。消費者購買一種產品,不僅是獲得其功能,還可能為了獲得一種群體認同或者一種身份認同。
3、“差異化建設”概念辨析
所謂差異化建設是指企業靈活組合不同的營銷手段,設計出一種與競爭對手有所不同的獨樹一幟的價值理念和營銷理念。差異化建設可細分為產品差異化、市場差異化、形象差異化、品牌差異化、技術差異化五個方面,本文關注其中的品牌差異化。
四、分析與討論
1、新媒體對紙媒品牌推廣的作用
新媒體以計算機信息處理為基礎,具有非線性傳播和互動性強的特點。而傳統紙媒則是線性傳播的,媒體負責傳播,而受眾只能接收,是單向進行的。新媒體使得紙媒與受眾之間雙向交流能夠同時進行,紙媒在差異化建設時應該好好利用新媒體數字化和互動性強的優勢。具體而言,新媒體在紙媒品牌推廣上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利用新媒體吸引受眾關注,加強品牌影響力。新媒體如網站和手機客戶端等可用來進行廣告發布,紙媒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其手機客戶端的廣告,吸引受眾下載其客戶端;而在受眾瀏覽其手機客戶端時,可以設置鏈接,讓受眾能點擊鏈接到其官方網站瀏覽完整信息。通過高頻次的瀏覽,加深用戶的印象。官方網站和手機客戶端不僅能夠覆蓋紙質版的內容,還可以刊載那些因為版面限制而未能刊登的文章。
(2)新媒體交互性強,方便受眾與紙媒的雙向交流。新媒體降低了受眾與媒體交流的門檻,微博、論壇等新媒體產品使普通受眾有了一個自由發聲的平臺,紙媒可以利用這些平臺了解受眾對于其紙質雜志及網站內容的看法,讓受眾提出改進建議,這種互動的過程,不僅增強了受眾對于紙媒的忠誠度,也讓紙媒了解受眾的需求,這個過程就是品牌意識在受眾心中強化的過程。
(3)利用新媒體開展公關活動,增加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互動。新媒體的互動性特點使網絡公關活動比傳統公關活動更有效的與“分眾化”的目標消費者進行精確有效的溝通,紙媒通過品牌虛擬社區、品牌專屬網站等途徑,向受眾傳達能夠滿足他們現實需要的信息,并及時得到反饋,開展符合他們心理需求的體驗式公關活動,在情感層面打動消費者,拉近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距離。
(4)降低了品牌宣傳的成本。紙媒積極建設專屬網站、創建手機客戶端,開設論壇討論區,利用這些平臺進行傳播和宣傳,成本低,收效好。新媒體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即個性化,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自己想要閱讀的內容,滿足了受眾自主性需求。
綜上所述,紙媒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通過增加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在其擁有的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宣傳傳播,不僅可以加強紙媒的品牌影響力,還可以加深受眾對媒體網站的忠誠度。
2、紙媒利用新媒體進行品牌差異化建設的要求
現在許多紙媒都擁有了自己的網站、自己的微博以及自己的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但是大多數紙媒在品牌差異化建設上的力度還稍顯不足。大多數紙媒的新媒體平臺上的內容都十分相似,版塊設置也缺乏新意。對于紙媒品牌差異化建設,筆者應從下面四個方面努力:
(1)產品差異化,塑造品牌個性。紙媒的新媒體平臺可以以紙質版為依托,轉載紙質版的文章,添加評論版塊,并對新聞后續發展做持續報道。還可以在召開重大會議時,利用紙質版的記者進行網絡直播報道。
(2)形象差異化,建設個性化的網頁界面。目前,紙媒的新媒體平臺的同質化比較嚴重,缺乏個性和創新。首先,紙媒可以建立一個象征企業品牌的符號或標志,即“商標”,以代表網站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如搜狐的“狐”形象。商標的顏色可以作為網頁的主色調,甚至可以將這一色系作為企業建筑、公司內部的刊物、茶杯、紙張的主色調,形成一種整體感。
(3)實施整合營銷傳播策略。整合營銷傳播的中心思想是在實現消費者的溝通中,以統一的傳播目標來運用和協調各種不同的傳播要素(廣告、公關、促銷、事件行銷等)和手段,使不同的傳播工具在每個階段發揮出最佳、統一、集合的效果③。紙媒可以利用多種傳播工具,如網站、客戶端、自制視頻等傳播平臺進行整合營銷,增加紙媒品牌影響力。
(4)承擔社會責任,開展公益活動。一個負責任的媒體可以增加受眾對其的信任感,紙媒不但可以承擔其作為媒體傳播信息的責任,也可以承擔傳遞愛心、匡扶正義的社會責任。通過開展公益活動,紙媒可以強化企業的正面形象,贏得民心。
3、紙媒品牌差異化建設應注意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新媒體在幫助紙媒進行品牌差異化建設的同時,也可以帶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著重表現方式,忽視內容和受眾的心理以及感受。信息傳播的目標是受眾,紙媒在信息傳播時除了要保證信息的真實性,還應避免過分追求“眼球經濟”。現今很多紙媒以片面追求強烈的媒體表現為重點,忽視了品牌與受眾的交流,也忽略了消費者的心理和感受,這種顧此失彼的作法,對于品牌的建設和傳播是不利的。
(2)新媒體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品牌傳播信息的合法性遭到質疑。目前我國對于新媒體產品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監管體系,對于媒體信息傳播的尺度沒有一個標準,這導致媒體傳播的信息真假難辨、參差不齊,受眾難以分辨,一些虛假信息甚至會誤導受眾。
(3)新媒體品牌傳播的信息呈現方式易引起受眾反感。一些新媒體在品牌傳播中,為了增加用戶的點擊量,會強制受眾在瀏覽頁面時必須觀看品牌相關廣告,這種強制搶占受眾電腦屏幕的行為易引起受眾的反感。因此,紙質在新媒體創建時應充分考慮受眾的閱讀習慣。
對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改進:
1、信息傳播方面,紙媒應該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作為品牌信息傳播首要原則,同時紙媒要明確自身定位,加強與受眾的交流,了解受眾的心理和需求,為受眾提供所需的服務,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品質;
2、促成新媒介與傳統媒介的結合以及各種新媒介形式的合理搭配。紙媒要運用整合營銷的策略,利用自身的媒體資源和傳播平臺,不斷強化自身品牌優勢,增強影響力;
3、加強政府監管,加強信息接受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政府不僅要加強對新媒體經營者的管理,同時也要對傳播內容進行監管,保證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讓受眾能放心享受服務。
結語
紙媒的新媒體平臺與紙媒一脈相承,它不僅是信息傳播的平臺,也是反映民生的重要渠道,紙媒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利用新媒體資源進行品牌差異化建設,不僅是為了提升自身品牌的競爭力,也是為了滿足受眾不斷提高的閱讀需求。紙媒長久以來積累了豐富的媒體資源,運用整合營銷的策略,通過新媒體技術可以使這些媒體資源得到最大利用。但是目前我國對于新媒體的監管體系還不完善,紙媒在利用新媒體產品時,不僅要履行其新聞媒體的職責,也要明辨是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新媒體成為紙媒發展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①宮承波:《新媒體概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P3-4
②匡文波,《“新媒體”概念辨析》,《國際新聞界》,2008(6)
③顏昌盛,《從搜狐的成功看互聯網品牌塑造》,華中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04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新聞系本科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