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央央
摘 要:高中研究性學習豐富多彩,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理性分析事物的能力。其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則需要具備語文學科的特色。
關鍵詞:人才培養(yǎng);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實踐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研究性學習就已經在我們學校轟轟烈烈舉行了。那時候,各個學科都開展研究性學習,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組成自己的小組,選擇研究的方向,確定研究的題目,然后會有相應學科的老師成為小組的指導老師。有的同學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研究怎樣利用廢棄的瓶瓶罐罐制作出簡易實用的健身器材;有的同學在生物老師的指導下,研究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污染情況,并拍下我們身邊觸目驚心的破壞環(huán)境的照片;有的同學在數學老師的帶領下,研究身邊極細微的小事,如學校廁所的坑位到底設計幾個比較合理。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研究項目。
高一的時候,我自己和幾個同學搜腸刮肚想出來要研究一個數學方面的問題,即眼鏡的厚度與近視的程度之間的關系。每學期接近期末時,學校會組織一個研究成果展。每個人都想在成果展上展示自己辛苦研究考察的成果,高一的我也朝這個目標努力過。但由于我的研究結果連自己也說不清楚,走訪多家眼鏡店,研究半天也沒弄清楚眼鏡片的厚度和近視程度成什么樣的正比例關系,老師因為也不了解眼鏡這方面的知識,結果不了了之。
高二的時候,我繼續(xù)研究,但轉換了研究方向。語文老師在研究過程中的幫助,主要體現在指導我們研究的具體步驟,確定小組長,建議我們研究問題要保持全面、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在最后謄寫論文的時候,給予我們很多幫助,讓我們在高中階段就有機會接觸正規(guī)論文寫作的一些規(guī)范。雖然是小論文,但五臟俱全,主題鮮明,論據充分。我們認真的工作終于不辜負期望,在學校最后的研究成果展上我們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到了高三,在高考壓力下再講研究性學習看上去似乎不合時宜,同學們的熱情已不及高一高二那會兒。在老師給定的一堆題目中隨便選了一個看似比較容易的,然后在網上搜索,拼拼湊湊組合成一篇研究論文交給老師,就算研究過了。記憶里,高三研究的是一個比較熱門的政治問題,也是在網上弄下來的。
高中生活過去了這么久,遇到老同學談起高一高二的研究課大家都記憶深刻,相比較其他正正規(guī)規(guī)坐在教室里上的課,研究課帶給我們的樂趣和收獲都是巨大的。
以上,我談了自己高中時代的研究性學習,涉及數學、生物、體育等多門學科,對語文研究性學習較少提及。下面,主要談談對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中教師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被動者,進而影響對真實自我的懷疑,被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人。這幾年來,這種傳統(tǒng)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批判。與之同時,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意識等為特色的語文研究性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
何謂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主動地探求問題,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研讀課文或探究各種語文現象,深入調查研究,尋求相關原因,從而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活動。語文研究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產物,也是語文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語文研究性學習如果按照研究范圍來分,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專門在語文學科范圍之內的研究,另一種是以語文學科為主,涉及多種學科。前者的研究,以語文中的語言或文學為出發(fā)點和研究的對象。如利用區(qū)位優(yōu)勢,研究曾在溫州做過官的南朝文人謝靈運。細讀謝靈運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寫于溫州的詩歌文章,有條件的話可以重游謝靈運當年旅居溫州的故居,走訪謝靈運尚在溫州的后人等等,研究謝靈運文學中體現的文人情懷,體驗他當年在溫的內心世界及由此引發(fā)對溫州歷史上文人雅士的深入研究。記得彭老師在課上就曾舉過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類似的例子:溫州某所中學,利用溫州的區(qū)位優(yōu)勢,通過了解作家琦君的身世背景,研究她的文學作品。這兩個例子,都是在語文學科內部的一種深入研究,開發(fā)了語文的課程資源,利用了溫州的區(qū)位優(yōu)勢。
語文研究性學習更多的是以語文為主,涉及多種學科的一種綜合性活動。無論涉及的領域有多廣,語文研究性學習之所以還是語文學科范圍內的,是因為這些研究活動都遵守一個共同的原則——文化性原則。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文化性原則,要求我們要更多地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養(yǎng)分,不管是研究古代作品還是現代作品,還是研究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文化現象。在研究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提高文化鑒賞的水平,在分析判斷的基礎上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行合理繼承和揚棄。當然,也同時形成運用“文化性原則”來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現象。
語文研究性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從教師方面講,不僅需要教師的耐心、正確指導,而且更是對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考驗。如果語文老師只對語文課本上的東西熟悉,一離開書本放眼看世界就茫然不知所措的話,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和求知意識極大的不負責。所以,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師首先得開拓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活動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甘當“調節(jié)劑”的角色。不要什么都幫學生做好,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弄,教師要做的是把握一個正確合理的大方向。從學生方面來講,參加語文研究性學習不強求發(fā)明創(chuàng)造,它所關注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學會研究的基本方法。
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可以是走出學校進行社會調查,但更多的是以具體文本為研究對象,所以文獻資料的查尋、檢索的方法便是基本的方法之一。如今網絡社會,上網查找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充分占有資料后,分類、比較、歸納、概括等常規(guī)的研究方法更是篇篇都要涉及。比如在“謝靈運研究”中,教師指導學生把謝靈運的作品進行詳細閱讀、分類、總結,概括其寫作的風格特色,再聯(lián)系謝靈運生活的時代背景、社會地位、文化思潮等,對謝靈運做全面研究。這些工作大多需要網絡的支持,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文獻檢索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語文研究性學習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對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研究也隨之增多。總的來說,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發(fā)展是朝著一條專業(yè)、正規(guī)的路走去,教師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以適應研究性學習的要求,更好地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浙江樂清柳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