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宇
摘 要:音樂教師負責培養人的美感,提升人的音樂素養,讓他們能夠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妙感覺。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個人特質,去尋找學生的特點,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常態教學 反思 體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56-01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觀及課堂教學觀,是我們每一個音樂教師應該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而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去實踐,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問題的關鍵。
1 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教學行為的反思
自從國家教育部頒布新的課程標準,各地方的課程改革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課程標準具有發展性,適合學生新時期發展的不同需要。那末具體怎樣實施,就是要通過基層教育者反復思考--實踐--修正--再實踐的過程。我們的音樂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著要全盤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要準確地體現新的課程標準理念,對教師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過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并且要有把握學生身心變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師理解的那樣,借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師的范唱、范奏,只要學生高興、有了熱烈的課堂氣氛,就是好的課堂教學。其實不然,教學活動沒有了知識的支撐,就談不上對學生的發展和提高。
“音樂教學要實現教育技術的現代化”,科技改變生活和學習,科技信息頁對社會教學和音樂教學帶來了影響,恰當的使用,可以事半功倍,讓學生獲得更好更完美的音樂感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樂課堂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如果使用不當,會課堂時間,出現畫蛇添足的效果。
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這些都是音樂教學大綱中沒有闡述的,同時也是我們音樂教師必須更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是我們在音樂教育教學中必須把握的依據和支撐。新世紀我們的音樂教育需要進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們必須學會反思,學會揚棄,去其糟帛,取其精華,在傳統的音樂教育中注入新鮮的血液。
2 音樂新課程實踐中的體會
2.1 引趣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
興趣是吸引學生參與學習的最佳途徑,教學過程中即便是教師將課堂內容安排的非常完美,若是學生沒有興趣,那也是沒有用的,因此興趣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音樂是要讓人感到愉悅的課程,讓學生學習美的體驗和辨別,所以為了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完美需要先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分析,選擇適合的導入方法,若是方法恰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導入來讓學生產生興趣,教師在導入的時候使用內容的編排,適當的引導來將學生引入教學內容,因此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定要慎重選擇。設計的內容和教學的主題應該相聯系,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能夠對課堂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進行恰當的導入,在音樂教學中,導入講究方法,是一種藝術,也是必要的過程,是一種銜接和鋪墊的過程。良好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對音樂教學產生興趣,促進教學效果提升,保持愉悅的教學氛圍,增加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善于使用導入,根據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出比較適宜的導入方式。
2.2 恰當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現在的學生擁有比較多的知識獲取渠道,因此他們本身就掌握了非常多的知識,很多的知識可能是教師涉獵都不多的。音樂課堂教學不能夠在向以前那樣,完全的由教師將,學生聽這樣的模式,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后,他們更愿意去和教師交流,否則會覺得課堂非常的無聊、無趣。我們在進行教學方式的應用時,需要以學生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來進行綜合的考慮,將教材中學生最關注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挖掘,讓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需求。
2.3 靈活、多變是解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法寶
2.3.1 如何避免器樂教學枯燥的問題
進行器樂教學的時候,學生對于反復的音階掌握速度比較快,但是也很容易出現乏味感,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和聲應用于教學方法中,采用和聲的編排以及不同節奏的訓練來讓教學方法變得煥然一新,不但不會讓學生產生乏味感,而且還可以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音樂教學應該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做基礎,教學只是一個過程一種手段,因此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能夠自主的去學習和感受音樂,享受快樂。
2.3.2 調整唱歌教學的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以往唱歌教學中最初的階段,部分學生在接收了幾分鐘的發聲練習后,進入正常演唱階段反而沒有什么改善,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對于產生這樣的原因并沒有獲得什么實質性的結論,但是我經過調整后,學生水平確實有所改善。我將發聲練習融入到演唱過程中,并非單獨的拿出來訓練,格局演唱過程的問題來實時的進行引導和調整。
2.3.3 識譜教學還要不要教、如何教
進行教學的時候,有一個感受很深刻,那就是學生的基礎比較差,他們不能夠很好的進行識譜,對于識譜他們不具備興趣。雖然說不教識譜也能夠讓學生教會學生唱會歌曲,這樣教學的知識難度也會降低,但是音樂教學中識譜屬于基礎技能,如果教,又會讓學生感受到乏味。音樂教學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而且在扎實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學生才能夠減少受挫感,才能夠增加音樂水平,才可以提升音樂素養。這是一個過程,雖然我們可以省去,降低教學難度,但是想想以后,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學生建立音樂興趣,如果不打好基礎,未來的阻礙會讓他們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因此識譜教學必須要教。我們可以使用分段練唱和搶答的方式來進行識譜教學,由有識譜基礎的同學來幫助不會識譜的同學進行學習,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綜上所述,我們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要能夠認識到,我們是音樂的傳遞者,我們負責將美好的音樂傳播給學生,讓學生可以通過音樂來感受美,享受美。本文是筆者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分享出來,和其他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一同分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