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現狀、主要問題與建設重點

2014-06-16 02:40:59賴志杰
當代經濟管理 2014年7期
關鍵詞:主要問題

賴志杰

[摘 要] 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通過對困難家庭成員的直接救助與資助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對緩解困難家庭醫療支出負擔起到了積極作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目前主要存在的直接救助水平過低、財政投入非制度化以及審批手續繁瑣、病種限制過嚴等問題,可以從提高直接救助水平、擴大救助病種目錄、借鑒相關社保制度、開展多樣化救助,以及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建設、對城鄉困難家庭成員開展健康教育與繼續提高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等方面重點加強建設,另外也應重視城鄉醫療救助的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醫療救助;實施現狀;主要問題;建設重點

[中圖分類號]R197;D6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4)07-0053-04

隨著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包括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就醫的公平性、可及性得到較大改善,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有所緩解。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1],但健康問題依然是困擾城鄉困難家庭的主要問題之一。本文擬對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實施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考察,在此基礎就完善制度的著力點進行全面分析。

一、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實施現狀

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始建于2005年,當時的救助對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另一類是已經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但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人員和其他特殊困難群眾。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的建立要更早一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02]13號)明確指出建立與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對農村貧困家庭實行醫療救助,救助對象主要是農村五保戶和貧困農民家庭,醫療救助形式包括對患大病的救助對象給予一定的醫療費用補助和資助其參加當地的合作醫療。2003年,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正式建立運行?!蛾P于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意見》(民發[2009]81號)(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城鄉醫療救助的資金來源、救助方案、結算方式和制度銜接,是城鄉醫療救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城鄉醫療救助從制度創建邁入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

《意見》在救助方案方面明確規定資助城鄉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和其他經濟困難家庭人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并對其難以負擔的基本醫療自付費用給予補助。因此,直接救助和資助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醫療救助制度幫助解決城鄉困難家庭成員醫療問題的兩種途徑。如表1所示,2005年以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資金投入逐年加大,救助人數基本呈逐年增加趨勢,對緩解困難家庭的醫療支出負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醫療救助基金的資助下,城鄉困難家庭參保(合)的情況較好。

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主要問題

總體而言,隨著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就醫的公平性、可及性得到較大改善。但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運行過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一)“醫療保險化”特征顯著,直接救助水平過低

城鄉醫療救助“醫療保險化”特征顯著,除資助城鄉困難居民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外,規定直接救助起付線、救助比例和封頂線的做法也源自醫療保險。醫療保險中的起付線對抑制參保人敗德行為導致的醫療過渡消費有一定的作用,但醫療救助的起付線對城鄉困難家庭成員而言,可能是一道阻礙其獲得醫療服務的無形障礙。同樣,過低的費用救助比例和封頂線也在壓縮救助效果,難以充分發揮醫療救助解決緩解城鄉困難家庭成員醫療支付負擔的應有功能。以城鄉低保群體為例,2012年醫院住院病人人均醫藥費用為6 980.4元[2],假設醫療保險支付比例為75%①,則住院病人人均自負醫藥費用為1 745.1元,扣除同期醫療救助(直接救助人均水平城市為858.6元,農村為721.7元[3]后,城市醫療救助對象個人仍需自行承擔885.5元,占城市低保年標準3 961.2元的22.4%;農村醫療救助對象個人仍需承擔1 023.4元,占農村低保年標準2 067.8元的49.5%②。

(二)救助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財政投入非制度化

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所需資金以財政投入為主,鮮有社會捐贈。各級財政對城鄉醫療救助的投入逐年上升,但投入沒有形成制度化且城鄉之間不平衡。具體說來,如圖1所示,一是城鄉醫療救助財政投入額增幅波動較大,2006~2012年間,財政投入總額增幅2006年最高,同比增長119.6%,2012年最低,同比增長8.6%;城市醫療救助財政投入增幅2006年最高,同比增長153.9%,2012年最低,同比增加4.8%;農村醫療救助財政投入增幅最高的是2007年,同比增長145.6%,最低的是2012年,同比增長10.8%。二是城市醫療救助和農村醫療救助財政投入增幅差異較大,2006年城鄉醫療救助財政投入增幅分別為153.9%和100.3%,2007年城鄉分別為77.7%和145.6%,2008年城鄉分別為105.7%和36.5%,2009年城鄉分別為38.7%和68.7%,直到近兩年才表現出一些均衡性??傮w而言,這說明城鄉醫療救助資金投入沒有形成制度化,或者說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目前仍處于不穩定狀態,同時城鄉之間的投入力度失衡。

另外,申請醫療救助時,大部分地方除城鄉低保人員和五保戶可按民政部門已有名單較為快速地辦理外,其他人員需要經過一定的資格審查程序,往往因為醫療救助信息和醫療保險信息的分離,難以做到及時地救助。救助病種范圍過于狹小也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三、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建設重點

醫療支出是城鄉困難家庭最主要的支出之一,也是其負債返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圍繞著解決城鄉困難家庭的醫療問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仍需進一步完善。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國發[2012]11號)(以下簡稱《醫改“十二五”規劃》)為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endprint

(一)提高直接救助水平

提高直接救助水平,首先是要取消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起付線,進一步提高城鄉困難居民基本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財政收入的提高,也應適當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頂線?!夺t改“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提高封頂線,對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負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此外,還應繼續加大農村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力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困難家庭成員長期慢性病、重癥疾病和身體殘疾的比例往往高于城市,農村困難家庭面臨更為嚴峻的健康形勢;另一方面是因為醫療支出在農村困難家庭人均月生活消費支出中的比例高于城市。因此,農村困難家庭承擔著更為沉重的醫療支出負擔,仍應繼續擴大農村醫療救助的救助面,切實降低農村困難家庭的醫療支出負擔。

(二)擴大救助病種目錄

救助病種目錄決定了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范圍,城鄉困難居民醫治的疾病只有在救助病種目錄內,所產生的醫療費用才能獲得醫療救助。病種限制過嚴,意味著一些罹患某些疾病但病種又在救助病種目錄之外的城鄉困難居民被排除在外。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疾病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慢性病呈高發態勢,已確診的各類慢性病患者已達2.6億人,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4]。因此,各地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將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所需治療費用較高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列入救助病種目錄,讓醫療救助制度惠及更多的城鄉困難居民。同時,應按黨的十八大報告和《醫改“十二五”規劃》的要求,積極試點并全面推進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工作。

(三)借鑒相關社保制度

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之間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相互借鑒以實現制度優化。對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而言,一是可以借鑒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費用控制措施。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作為第三方在控制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價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各類費用結算方式日趨完善。城鄉醫療救助經辦機構對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宜采用按人頭付費的方式,大病住院救助宜采用按病種付費、按臨床路徑付費的方式加強對醫療服務提供方的費用控制。二是可以借鑒城鄉低保制度的救助對象認定機制與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城鄉低保制度的逐步完善,為醫療救助制度的實施提供了一個制度性的基礎[5]。城鄉醫療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以及其他經濟困難家庭成員,這其中低保家庭成員和五保戶的醫療救助資格可以直接給予認定,一方面提高了制度的瞄準度,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救助資格的認定所需耗費的行政成本。而其他經濟困難家庭成員則需要在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是否給予醫療救助,核查的方式方法可以完全借鑒低保救助申請者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目前的醫療救助財政資金投入狀況和低保相似,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未形成制度化的穩定的投入機制。因此,資金籌集方面,醫療救助也可借鑒低保今后的發展方向,各級財政加大投入,明確分級分擔比例,對中西部落后地區進行必要資金投入傾斜。

(四)開展多樣化救助

醫療救助方式也可稱為救助的途徑或措施,它是政府和社會,包括社會組織在醫療救助中履行職責或發揮優勢而采取的各種方法的匯集[6]。民政部門主導的城鄉醫療救助是其中的一種救助方式,因此,還可開展其他救助方式,如《醫改“十二五”規劃》中提及的社會力量發展的慈善醫療救助和工會等社會團體開展的醫療互助。慈善醫療救助,即發動各類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給予就醫困難的城鄉群眾多種形式的費用減免、資金資助,或開設針對城鄉低收入人員的平價醫院、惠民醫院、愛心藥房等。團體醫療互助,即各行業、各單位工會內部組織職工建立醫療互助組織,從單位福利股、工會經費、個人繳納或提取不超過工資總數一定比例的費用,設立單位內部的互助型醫療基金,對參加互濟的職工住院自負醫療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醫療補償[6]。

(五)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的就醫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加強制度本身建設的同時,也要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主要有三點:

一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建設?;诒∪醯慕洕Ц赌芰Γ青l困難家庭成員在醫療方面更傾向于自行購藥治療和就近治療。這樣的就醫選擇有利于降低城鄉困難家庭的醫療支出負擔和間接成本(如差旅成本、時間成本),同時客觀上也有利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投入力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業務水平,確?;鶎俞t療衛生機構具備一定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同時可以考慮適當放開社會力量開設私人診所的限制,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供給。

二是對城鄉困難家庭成員開展健康教育。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與其健康意識有極強的相關性,通常而言,健康意識較強的人掌握更多的預防保健知識,更注重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F實的情況是城鄉困難家庭成員掌握的預防保健和早期診療的知識較少,不良生活方式與行為較多,一旦有了健康問題則往往較為嚴重,一般是慢性疾病、重癥疾病和致殘疾病。因此,城鄉醫療救助基金不妨列支資金③,用于開展針對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尤其是文化程度較低成員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信息傳播與行為干預,幫助其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7]

三是繼續提高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解決包括困難家庭成員在內的城鄉居民醫療問題,三項基本醫保制度是主體,其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進一步降低城鄉居民的醫療支出負擔,緩解城鄉醫療救助壓力。如前所述,在醫療救助基金的資助下,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基本都已參加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籌資標準近年來連續提高,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基金規模的擴大為住院費用起付線的降低、報銷比例的提高、封頂線的提高奠定了財務基礎。同時還應擴大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門診統籌的覆蓋地區,推進城鎮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提高門診統籌的報銷比例。

另外,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在建立有效的救助對象甄別機制的同時,還應積極探索將救助對象的醫療救助信息并入醫療保險信息管理系統,為實現城鄉困難群眾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奠定基礎,從而大大簡化醫療救助的相關手續。endprint

(一)提高直接救助水平

提高直接救助水平,首先是要取消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起付線,進一步提高城鄉困難居民基本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財政收入的提高,也應適當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頂線?!夺t改“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提高封頂線,對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負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此外,還應繼續加大農村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力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困難家庭成員長期慢性病、重癥疾病和身體殘疾的比例往往高于城市,農村困難家庭面臨更為嚴峻的健康形勢;另一方面是因為醫療支出在農村困難家庭人均月生活消費支出中的比例高于城市。因此,農村困難家庭承擔著更為沉重的醫療支出負擔,仍應繼續擴大農村醫療救助的救助面,切實降低農村困難家庭的醫療支出負擔。

(二)擴大救助病種目錄

救助病種目錄決定了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范圍,城鄉困難居民醫治的疾病只有在救助病種目錄內,所產生的醫療費用才能獲得醫療救助。病種限制過嚴,意味著一些罹患某些疾病但病種又在救助病種目錄之外的城鄉困難居民被排除在外。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疾病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慢性病呈高發態勢,已確診的各類慢性病患者已達2.6億人,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4]。因此,各地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將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所需治療費用較高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列入救助病種目錄,讓醫療救助制度惠及更多的城鄉困難居民。同時,應按黨的十八大報告和《醫改“十二五”規劃》的要求,積極試點并全面推進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工作。

(三)借鑒相關社保制度

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之間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相互借鑒以實現制度優化。對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而言,一是可以借鑒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費用控制措施。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作為第三方在控制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價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各類費用結算方式日趨完善。城鄉醫療救助經辦機構對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宜采用按人頭付費的方式,大病住院救助宜采用按病種付費、按臨床路徑付費的方式加強對醫療服務提供方的費用控制。二是可以借鑒城鄉低保制度的救助對象認定機制與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城鄉低保制度的逐步完善,為醫療救助制度的實施提供了一個制度性的基礎[5]。城鄉醫療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以及其他經濟困難家庭成員,這其中低保家庭成員和五保戶的醫療救助資格可以直接給予認定,一方面提高了制度的瞄準度,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救助資格的認定所需耗費的行政成本。而其他經濟困難家庭成員則需要在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是否給予醫療救助,核查的方式方法可以完全借鑒低保救助申請者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目前的醫療救助財政資金投入狀況和低保相似,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未形成制度化的穩定的投入機制。因此,資金籌集方面,醫療救助也可借鑒低保今后的發展方向,各級財政加大投入,明確分級分擔比例,對中西部落后地區進行必要資金投入傾斜。

(四)開展多樣化救助

醫療救助方式也可稱為救助的途徑或措施,它是政府和社會,包括社會組織在醫療救助中履行職責或發揮優勢而采取的各種方法的匯集[6]。民政部門主導的城鄉醫療救助是其中的一種救助方式,因此,還可開展其他救助方式,如《醫改“十二五”規劃》中提及的社會力量發展的慈善醫療救助和工會等社會團體開展的醫療互助。慈善醫療救助,即發動各類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給予就醫困難的城鄉群眾多種形式的費用減免、資金資助,或開設針對城鄉低收入人員的平價醫院、惠民醫院、愛心藥房等。團體醫療互助,即各行業、各單位工會內部組織職工建立醫療互助組織,從單位福利股、工會經費、個人繳納或提取不超過工資總數一定比例的費用,設立單位內部的互助型醫療基金,對參加互濟的職工住院自負醫療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醫療補償[6]。

(五)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的就醫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加強制度本身建設的同時,也要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主要有三點:

一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建設?;诒∪醯慕洕Ц赌芰?,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在醫療方面更傾向于自行購藥治療和就近治療。這樣的就醫選擇有利于降低城鄉困難家庭的醫療支出負擔和間接成本(如差旅成本、時間成本),同時客觀上也有利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投入力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業務水平,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具備一定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同時可以考慮適當放開社會力量開設私人診所的限制,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供給。

二是對城鄉困難家庭成員開展健康教育。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與其健康意識有極強的相關性,通常而言,健康意識較強的人掌握更多的預防保健知識,更注重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F實的情況是城鄉困難家庭成員掌握的預防保健和早期診療的知識較少,不良生活方式與行為較多,一旦有了健康問題則往往較為嚴重,一般是慢性疾病、重癥疾病和致殘疾病。因此,城鄉醫療救助基金不妨列支資金③,用于開展針對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尤其是文化程度較低成員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信息傳播與行為干預,幫助其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7]

三是繼續提高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解決包括困難家庭成員在內的城鄉居民醫療問題,三項基本醫保制度是主體,其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進一步降低城鄉居民的醫療支出負擔,緩解城鄉醫療救助壓力。如前所述,在醫療救助基金的資助下,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基本都已參加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籌資標準近年來連續提高,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基金規模的擴大為住院費用起付線的降低、報銷比例的提高、封頂線的提高奠定了財務基礎。同時還應擴大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門診統籌的覆蓋地區,推進城鎮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提高門診統籌的報銷比例。

另外,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在建立有效的救助對象甄別機制的同時,還應積極探索將救助對象的醫療救助信息并入醫療保險信息管理系統,為實現城鄉困難群眾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奠定基礎,從而大大簡化醫療救助的相關手續。endprint

(一)提高直接救助水平

提高直接救助水平,首先是要取消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起付線,進一步提高城鄉困難居民基本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財政收入的提高,也應適當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頂線。《醫改“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提高封頂線,對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負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此外,還應繼續加大農村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力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困難家庭成員長期慢性病、重癥疾病和身體殘疾的比例往往高于城市,農村困難家庭面臨更為嚴峻的健康形勢;另一方面是因為醫療支出在農村困難家庭人均月生活消費支出中的比例高于城市。因此,農村困難家庭承擔著更為沉重的醫療支出負擔,仍應繼續擴大農村醫療救助的救助面,切實降低農村困難家庭的醫療支出負擔。

(二)擴大救助病種目錄

救助病種目錄決定了醫療救助直接救助的范圍,城鄉困難居民醫治的疾病只有在救助病種目錄內,所產生的醫療費用才能獲得醫療救助。病種限制過嚴,意味著一些罹患某些疾病但病種又在救助病種目錄之外的城鄉困難居民被排除在外。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疾病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慢性病呈高發態勢,已確診的各類慢性病患者已達2.6億人,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4]。因此,各地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將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所需治療費用較高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列入救助病種目錄,讓醫療救助制度惠及更多的城鄉困難居民。同時,應按黨的十八大報告和《醫改“十二五”規劃》的要求,積極試點并全面推進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工作。

(三)借鑒相關社保制度

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之間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相互借鑒以實現制度優化。對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而言,一是可以借鑒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費用控制措施。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作為第三方在控制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價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各類費用結算方式日趨完善。城鄉醫療救助經辦機構對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宜采用按人頭付費的方式,大病住院救助宜采用按病種付費、按臨床路徑付費的方式加強對醫療服務提供方的費用控制。二是可以借鑒城鄉低保制度的救助對象認定機制與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城鄉低保制度的逐步完善,為醫療救助制度的實施提供了一個制度性的基礎[5]。城鄉醫療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以及其他經濟困難家庭成員,這其中低保家庭成員和五保戶的醫療救助資格可以直接給予認定,一方面提高了制度的瞄準度,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救助資格的認定所需耗費的行政成本。而其他經濟困難家庭成員則需要在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是否給予醫療救助,核查的方式方法可以完全借鑒低保救助申請者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目前的醫療救助財政資金投入狀況和低保相似,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未形成制度化的穩定的投入機制。因此,資金籌集方面,醫療救助也可借鑒低保今后的發展方向,各級財政加大投入,明確分級分擔比例,對中西部落后地區進行必要資金投入傾斜。

(四)開展多樣化救助

醫療救助方式也可稱為救助的途徑或措施,它是政府和社會,包括社會組織在醫療救助中履行職責或發揮優勢而采取的各種方法的匯集[6]。民政部門主導的城鄉醫療救助是其中的一種救助方式,因此,還可開展其他救助方式,如《醫改“十二五”規劃》中提及的社會力量發展的慈善醫療救助和工會等社會團體開展的醫療互助。慈善醫療救助,即發動各類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給予就醫困難的城鄉群眾多種形式的費用減免、資金資助,或開設針對城鄉低收入人員的平價醫院、惠民醫院、愛心藥房等。團體醫療互助,即各行業、各單位工會內部組織職工建立醫療互助組織,從單位福利股、工會經費、個人繳納或提取不超過工資總數一定比例的費用,設立單位內部的互助型醫療基金,對參加互濟的職工住院自負醫療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醫療補償[6]。

(五)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的就醫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加強制度本身建設的同時,也要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主要有三點:

一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建設?;诒∪醯慕洕Ц赌芰Γ青l困難家庭成員在醫療方面更傾向于自行購藥治療和就近治療。這樣的就醫選擇有利于降低城鄉困難家庭的醫療支出負擔和間接成本(如差旅成本、時間成本),同時客觀上也有利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投入力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業務水平,確?;鶎俞t療衛生機構具備一定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同時可以考慮適當放開社會力量開設私人診所的限制,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供給。

二是對城鄉困難家庭成員開展健康教育。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與其健康意識有極強的相關性,通常而言,健康意識較強的人掌握更多的預防保健知識,更注重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F實的情況是城鄉困難家庭成員掌握的預防保健和早期診療的知識較少,不良生活方式與行為較多,一旦有了健康問題則往往較為嚴重,一般是慢性疾病、重癥疾病和致殘疾病。因此,城鄉醫療救助基金不妨列支資金③,用于開展針對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尤其是文化程度較低成員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信息傳播與行為干預,幫助其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7]

三是繼續提高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解決包括困難家庭成員在內的城鄉居民醫療問題,三項基本醫保制度是主體,其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進一步降低城鄉居民的醫療支出負擔,緩解城鄉醫療救助壓力。如前所述,在醫療救助基金的資助下,城鄉困難家庭成員基本都已參加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籌資標準近年來連續提高,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基金規模的擴大為住院費用起付線的降低、報銷比例的提高、封頂線的提高奠定了財務基礎。同時還應擴大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門診統籌的覆蓋地區,推進城鎮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提高門診統籌的報銷比例。

另外,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在建立有效的救助對象甄別機制的同時,還應積極探索將救助對象的醫療救助信息并入醫療保險信息管理系統,為實現城鄉困難群眾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奠定基礎,從而大大簡化醫療救助的相關手續。endprint

猜你喜歡
主要問題
公司EVA現狀及EVA驅動因素分析
新時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22:47
淺議如何提高高中英語的口語教學對策
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面臨問題探究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07:11
后期特效在影視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探究
進口橄欖油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9:20
當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關系發展中存在問題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2:10
淺談施工企業項目部工會管理
臨床免疫檢測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久久久亚洲色|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五月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91无码国产视频|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综合二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午夜不卡福利|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第三区| 久青草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国产91av在线| 日本精品影院|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久草视频一区| 午夜精品区|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91久久精品国产|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人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五月视频|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91青青在线视频| 永久毛片在线播|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69av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1| 欧美劲爆第一页|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天堂高清|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色婷婷狠狠干|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