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遠
【摘要】近年來,我國鋼鐵產業獲得持續性發展,其產量和銷量與日俱增。客觀分析來看,我國鋼鐵產業大多存在低水平、重復性建設和粗放型管理缺陷;引發鋼鐵產業結構過剩、成本增加、利潤降低、環境破壞嚴重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在這一背景下,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優化鋼鐵產業生產與消費結構,緩解鋼鐵產業生存壓力,勢在必行。本文結合我國鋼鐵產業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鋼鐵產業 現狀 趨勢
當前我國處于“十二五”時期,鋼鐵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更好地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不可否認的是,國際金融危機也給鋼鐵產業帶來極大打擊,甚至鋼鐵生產一度陷入困境。金融危機后期,我國經濟逐漸恢復,鋼鐵產業也迎來了全新發展機遇,此時需要考慮以往發展過程中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從各方面發現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有針對性地采取解決措施。因此,加快鋼鐵產業的生產方式、消費結構等轉變,任重道遠。
一、鋼鐵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適應循環經濟發展需要
過去,我國鋼鐵產業以粗放型增長模式為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能源、礦產資源的大量浪費,生態環境日趨惡劣;若想實現鋼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改變錯誤的管理模式,遵循“循環經濟”發展原則,樹立節能減排理念,充分挖掘能源、水資源等應用潛力,以最低的消耗獲取最大利潤,實現資源合理化分配,通過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減少廢料、廢物的排放,杜絕由鋼鐵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良性發展。
(二)逐步實現集中化生產作業
由于鋼鐵行業生產的特殊性,采取規模經濟發展模式;那么這一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后,企業就會走向高速化、持續化發展階段。但是縱觀我國鋼鐵產業現階段的發展狀況,集中程度不盡如人意,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應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小型企業必須加快速度整合,通過兼并、取消等方式,以大型鋼鐵企業的形象重新進入市場,培育國際競爭力。應該注意的是,在小型企業并購時,需要做好可行性評估和風險論證,擇優入選并購對象,保證并購后的運行效果。
(三)推動技術改進與技術創新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鋼鐵產業的技術水平滯后,包括技術品種單一、技術管理不到位、設備研發力度不足等,無法實現技術產業化發展;針對我國鋼鐵產業這一實際情況,今后的發展中要做好鋼鐵生產技術的研發工作,爭取從本土解決鋼鐵工業裝備問題,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生產具有本土優勢的產品。另外,鋼鐵產業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應該放長眼光、掌握國際化的先進技術,如在國內設置鋼鐵生產技術研究基地,培養專門的技術研究人才,提高市場競爭力。
(四)流通模式的改革與優化
一方面,實現現代化物流運轉模式。鋼鐵產業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應該意識到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在物流運輸環節,也要注意流通費用的控制、保障物流的流通能力。通過構建完善的物流加工配送體系,實現加工、運輸、倉儲、質量檢控、配送等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優化物流配送網絡,為更多終端企業提供低廉、高質、快捷的配送服務;另一方面,實現集約化經營管理。在鋼鐵流通業,通過發展連鎖經營模式,可更好地促進行業集中化,優化鋼鐵產業的流通,同時也可以增加鋼鐵產業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形成規模效益。
(五)加速鋼鐵產業的結構調整
我國鋼鐵產業實現結構調整、推動產業重組,已成為必然趨勢。一方面,為了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競爭,采取“走出去”戰略。但這一過程中也要意識到,如果我國鋼鐵企業想在發展中國家大面積開礦或者本地建廠,必然面對激烈的國際資本競爭格局,僅依靠個別較大的鋼鐵企業,很難改變我國鐵礦石的市場格局;那么針對這一情況,必須加快產業鏈的建設,制定科學、完整的對外經濟發展策略,實現國際化經營;另一方面,鋼鐵企業應注重協調并研究國際戰略,結合行業發展實際情況、行業生產特征等,制定發展戰略;例如,通過組建具備技術優勢、團隊優勢的企業集團,實現模式創新,確保我國在國際化經營與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六)實現國際間聯盟與合作
鋼鐵產業的發展,應該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并重原則,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為實現循環經濟奠定基礎,減少在人力、物力、資金等方面的消耗。從國外企業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的模式來看,首先應用了先進的機器設備和技術工藝,其次實現產品的高附加值加工,強化技術研發的培訓和學習。我國鋼鐵產業借鑒這一模式,也可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積極引進更多新項目、新產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意義重大。
二、鋼鐵產業未來機遇和挑戰
從一些發達國家的鋼鐵生產成功經驗來看,鋼鐵產品需求量與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周期相匹配,只有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模式,才能更好地實現鋼鐵企業健康發展。當前我國仍處于城市化發展進程,在此過程中汽車產業、房地產產業等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而這些產業都離不開鋼鐵產品支持,鋼鐵產業的供需兩旺格局將得以延續,面臨強大的發展空間。那么鋼鐵產業如何抓住機遇、改變不足,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鋼鐵產業應迅速實現戰略調整,一方面為戰略轉型,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生產質量、縮短生產周期,也更利于資金的流通;另一方面為戰略升級,根據市場需求的不斷調整,實現產品結構轉變、產品工藝創新等,提升生產技術含量,才能更好地體現產品價值和產業價值。
總之,鋼鐵產業應該加速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能源,形成產業鏈經營模式,實現資源、技術、環境的優化配置,推動產業的升級、挖掘產品附加價值,更好地融入到市場經濟大潮中,提升鋼鐵產業的盈利空間,實現鋼鐵工業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邢凱旋.新形勢下中國鋼鐵產業對外貿易的發展[J].生產力研究.2010(10).
[2]陳小紅.我國鋼鐵產業結構優化策略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2011.
[3]周君君.我國鋼鐵產業循環經濟實施過程中問題分析及措施完善[J].民營科技.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