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林
《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學生“在學習中樂于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初步形成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庇⒄Z教學和學習不是簡單的以掌握多少語言知識為目標,而是要通過課程學習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的發展,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正所謂Teach a man to fish rather than give him a fish“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言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要想學會,必須會學。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既要教知識又不要忘記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己任,從教學第一天起就要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一、聽的習慣。
兒童語言習得的規律有一個沉默期,他們先能夠聽懂他人的意圖,按其要求或指令去做,因此,作為小學生英語語言四項主要技能之首——聽,顯得尤為重要,英語老師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呢?
1.靜心聆聽老師的示范和講解。
學生主要通過課堂來學習英語。因此,教師必須科學地設計教學步驟,合理使用課堂上的分分秒秒,積極創設一些生活化的、充滿趣味的英語學習環境。比如教師課堂上,常有學生還沒等老師說完就急于開口模仿或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養成靜心聽的習慣,教給學生聽的方法。當教師示范發音時,學生要邊觀察教師嘴形,邊仔細聽。當老師發音完畢,學生才能跟說。這樣,發音才會到位,模仿效果才會好。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可采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著示范發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教師發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比如在學習/s/和/θ/兩種發音時,一定要引導學生仔細聽老師的范讀,觀察兩種發音在嘴形上和聲音上的細微差別,這樣才有可能在自己發音時做到正確無誤。
2. 虛心傾聽同伴的發言和交流。
在英語課堂上,學生有很多聽其他同學說英語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言時易走神。教師在課上要避免枯燥操練,要多用“有意點名,個別提問”,對活動與集體操練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制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英語,不聽,就無法參與。例如,朗讀單詞、句型時,教師可先讓個別學生發言,再讓其他學生對他的發言做出評價,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學會評價。在操練句型“I? can….”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先重復前一位學生的句子,然后再造一個新句子。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就能專心聽同學的發言,同時還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在認真傾聽他人說英語時,其實也是在訓練自己的思維,把自己攝取的信息用英語整合起來,從而達到用英語思維的目的。
3. 耐心模仿電教媒體的示范朗讀。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形象生動、圖文并茂。這種訓練方式既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又符合小學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齡特點。按照教學需要,教師將要學的單詞、對話、短文等各種語言材料融入其中,借助多媒體來加深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幫助學生在語言和表達對象之間建立起正確的聯系。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2 In a toy shop Part B動物類單詞教學時,教師可創設一個on a farm的情景,伴隨著“Old MacDonalds ”歌曲,一個個可愛的動物歡快地出現在大屏幕上,教師用擬人化的手法高興地做自我介紹,如”Hello, boys and girls! Im your new friend. Im a panda. Panda, panda, Im black and white. I live on the farm, Im very happy. Look, they are my friends. We are all happy.”用同樣的方法呈現其他新單詞bears, dogs, cats…學生看著可愛的動物,聽著有趣的介紹,多種感知全部定格在學習內容上,他們“耳聞”有“目睹,反復地看景、聽音、記義,產生了一體化的學習效果。
4. 銘心牢記英語聽力技巧。
老師要求學生聽英語時要教給學生必要的聽力技巧。在聽前,教師要有明確的指令和具體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自己應做什么和該怎么做。聽前指令和要求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其進行有意識的聽覺記憶。對于單詞部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聽音模仿、聽聽指指說說或聽音編號等。聽對話或短文時,教師可先提1~2個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捕捉相關信息,引導學生根據圖示和上下文來猜測生詞的意思,學會整體理解所聽內容。
另外還可以舉辦一些趣味活動,如“猜猜我是誰”(學生錄制一份語言材料,以語段為主,配上優美的背景音樂,請其他同學邊聽邊猜)、“小小配音員”(學生為卡通人物配音,采用多媒體播放,供大家欣賞,評選出最佳配音演員)、“聽力大王(根據學生實際水平,教師組織綜合性的趣味聽力比賽)等聽力訓練活動。
二、說的習慣。
交際是語言教學的本質,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借助它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和交流,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教學中“說”的技能培養尤為重要。
1.發揮教師自身榜樣的示范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用英語授課,少說漢語,從簡易的日常交際用語開始,營造一個溫馨的學說英語的教學環境,逐步培養學生說英語的意識。教師應該帶著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帶著豐富的表情說英語,如打招呼、評價語、指令語。通過神情、動作、表情漸漸將說英語滲透到各環節之中,鼓勵學生參與到說英語的活動中來,讓每個學生時刻都沉浸在愛說、敢說、樂說、能說的英語氛圍中,逐漸培養學生嘗試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習慣。
2. 設計語言表述情境,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
教師課堂語言只有在真實的場景下使用,才能實現其交際功能,才是最真實、最自然的。因此教師應盡量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熱情,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語言,使抽象的語言學習變得形象而容易。如我在教學“How many …?”這個句型時,讓學生聯系實際,對教室里的學生、用具進行統計,學生馬上就來了興致,“One, two, three, four…”一項一項地認真數起來。教師組織學生統計好各項數據,最后學生小組合作興致勃勃地完成了下面的表格:
In the classroom
3.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教師可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從課內到課外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例如開展英語興趣小組活動,排演英語小短劇,平時強調師生同學間多用英語進行問候,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學生。即使是最簡單的“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也能教育學生心中有英語,處處用英語。定期評選“最佳英語故事員”、“英語演講大王”、“小小英語主持人”、“英語小靈通”、“英語金話筒”、“英語小記者”等,活動的參與面要廣,以鼓勵為主。
4. 在鼓勵與表揚中培養學生得體的說話技巧。
在培養學生說英語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孩子缺乏自信心,怕開口,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啞巴英語”現象。著名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要特別“關心”這類孩子,多給予表揚和鼓勵,肯定他們的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增強他們說英語的信心。在指導學生說英語做到大膽開口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根據不同場合,控制自己的音量,比如小組合作操練時聲音不易過高,但是在全班展示是就要發言響亮,讓全班人都聽得見,要先想后說,說話時不要低頭或抬頭看天花板,要與聽著有目光交流,舉止要大方,不拘束。
三、讀的習慣。
朗讀英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節奏、語感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英語來說,應注重朗讀的訓練及朗讀習慣的養成。
1. 鸚鵡學舌模仿讀。
模仿朗讀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聽音像資料模仿讀是一種非常有效而且易操作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堅持使用教材配套的錄音磁帶或CD-ROM,指導學生反復跟讀并盡量模仿這些磁帶或CD-ROM上的語音語調,以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力求標準地道。同時還要教育學生養成課前預習模仿讀和課后復習跟讀的好習慣。
2. 多種形式練朗讀。
(1)自由讀
自由朗讀并不是讓學生隨意朗讀,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朗讀目的,布置相關的問題和任務,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自由朗讀。這種方法通常用于語篇教學while-reading之初,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語篇的主線。如6B Unit5 Seasons一課,在細讀語篇前,我就拋出問題“What are Su Yang and Ben talking about?”讓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從而找出整個語篇的主線“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in New York.”
(2)指名讀
學生個別讀是檢驗學生個人朗讀能力的基本途徑,也是教師因材施教,針對具體不同學生的朗讀特點給予個性化點撥和指導的良機。采用此種朗讀形式,教師應避免只給成績好或朗讀水平高的學生機會,這樣會扼殺水平中下學生的信心和興趣,甚至是應給這些學生提供、制造更多機會。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師應選擇持平或難度稍高于學生水平的不同材料。
(3)分角色表演讀
分角色朗讀能為課堂創設情境,使形象教學得以更好的體現。學生能更具體、感性地去理解英語語篇內容。
(4)齊讀
齊讀主要是提供給全體學生練習朗讀的平臺,它的作用主要是讓每一個學生的朗讀能力都得到訓練,同時它還是檢驗集體朗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英語課堂中,齊讀容易形成唱讀,不利于形成地道的語音語調,不利于學生邊讀邊想,同時還能產生濫竽充數的現象,教師要適當控制學生的齊讀。
(5)默讀
默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語言的意義,有利于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此時無聲勝有聲。此種能力的培養適用于小學高年級。
3. 拓寬視野積累讀。
在學生具備了較好的跟讀和朗讀能力的同時,教師可以將英語朗讀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由英語教材拓展到課外英語讀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幫助孩子做好參謀和引導。課外閱讀材料不宜過難,以免失去閱讀的興趣。讀物的內容要富有趣味性和故事性,出現的生詞最好配以中文注釋或插圖。讀物還要與時俱進,比如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如“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喜洋洋和灰太狼)”等,教師就可推薦這一類的兒童英語簡易讀本。也可以推薦優秀的英語書、報、刊,如《Times English(時代英語報)》、《英語大王》、《Kung Panda(功夫熊貓)》、《Primary School Student English(小學生英語報)》、《小學生英語故事樂園》等。
4. 掌握技巧輕松讀。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要適當滲透英語的基本語調、語音知識和朗讀技巧,如升降調(table↗ table↘,book↗ book↘ ,English book↗ English book↘ , Is this your pencil↗? )、連讀(Stand up. Come on. Look at.)失爆(blackboard, basketball、a fat cat),同化(Would you , last year),意群和節奏等。在訓練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抑揚頓挫、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地讀。
四、寫的習慣。
改編后的英語新課標與之前相比,在書寫要求方面發生了變化由“能書寫字母和單詞”改為“模仿范例書寫詞句”。書寫的內容由“字母和單詞”變為“詞句”,改變了單純為了寫而寫的教學要求,突出了以有意義的詞和句為基礎的書寫。
1. 借助圖片來仿寫。
圖片形象、生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樂于接受,易于理解,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器官都參加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呈現圖片讓學生看圖寫單詞、短語、句子甚至是作文,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讓他們感覺不枯燥。
2. 形式多樣練仿寫。
教師可以因時、因地制宜設計多種多樣的仿寫訓練項目。
正話反說。如Im tall.→ Im not short. The cat is fat.→ The cat is not thin. / He is young.→ He is not old等.
長話短說。如my father and mother→ my parents, my fathers/mothers mother→ my grandmother/grandma, my fathers/mothers father grandfather/ grandpa
my fathers/mothers sister→ aunt, my fathers/mothers brother→ uncle.
連詞成句。給出幾個單詞,讓學生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如:is, hobby, my, swimming.→ My hobby is swimming./ are, having, they, lesson, a ? →Are they having a lesson?
替換造句。①替換主語,單三、非單三/單、復數變化。如:I do housework at the weekends. (用He替換I改寫句子) → He does housework at the weekends./ They go to school on foot. (用She替換They改寫句子) → 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②替換時間,改變時態。如:Im watching TV now. (用just now替換now改寫句子) → I watched TV just now.
句型轉換。① 肯定句改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如:I am a student. →I am not a student./ Are you a student? ②對劃線部分提問。如:My key is on the desk. →Where is your key? There are five children in the playground. → 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the playground?
仿寫作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描述”??梢姡瑢懙囊髮懙囊蟛粌H只停留在“簡單地寫句子”而變成了“簡短的描述”。寫作的長度不是停留在句子層面,而是以意義表達為核心的小語篇。在中低年級段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填空的方式完成語篇寫作:There ar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and me. My father is a .He is. He likes .My mother is a . She is. Her hobby is. I am a. I study at. I like. I love my happy family. 進入高年級后,教師可組織自由開放的寫作訓練,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教師不做統一規定,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提供適量的圖片、詞語和句子。形式要多樣,如看圖寫話、英語日記、寫信、電子郵件、命題作文等等。
及時評價促仿寫。
教師要保護學生的仿寫熱情,珍惜學生的勞動成果,對學生在寫方面取得的點滴進步要及時進行表揚,對于英語作文寫得較好的同學,還可以鼓勵他們積極向有關報刊投稿,不斷提高學生綜合寫作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總之,學生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經常的提醒、督促和長期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聽說讀寫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