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李國保
摘 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現代社會越來越是一個網絡充斥的時代,特別是在大學校園里,網絡已經與每位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滲透在每位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是很深的。本文通過分析網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從而提出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之路。
關鍵詞 大學生 網絡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On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twork Era
WANG Fang[1], LI Guobao[2]
([1]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2]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modern society is an era filled with network, especially on college campuses, the network has been closely linked with each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even penetration in each student's ideas, has deep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function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made the road of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1 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1 正功能: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1.1.1 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的全方位的覆蓋使得網絡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首先是網絡使得教學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僅僅可以在課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課下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在線的講解或者是教育,學生的受教育機會越來越多,同時提升個人思想意識的自主性也會隨之加強。其次,網絡能夠使得家庭、學校和社會聯系更加緊密,形成一種全方位的、系統化的教育氛圍,學生通過校園論壇、聊天軟件等方式可以隨時與老師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不僅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提升師生間、學生間的人際交往關系。最后,學校可利用網絡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陣地,通過宣傳健康的思想文化、價值觀等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多樣活動,同時根據學生在網絡上的動態來了解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解決。
1.1.2 促進了教育信息的高效傳播,實現資源共享
由于網絡存在的時效性以及資源的廣闊性,使得網絡可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信息的高效傳播,并實現資源的共享。首先,網絡的產生打破了學生相對封閉式的管理模式,使學生更能夠與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使得學生更加社會化,這使學生開闊了眼界,了解到更多的思想文化。學校也正是借助網絡的這種開放性和時效性,將學生引導入一個健康的生活氛圍中,通過網絡來宣傳正確的、主流的價值觀念。此外,網絡充斥著豐富的資源,對于教育而言更是豐富多彩,它使得學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將大量的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視頻、圖片、聲音等資源迅速地傳播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使資源共享,信息全方位的覆蓋。
1.2 負功能:網絡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1.2.1 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沖擊,容易導致思想觀念紊亂
大學校園內,上網成為一種習慣或者時尚,上網占據著大多數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在這個網絡世界中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對社會新聞的評價和態度等,使得學生在思想上更加開闊和自由,但是這種自由的特點有可能被一些無政府主義者利用,利用社會的熱點新聞以及一些突發的恐怖事件等來制造和煽動人們對社會的種種不滿情緒,破壞社會穩定,作為沒有較強辨識能力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沖擊,喪失正確的價值觀。其次,網絡就是個大染缸,各種信息充斥其間,包括黃色、暴力等信息以及各種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容易使學生思想觀念產生紊亂,而迷失了正確的方向。
1.2.2 對大學生的情感產生影響,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的疏遠
網絡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的溝通方式,常常可以作為一個聊天交流平臺,通過網絡的信息傳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和學習中進行更便捷的溝通交流。也正是如此,傳統的親和感、面對面的交流逐漸減少,同時網絡的匿名性和隱蔽性使學生更容易在虛擬的空間進行真實的交流,能夠敞開心扉、毫無顧忌,這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的,長此以往,就導致現實生活中學生的人際關系疏遠和隔閡,同時也削弱了學生的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不利于今后的就業發展。
1.2.3 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容易導致心理障礙endprint
互聯網打破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和交流方式,體現了更加自由、平等的特征,使學生往往沉迷于虛擬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嚴重者甚至人格扭曲,產生個人中心主義的心理傾向,并附帶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具體來講,有部分同學可能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網絡上,這就導致了學業上的荒廢,使生活偏離了現實社會,甚至有些學生廢寢忘食,損害身體健康,不愿意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產生孤僻、抑郁、自私等不良性格和情緒。
2 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2.1 觀念創新:用正確的觀念指導教育實踐
觀念上的創新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一個前提,觀念對實踐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正確的觀念對大學生的教育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首先,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提升個人素質,特別是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網絡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及網絡的正負功能,能夠辯證地看待網絡,合理利用其積極性,避免其消極性,總之要根據現實情況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2.2 內容創新:用豐富的內容提升教育質量
首先要結合社會,網絡信息傳播使得當代大學生更加貼近社會,那么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關注時事并予以正確引導。同時,我們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教育同學們既要充分利用網絡,也要對網絡充斥的各種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有較強的免疫力。
2.3 方式創新:用多樣化的手段轉變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完全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和當代網絡發展的現實,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首先,鼓勵學生通過各類網絡交流平臺,針對時政熱點、專業前沿展開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實學生的網絡生活,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建立網站、論壇、微信、微博、QQ群等網絡平臺,一方面讓學生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也便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的虛擬性來敢于發表個人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可將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收集、整理,并予以反饋,同時還能及時發現學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2.4 機制創新:用完善的制度保障教育實施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創新必然需要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機制創新。首先要對校園網的運行機制進行創新和管理。建立專業性的校園網的管理機制,才能保障學生網絡生活的秩序并起到積極作用。定期地進行病毒清查、軟件維護,清除垃圾信息和不良影片圖片等都是對學生網絡生活的一個保障。其次是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創新,即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或者用什么樣的平臺開展哪些內容的教育。例如,可在網絡的環境中利用線上線下結合、或集中或分散的教學機制,并設置監督和評價機制,這樣才能保證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施。
3 結論
網絡打破了人際交往的時空的限制,越來越改變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方式和交流溝通,既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也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面對網絡時代的現實,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教育的正功能,積極避免其負面影響,并不斷探索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創新。
參考文獻
[1] 閔健.論校園體育精神的特質與價值向度[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20-23.
[2] 陳勇,王艷霞.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