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
摘 要:
在傳統資源日漸枯竭與環境污染日益加劇的雙重壓力下,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作為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技術,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意義巨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光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并針對性的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光伏;現狀;前景;政策
1、前言
我國光伏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特別是20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光伏產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并在晶硅電池組件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與此同時,在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對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諸多障礙。本文對此進行了簡要分析,同時對光伏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并針對性的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2、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國內市場落后
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正穩步推進,耗能巨大。據亞太能源中心的預測[1],2020年,我國交通部門用能比例將增加到16%;同時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前后,我國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品進口國。與此同時,2011年我國總能耗占全球20%,CO2排放約90億噸,約為世界總量25%,約為美國和整個歐洲之和。首屈一指的耗能大國,刻不容緩的污染窘境。一切都促使中國將發展清潔性、絕對的安全性、資源的相對廣泛性和充足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提升到戰略高度。
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在國內市場消費上卻是恨鐵不成鋼。2011年之前[2],國內光伏產品安裝量一直在生產量的5%以下,而超過95%的產品則只能依賴歐美等國外市場。2011年,國內光伏產品安裝量占到生產量的12.7%,首次突破10%,但總體累計安裝量也僅有全球5%,相比于我國的年耗能量而言,少之又少。
2.2國內光伏產業整體格局“兩頭在外”
我國光伏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自主核心技術較少,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差,如未完全掌握高純硅提煉技術,致使原料受制于人,隨時面臨被“釜底抽薪”的危險。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市場發展嚴重滯后,難以支撐起龐大的光伏生產業,2011年之前有超過95%的光伏產品用于出口,國內光伏企業嚴重依賴國際市場,致使我國光伏產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易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90%以上的原材料依賴進口,90%以上的產品依賴出口這種兩頭在外的現象一直制約著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近年來,部分相關技術雖有所突破,原材料的一頭有所改善,但技術尚不成熟,也未形成一定的競爭力。2011年,國內光伏產品安裝量首次突破生產量的10%,但局勢依然不容樂觀,80%以上的光伏產品還需依靠國際市場,隨著歐美日等政府支持光伏產業政策的放緩,國際需求量逐漸下降;并且,2011年以來,美歐先后針對中國光伏產業展開雙反調查,致使國內光伏企業屢受打擊。因此,開發國內市場勢在必行。
3、光伏產業未來發展分析及政策建議
3.1未來發展分析
在技術層面上,光伏發電技術是利用半導體表面的光生伏特效應從而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技術,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太陽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而其關鍵技術在于太陽能電池。目前,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已非常廣泛,上至航空航天領域,下至普通的家用電器,大到兆瓦級發電站,小到普通的市場玩具,光伏發電技術正進駐到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人類發展角度來講,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經濟系統采用何種能源結構,是能否實現低碳經濟的根本,以往竭澤而漁,以化石能源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難以為繼并滿足人類的長久發展,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深重災難。只有轉變能源發展模式,向太陽能等新能源進軍,才是實現我國乃至全人類低碳經濟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和必由
之路[3]。
相比于傳統能源、核能、風能、水能等資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充分的清潔性、絕對的安全性、資源的相對廣泛性和充足性、長壽命、免維護性以及潛在的經濟性等優點。雖然成本過高依然是制約光伏產業規模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但隨著技術公關的逐漸突破,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進而具有與傳統能源相當的發電價格,但在清潔性、安全性及可再生方面卻是傳統能源望塵莫及的,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必將逐步完全取代傳統能源。
產業政策是產業形成和發展的源動力。美日德意等國際經驗表明,國家能源政策和發展戰略的支持是光伏產業形成和發展的源動力[4]。在可預見的短期內,各主要國家光伏激勵政策和相關法律的保障仍然是世界光伏產業和市場快速成長的最主要的推動力[1];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邊遠無電地區離網應用為光伏產業的成長提供了潛在市場。
就中國目前的光伏應用市場分析,國內光伏產業市場主要在:通信和工業應用大約占36%;農村和邊遠地區應用約占51%;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約占4%;太陽能商品及其他約占9%[1]。雖然目前光伏產業中,并網發電所占比例較少,但并網光伏發電在整個可再生能源技術中已是增長最快的技術,另據聯合國能源機構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5],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和并網發電將成為21世紀市場的熱點,將是21世紀最重要的新興產業。
3.2政策建議
限于目前的成本因素,光伏產品還不具有與傳統化石能源相競爭的實力,因此,必須通過政府鼓勵、補貼及相關法律等措施來開拓市場,從而推動光伏產業的發展。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現提出以下建議。
3.2.1完善、整合法律法規
我國雖先后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和《上網電價法》等法律法規,但實施細則有待完善,權責有待明確。應針對不同資源,有針對性的確立相應的電價,并有效推動相應法律法規在全國實施。
3.2.2積極開拓國內市場
隨著歐美日等國際上主要光伏市場國家扶持資助政策的減弱,國際市場需求可能將隨之放緩;我國尚存在眾多的無電區和無電人口,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潛力巨大;并且,西部地區充足的光照條件為光伏產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在西部荒漠中建立大規模的光伏電站的市場巨大。這些眾多的因素都促使中國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如此以來不僅可以為光伏產業的發展開拓新的廣闊的市場,更為我國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力。
3.2.3注重人才的培養
人才是發展關鍵,是科技進步強有力的生力軍,必須未雨綢繆,積極系統化的培養相關技術及科研人才,為后續大規模開發、推廣光伏產品做好基礎。同時應建立公平公正,以擇優為導向,以獎勵為激勵政策,形成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充分展示能力的選人用人機制,為人才的發展及才能價值的實現創造有利條件。
3.2.4建立健全的產學研一體化機制,提高創新競爭力
通過教育學習儲備人才,通過研發推動技術進步,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通過降低成本開拓市場,從而擴大產業規模。要積極形成以學和研為基礎和支撐,以產業為經濟轉化形式的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同時,技術進步永遠是核心競爭力所在,必須鼓勵技術創新,通過掌握核心技術以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曉剛 馮紹瑞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技術經濟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07,26(07) 120-123.
[2]趙玉文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C] 第十二屆中國光伏會議及國際光伏展 2012.9 1-7.
[3]谷依露 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路徑研究[J] 開發研究 2011(5).
[4]耿亞新 周新生 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理論及發展路徑[J] 中國軟科學 2010(4) 19-28,134.
[5]薛鈺芝 張力 林紀寧 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研究與發展[J] 大連鐵道學院學報 2003,24(4) 71-74.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