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以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成為現實,這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由之路。本文從經濟可持續發展釋義談起,隨后就人力資源是決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經濟可持續發展;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
目前,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中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要破解這些難題,需要不斷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在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確保環境得到妥善保護。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農業與資源經濟系教授大衛·澤爾伯曼: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核心是經濟與環保的平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發展以生物能源為基礎的可再生能源,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平衡;二是加強教育,以更好的“人力資本”替代“有形資本”,實現科學技術的進步。
一、經濟可持續發展釋義
1、可持續發展釋義??沙掷m發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正式討論。1981年,美國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資源基礎和開發再生能源來實現可持續發展。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所以說可持續發展既是一個環境概念,也是一個經濟學概念。這兩個概念都離不開“人力資本”。所以說新時期可持續發展經濟要從兩個方面去探究:一是強調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狀態;二是強調人們通過“人力資本”替代“有形資本”,實現科學技術的進步。
2、可持續發展堅持的原則。一是發展原則。發展是當前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權利,只有發展才能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積累解決環境與生態問題所需要的經濟實力,才能使社會最終擺脫貧困與落后。二是可持續原則。人類追求的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改變單純依靠增加投入、增加消耗以實現發展的傳統發展模式,使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減少。與此相適應,人類應該控制消費,使消費朝合理的方向轉變,應該反對各種揮霍和浪費,這與當前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和糾正“四風”的精神是完全吻合。
二、人力資源是決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1995年9月世界銀行在《監督環境進展——關于工作進展的報告》指出一國的總財富的組成。創造的財富、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要想增加創造的財富就必須做到提高自然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和增加人力資源的投入。所到底就是通過人力資源的發展來實現創造的財富的增加。所以說從資源角度講可持續發展就是以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的發展模式,人力資源是決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1、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依靠人力資源發展。當今世界,已經由傳統的生產流程“原料——產品——廢料”模式開始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知識經濟的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中,對知識經濟的內涵進行了界定。該報告指出: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之上的經濟。一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是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以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為主要特征,把可持續發展與智力創新和信息化并存作為知識經濟的特征,它著重開發知識、智力這一無限資源。二是知識經濟時代實際上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知識經濟的實質和核心內容。三是知識是生產力的重要要素。知識具有持續增長和報酬遞增的趨勢,它改變了傳統的要素增加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特別是對知識的投資,既能增加知識要素本身的積累,也能增加其他要素的能力,從而在整體上大大提高全要素投資的收益。四是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知識經濟是一種創新型的經濟,創新成了發展的關鍵和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2、現代經濟實現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是完全可行的。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人力資源非常豐富,而人均自然資源擁有量過少是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難之一。為此我們必須想方設法來運用豐富的人力資源之長來彌補的自然資源短缺,這種彌補替代通過科技進步、完善管理、優化生活方式和合理配置資源,等量的資源消耗將能產生更多的財富,而通過政府引導,合理分配社會資源,就可以可使等量的財富產生更多的福利,完全實現以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時。同時我們也不要否認人員的就業問題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為如果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的方法不當,就會引起更多人員的失業。當就業出現較大問題時,公眾對生計的關切會壓倒對環境的關心。而且,大量過剩勞動力堆積在農業領域,將會成為生態與環境破壞的基本因素。只有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使就業增加,失業減少,人類就會出現與自然的和睦相處。所以說一種好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必須將就業放在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不應該將資源過度投入于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領域。就我國而言,在高技術領域有所作為是必須的,但卻不能放棄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社會對人力資源的投資,要有足夠的部分用于普通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上,使我國由一個人口資源大國轉變為一個人力資源大國,經濟由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高技術產業的產值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高,勞動者素質(人力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知識經濟時代,充分發揮好人力資源的作用是當今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為人力資源替代自然資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周慶行等: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153
[2] 朱健春姚雪鳳:淺談人力資源的開發應用與儲備[J].有色金屬設計, 2007, 34(3):56-60
[3]周朝奮.當代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商業研究20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