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妮
【摘要】隨著我國知識經濟的發展,創業企業逐年增多,越來越多創業者帶著自己的技術、創意和創業夢想希望找到投資人創立自己的企業,創業投資應運而生。為了拓寬創業投資的資金來源,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金額大、周期長的養老基金,目前我國養老基金在創業投資領域的開的應用尚待開放。本文針對我國養老基金用于創業投資的優勢、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了解決建議。
【關鍵詞】創業投資 養老基金 我國 優勢 存在問題 解決建議
一、養老基金加入我國創業投資融資資金來源的優勢
首先,針對目前我國政府財政收入有限的問題,我國養老基金數量、規模較大,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方式。
針對中小創業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充足資金問題,養老基金的加入無疑會使融資渠道更加多樣化,更大程度滿足創業企業的不同需求。養老基金的資金供給,由企業定期上繳的本企業工資總額的20%以及勞動者上繳的自己上年工資總額的8%構成,相對穩定。如果養老基金能夠作為創業企業融資渠道之一,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外來資本不穩定的缺陷。目前民間對創業創業投資的理念還較為單薄,而養老基金的加入無疑會改善中國民間投資者的相關認識[1]。
養老基金是一種用于支付退休收入的基金。相當于在職工作者將現在掙的部分收入提前上繳至特定賬戶,由專業基金管理機構用于產業投資、證券投資或其他項目的投資,待資金增值后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養老基金內的資金不像大型企業資金那樣需要很高的流動性,投資于創業企業有利于其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我國養老基金作為創投資金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監管存在漏洞
1.對政府主導的創業基金管理機構監管不力。當前我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模式以自我管理方式為主,即由政府委派內部的相關機構或政府官員對基金的投向、運作進行管理。然而這樣的操作模式不可避免的會帶來監管難的弊端:一方面管理人員的考核制度缺失,專業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相關工作人員往往會以權謀私、暗箱操作,為尋租活動提供了可能性。
2.對創業企業監管不力。不僅是對政府主導的創業基金管理機構監管存在漏洞,目前我國還缺乏約束創業企業運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即使是有也大多散見于各種規范性文件中,并未形成體系。而現行的《公司法》、《證券投資資金法》又對創業企業這類特殊性質的客體規范程度有限,這就導致有些創業者利用所有者信息不對稱和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充分發揮其內部人的優勢,弄虛作假[2]。
(二)政府對養老基金投資收入的稅收政策不完善
創業投資行業有著自身的特點,而我國目前無論是在稅收制度上還是在稅收管理上,都沒有考慮其特殊性。例如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創業投資機構在繳納營業稅時,都沒有獨立的行業分類,而是被歸入“旅游、服務”行業。這不僅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也使創業投資在納稅時享受不到作為新興行業所應有的稅收優惠[3]。
目前我國養老基金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上繳本企業工資總額的20%,勞動者按自己上年的工資總額的8%。國家負擔體現在稅收上,依據個人所得稅法律的規定這28%無需征稅。如果未來我國養老基金應用于創業投資,就不可避免地面臨征稅的矛盾[4]。一方面創業投資企業目前面臨著稅收負擔甚至重復征稅的現象,養老基金作為投資主體的一部分不得不和其他投資主體一樣上繳稅金,另一方面在投資環節對養老基金投資征稅從實質上來說也是國家的對企業盈利所得的索取,卻違背了國家對養老基金免稅的初衷,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影響了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不利于養老基金保值甚至增值。
三、對我國養老基金參與創業投資的建議
(一)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
2010年以前,我國有關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還是一片空白,2010年10月29日出臺的《社會保險法》使我國社會保險的發展有了法律制度的保障,但對于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的規定仍存在較大漏洞[5]。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在養老基金創業投資方面的法律仍十分不健全,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創業投資過程中的風險,也無法很好的規范企業和相關機構的行為。因此,國家盡快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并確定監管部門的相應職責及其追究措施,完善監管體系,對養老基金的投資做出嚴格規定,限制過度投機行為,控制投資風險,從而形成養老基金安全投資的全方位管理機制。
(二)針對養老金不同組成部分的特點選創業投資資金
由于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模式、支付方式以及對投資收益率的要求不同,所以應對養老基金的各部分進行差異性管理。
對于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基金部分,其安全性和流動性的要求相對較高,尤其是社會統籌部分,所以應該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由政府設立的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管理,存入銀行、購買國債,或投資與收益率較穩定的基金,以穩定性和流動性為首要目標。
而對于企業年金部分來說,是企業自愿為職工繳納的補充養老基金,這部分基金具有較大的投資潛力,且風險承受能力高于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比較適宜采用分散化投資,使其高度市場化,所以將這部分資金用于創業投資較為適合。
(三)實行法人機構投資管理模式,培育和規范相關中介業務
法人投資管理模式的本質是引進市場競爭與評價機制,即將養老基金創業投資競爭化、市場化。推動法人機構投資管理模式的實施需要形成養老基金法人投資資質認證制度、評價機制和退出機制,制定嚴格的止損標準。在此基礎上積極培育養老基金管理人市場。
此外,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轉需要相關金融服務機構的支撐。然而,我國資本市場的各種中介服務機構,包括資信評級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其他各種咨詢服務機構等在養老基金方面的服務十分薄弱。因此,為了推動創業投資的更好發展,應當盡快培育和規范相關金融機構,完善其中介服務能力。通過對于養老基金投資行為有效、中立的市場評估,為養老基金的規范化和穩健性投資提供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楊葵.創業投資的籌資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7.50-51.
[2]厲強.創業投資監管法律制度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40-41.
[3]王俊,張文銀.養老基金參與創業投資問題探討[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12):15-18.
[4]宋斌文.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理性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2005,(8):30-33.
[5]張華,王杰.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模式的選擇[J].工業技術經濟,2012,(21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