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正上 佘傳奇
【摘要】本文從理論角度探討了當前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現狀及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以利率敏感性缺口、久期缺口、模擬分析,特別是VaR模型等為主的利率風險測度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數據和實例,對商業銀行利率風險進行了實證研究。針對我國當前存在的不利于商業銀行快速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水平的主要問題,本文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當下特殊的改革階段,從微觀和宏觀兩個不同層面提出了若干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利率風險 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
一、引言
1970年代起,西方發達國家逐步開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美國國會于1980年通過《解除存款機構管制與貨幣管理法案》,揭開了利率市場化的序幕。而日本則在1978年6月實現了貨幣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并由此開始了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步伐。西方發達國家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雖引發了大量金融機構的倒閉,但仍然是較為成功的。相比之下,以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卻引發了金融市場混亂和銀行業危機。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始于1996年,其后改革不斷持續和深化,直至2013年7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貸款基準利率全面放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了新的時期。根據國際經驗和當前實際,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率波動頻率和幅度的增大給習慣于依靠傳統存貸業務生存的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危機和挑戰,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本文將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現狀和問題,基于當前主要的利率風險測度方法和管理策略,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二、利率風險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現狀
在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特殊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有著更為復雜的一面。
黃金老(2001)按照風險的持續時間,將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風險劃分為“階段性風險”和“恒久性風險”兩大類。[4]本文在對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劃分上參考使用該方法。
1.階段性風險。階段性風險是指,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初期,商業銀行由于不能立即適應利率市場而產生的風險。
(1)貸款變動帶來的風險。在我國金融市場和信貸監管不完善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傾向于把資金投向相對安全的政府債、金融債,以及受體制影響的大型國企、地方政府和房地產業等。其他領域的資金來源再度被壓縮,導致逆向選擇問題加劇,愿意出高價獲取貸款的借款方多從事高風險項目。由此,貸款利率被人為抬高。隨著貸款利率的上升,企業貸款成本增加,資產負債表惡化,信用風險上升,投資意愿下降,減少貸款需求,從而增加了利率在高位的不確定性,增加了銀行的利率風險。
(2)存款變動帶來的風險。當前我國雖仍保持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但對存款的爭奪已使得各種理財產品相繼推出,事實上推高了存款利率。隨著未來銀行業準入條件的放寬,存款爭奪必然加劇。同時,金融市場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創新也會對銀行存款產生分流作用。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存款爭奪和分流、脫媒等都會使得存貸利差減小,削減銀行利潤。
(3)存貸款變動共同帶來的風險。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上述存貸款利率變動共同造成了利率和利差的劇烈波動,從而導致階段性風險不僅包含了期限錯配、利差變動、收益率曲線倒掛等恒久性風險現象,而且比恒久性風險表現得更為突出。在利率波動幅度和頻率同時加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或來不及創新利率風險管理,從而蒙受損失。
2.恒久性風險。恒久性風險,即一般意義上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具有長期性和非系統性。根據巴塞爾委員會1997年《利率風險管理原則》,該風險主要可分為重定價風險(Repricing Risk)、收益率曲線風險(Yield Curve Risk)、基準風險(Basis Risk)和期權性風險(Optionality Risk)。
(1)重定價風險。重定價風險也稱期限錯配風險(Maturity -Mismatch Risk),源于資產負債或表外頭寸到期日的不同。在某一時點到期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和利率敏感性負債不匹配會造成利率敏感性缺口,即利率敏感性資產減去利率敏感性負債得到的差。缺口大于零,則在利率上升時凈利差增大,利率下降時凈利差下降;缺口小于零,則在利率上升時凈利差減小,利率下降時凈利差增大。
(2)收益率曲線風險。由利率的期限結構理論可知,一般情況下短期利率低于長期利率,收益率曲線向上傾斜,銀行也借此“借短放長”,利用短期存款來支持長期貸款。如果收益率曲線斜率減小甚至倒掛,或者斜率突然增加,利率的變動都會影響銀行利潤。
(3)基準風險。基準風險主要指存貸款利差變動帶來的風險。存款市場和貸款市場的供需情況通常有所差別,實際操作中又會受到央行政策、金融工具、競爭博弈等多方面的影響,故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存貸款利率變動幅度通常不同,進而造成變動前后利差不同。利差增加,則銀行收益增加,反之則收益減小。
(4)期權性風險。期權性風險來源于銀行資產負債或表外業務產品中隱含的期權性條件。該隱含的期權性條件使得銀行客戶根據利率變動情況隨時行權。例如在固定利率抵押貸款中,貸款人有提前還款的權利。利率上升時,貸款人提前還款減少;利率下降時,貸款人提前還款增加,以便以新的低利率再融資。商業銀行在面對期權性風險時處于被動地位,行權與否的主動權掌握在銀行客戶的手中。
(二)利率風險管理的主要問題
第一,受制于我國長期以來的利率管制,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仍保持著相對單一的資產負債結構和盈利模式,存貸利差收入構成了營業收入的主體。隨著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利率波動幅度和頻率的加大,尤其是利差的逐漸減小,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會被進一步蠶食。因此,業務種類創新不足和表外業務的匱乏成為我國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利率市場化使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參與資金的爭奪,在利率風險加大的同時,各金融機構對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缺少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也尚未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系統,因而對市場變動的信息很難及時掌握和處理。除了風險識別和測量手段的缺乏外,能夠運用現代手段進行風險管理的高端人才也相當匱乏。
第三,對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的引進需要商業銀行樹立強烈的風險意識和健全的內部治理機制,但鑒于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全面、不徹底,過度依賴政府軟預算支持的企業仍大量存在,資金的價格和流向仍然存在被扭曲的因素,金融市場也繼續保持著不成熟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出于利益最大化的動機,并不愿很快改變既有的營業模式,導致利率風險意識不足、制度建設創新緩慢。
第四,鑒于價格形成機制的扭曲和金融市場的不成熟,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很難形成,繼而限制了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利率風險管理方法的種類,套期保值交易使用不足,衍生工具的創新也很難實現。
三、建立模型
要進行利率風險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認識和測度風險大小。主要的利率風險測度方法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久期缺口分析和VaR模型分析。其中,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使用的傳統方法。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久期缺口分析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而在當前利率市場化發展較為成熟的西方發達國家,VaR模型分析日益成為主流,值得我國商業銀行持續關注和借鑒。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利率敏感性缺口指利率敏感性資產減去利率敏感性負債之差。具體如下:
GAP=A-L
其中,GAP表示利率敏感性缺口,A表示利率敏感性資產,L表示利率敏感性負債。
利率敏感性資產主要包括可變利率貸款、短期證券、短期貸款、同業拆出等;利率敏感性負債包括可變利率存單,儲蓄存款、同業拆入等。從理論上來看,缺口大于零,則利率上升時銀行凈利息收入增加,利率下降時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缺口小于零,則利率上升時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利率下降時銀行凈利息收入增加;缺口等于零,則利率變化對銀行凈利息收入無影響。具體如下:
dNII=GAP·dr
利率變化較小時有:
ΔNII=GAP·Δr
其中,ΔNII表示凈利息收入變動,Δr表示利率變動。
利率敏感性系數也可用于衡量商業銀行利率敏感性,其為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之比。具體如下:
其中,R表示利率敏感性系數,A表示利率敏感性資產,L表示利率敏感性負債。
從理論上來看,若該比值大于1,則凈利息收入與利率同向變動;比值小于1,則凈利息收入與利率反向變動;比值等于1,則利率對凈利息收入無影響。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原理易懂,計算簡單,故在傳統利率風險測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忽視了資金的時間價值,缺口狀況與考察期的長短有關,可能隨著考察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也無法測度隱含期權性的資產負債和表外業務收入的利率風險。
我國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還遠未完成,商業銀行行為受當前特殊國情和體制影響依然較大,因而,盡管在完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不能起到準確測度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改革階段,這一分析方法對我國商業銀行仍然十分重要。
(二)久期缺口分析
久期(Duration)概念由美國經濟學家麥考利于1938年提出,并在1970年代后期各主要發達國家相繼走上利率市場化道路后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久期,即債券投入的加權平均回收期,由各現金流產生的時間加權平均而得,其權數為每筆現金流的現值與債券現值之比。公式如下:
其中,D表示久期,T表示債券剩余到期期限,CFt表示時間點產生的現金流,r表示到期收益率,p表示債券現值。
久期既然表示了限制基礎上的加權平均回收期,那么顯然久期越長,回收期越長,遭受利率風險損失的可能性越大。具有同樣久期的債券,盡管到期期限、票面利率等都不同,但價格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卻相似。
假設商業銀行債券資產和負債都為債券組合。由此可引出“久期缺口”的概念。久期缺口定義式如下:
其中,Dg表示久期缺口,L表示債券負債,A表示債券資產,Da表示債券資產的久期,Dl表示債券負債的久期。
用NII=Pa-Pl表示凈利息收入,可計算得:
dNII=Pa·Dgdr
利率變化較小時有:
ΔNII=Pa·Dg·Δr
由修正久期定義知其為負數,故:Dg>0表示存在正缺口,利率上升時,資產下降幅度大于負債下降幅度,銀行收益減少;反之,利率下降時,銀行收益增加。Dg<0表示存在負缺口,利率上升時,資產下降幅度小于負債下降幅度,銀行收益增加;反之,利率下降時,銀行收益減少。Dg=0表示缺口為零,債券組合對利率變動免疫。
久期技術在發達國家的利率風險測度實踐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在我國的應用還有如下障礙:
首先,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尚任重道遠,缺少成熟的利率期限結構。從西方發達國家實踐來看,收益率曲線通常根據國債到期收益率產生,而我國目前國債品種少、規模小,且國債定位相對來說重財政融資而輕金融調控,對貨幣政策促進作用不足。不成熟的國債市場很難催生合理的利率期限結構和收益率曲線,因此也限制了久期技術的廣泛使用。
其次,利率市場化使得利率波動幅度和頻率加大,從而要求商業銀行能夠全面、及時、準確把握復雜的利率變動,而這又與信息技術和數據庫系統密切相關。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剛剛從國家讓其“坐吃利差”的政策中剝離出來,信息處理技術落后,數據庫基礎建設不足,因而也限制了久期缺口模型的使用。
再次,我國目前信貸風險較為突出,受當前國家戰略、國情和體制影響,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受政府扶持的大型國有企業、房地產業等造成的呆壞賬未來償還的前景難以準確預測。現金流難以確定,則久期缺口測度方法的使用也就無從談起。
最后,我國當前債券市場發展不成熟,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可涉足的證券為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而財政部、政策性銀行等發行債券的利率結構也沒有完全做到市場化決定。商業銀行在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存貸利率風險比債券利率風險復雜得多,債券買賣本可用來隨時調整缺口,但上述不足使得商業銀行難以做到。
綜上所述,久期缺口分析方法雖然仍然受到上述因素不同程度的限制,但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的逐步完善,必將受到各商業銀行的普遍重視,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因此,久期缺口分析也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測度方法改進的集中趨勢。
(三)VaR模型分析
VaR(Value at Risk)模型最初用于測量股票的交易風險,后因其基于較為規范的概率統計方法,在金融領域逐漸被用于測度利率風險。目前,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都開始使用VaR模型,VaR模型日益成為西方發達國家測度利率風險的主流手段。
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場條件和給定的置信水平下,在給定的持有期間內,某一投資組合預期可能發生的最大的損失。關系如下:
其中,P表示概率,ΔR表示該資產組合在未來某一特定時期內的收益,VaR表示給定置信水平下該資產組合的最大損失值,c表示置信水平。具體VaR定義式如下:
其中,R為資產組合的期末價值,E(R)為預期的資產組合期末價值,R*為置信水平c下資產組合最低期末價值。
其中,設r為資產組合的收益率,r*為置信水平c下資產組合最低收益率,R0為資產組合期初價值。代入VaR定義式,有:
所以如果能給定置信水平c下的R*,即可得到VaR值。c與R*關系如下:
其中f為收益的概率密度函數。
VaR模型分析可以對資產組合的總體風險進行較為準確的測度,充分考慮不同資產組合風險特征,在利率風險分析、信息披露、績效評估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VaR模型具體的計算方法,Hendrics(1996)提出了歷史模擬法[16],Chew和Lilian(1996)提出了參數法[17],Duffle和Pan(1997)提出了蒙特卡洛模擬法[18]等等。然而就我國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來看,該模型在我國的廣泛應用還存在如下不利條件。
首先,VaR模型的使用需要大量準確的數據,而我國當下既缺少掌握VaR模型使用技巧的高端人才,又缺少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數據庫系統,不利于VaR模型的合理使用。
其次,VaR模型需要市場有效性假設,并且需要市場利率的波動是隨機的。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尚未完成,政府干預依舊較為嚴重,金融市場尚不成熟,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有待繼續提高。凡此種種,都使得VaR模型不能很好地起到理論上應當具有的作用。
四、實證分析與對策建議
(一)利率敏感性分析
要了解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情況,首先需要了解我國商業銀行對凈利息收入的依賴程度。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最能反映商業銀行的利率敏感性,占比越大,說明對利率變動越敏感。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大商業銀行積極開展了業務創新,增加表外業務對收入的貢獻程度。然而,受制于長期以來的行政干預和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充分,我國各家商業銀行業務種類依然較少,相互之間存在較明顯的共性,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相似。
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波及中國。為應對危機、完成轉型等目的,央行貨幣政策不斷調整,商業銀行行為也受之影響。本文選取幾家有代表性的商業銀行2008年到2012年有關數據,作如下兩表展開分析:
以上兩表,分別反映了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和南京銀行2008到2012年的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從數據來看,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對利息收入的依存度較高,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都超過了75%,浦發銀行則一度高達90%以上。相比之下,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則較少,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的不足。其中,占比最高的中國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還不足20%,遠不及以表外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而從趨勢來看,所選取的5家商業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大致呈逐年遞增趨勢,說明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加深加快,我國商業銀行也在積極調整業務結構,增加表外業務。然而根據各家銀行年度報表,在手續費和傭金收入中,結算業務和代收代繳等手續費占比一直較高,這也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種類創新的不足。
因此,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所處的階段和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可知,在當前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策略中,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依然占據主導地位。
(二)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由表1數據知,浦發銀行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較高,對凈利息收入依存度和利率敏感性程度也較高,因而重定價風險和基準風險都是浦發銀行面臨的主要利率風險。下面以浦發銀行為例,選取一年內到期的金融資產負債,根據前述對各利率風險測量模型的評價,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測度利率風險。根據浦發銀行各年年度報告,整理數據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2008~2012年間浦發銀行利率敏感性系數維持在略大于1的水平上,存在利率敏感性正缺口。因而,當利率下降時,凈利息收入減少,銀行蒙受損失。
限于數據可得性,后續分析作如下合理說明:
1.以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代替浦發銀行一年內到期資產負債的利率水平。
2.上述每年年末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的金額與該年度央行最后一次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時的金額相當。
基準利率變動情況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所示,浦發銀行由于保持利率敏感性正缺口,在央行不斷調整基準利率的過程中,凈利息收入增加。但從未來趨勢看,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在2013年中央政府換屆后的加快推進,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利率會逐步上升,利差會逐步縮小。故在對利差收入依存度較高的現狀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保持適當正缺口,以減少利率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
(三)利率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上述實證分析過程印證了之前探討的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仍然存在的業務相對傳統、過度依賴存貸利差收入,進而導致利率風險管理方法的相對單一等問題。對于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主要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方面,利率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商業銀行自身的努力:
1.業務開拓和科學定價。積極開拓業務,增加表外業務收入和在營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新開拓的業務領域中,要及時分析和改善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和經營模式,利用利率市場化帶來的自主定價權建立科學協調的定價體系,盡早占領市場份額。在實踐中,要針對不同地區、階層等的市場差異,發現不同的資金來源、設計不同的定價策略、確定不同的資金流向。
2.技術引進和人才培養。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建立完善的數據庫。在人才培養上,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選派骨干員工參加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習培訓。此外,還可以與高校或科研機構聯合定向培養緊缺崗位的人才,彌補人力資源的不足。
3.風險意識和制度建設。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在不斷擴大和加深,經濟結構的轉型和金融市場逐步向規范和成熟的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商業銀行需要及時樹立利率風險意識,依托數據庫系統盡早建立符合自身經營情況的風險模型,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周期變動、市場利率波動和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此外,還要轉變傳統的內部管理模式、更新激勵和獎罰機制。
4.市場參與和工具創新。我國貨幣市場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商業銀行也是貨幣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目前同業拆借、回購債券和央票等工具已成為商業銀行短期內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主要手段。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更多市場參與者會逐漸加入到貨幣市場中來。同時,隨著國家政策和商業銀行法等法規的修改,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等領域的參與度也會逐漸升高。商業銀行需要及時了解不同市場的動態,同時學習西方先進經驗,創新金融工具,如資產證券化和以此為標的物的衍生工具的使用等,以便更好地使用套期保值等現代風險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樹立風險意識、改進利率風險管理方法離不開市場環境的改善。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本身尚不徹底,同時還受到來自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阻礙。因而,我國還須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明確政府定位,加強金融監管部門自身建設,完善金融市場,逐步解除部門軟預算和政府債務剛性兌付等現象對資金價格和流向產生的扭曲效應,逐漸打破金融子市場間和市場參與主體間的人為分割,使利率真正反映社會對資金的供需水平,為商業銀行管理自身的利率風險消除系統性障礙。
參考文獻
[1]周梅.外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給我們的啟示[J].經濟問題,2003(2).
[2]黃金老.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J].經濟研究,2001(1).
[3]武劍.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利率風險管理[J].財經科學,2003(2).
[4]邵伏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風險分析[J].金融研究,2004(6).
[5]戴國強,肖海燕.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的利率風險分析[J].企業經濟,2004(5).
[6]林毅夫.解讀中國經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7]中國人民銀行贛州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市場分割與信貸配給:利率市場化的體制及經濟效應[J].金融研究,2006(1).
[8]王新建,王浩.我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效溝通問題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4,18(1).
[9]林毅夫,陳斌開.發展戰略、產業結構與收入分配[J].經濟學(季刊),2013,12(4).
[10]李成,馬國校. VaR模型在我國銀行同業拆借市場中的應用研究[J].金融研究,2007(5).
[11]曹志元.利率市場化過渡期的利率管理與風險控制[J].上海金融,2003(5).
[12]肖燕,鄒勇.利率市場化與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J].江淮論壇,2006(3).
[13]陳軍,錢皓.我國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關聯性分析[J].財經科學,2005(2).
[14]Kolb,R.& Chiang,R.(1982).Duration, Immunization and Hedging with Interest Rate Futures[J].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5,161-170.
[15]Kolb,R.& Chiang,R.(1982).Duration,Immunization and Hedging with Interest Rate Futures[J].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5,161-170.
[16]Hendricks,D.(1996).Evaluation Value-at-Risk Using History Data[J].Economy Policy Review,(2),39-70.
[17]Chew.& Lilian.(1996).Managing Derivative Risks[M].New York:John Wiley& Sons.
[18]Duffle,D.& Pan,J.(1997).An Overview of Value at Risk[J].The Journal of Derivatives,(4/3Spring), 7-49.
作者簡介:焦正上(1993-),男,安徽合肥人,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本科生;佘傳奇(1950-),男,安徽六安人,教授,中共黨員,安徽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生導師、安徽省商務廳首批專家庫特聘專家,安徽省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證券業、期貨業兩協會從業資格考試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投融資委員會專家委員,安徽省中小企業協會顧問,省證券、期貨業協會顧問等,主要研究方向:金融投資學、投資項目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