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芝
摘 要:本文探討了正確認識和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以及企業管理中內部審計存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內部審計;問題;對策;監督
一、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不能有效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由于現行管理體制的滯后和對內部審計的定位不準確,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行使監督權的過程中獨立性較弱。目前內部審計機構中的很大一部分審計人員由會計或管理人員兼任,這種狀況導致內部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出具審計報告時往往受到各方面利益的牽制,難以開展獨立的審計活動。
(二)企業缺乏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在現代的公司中,仍有不少人對審計工作不理解, 輕視內部審計的作用, 對審計工作有抵觸情緒,甚至不配合,認為內部審計可有可無。有的對內部審計懷畏懼心理,持有懷疑態度。有的對企業內部審計性質、作用與職能認識不足,根本未將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看成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一遇精簡合并機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便首當其沖,成為犧牲品。還有部分企業的管理人員片面的認為內部審計就是檢查內部經濟問題,影響了企業職工的團結和穩定,分散了管理人員的精力。
二、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我國的企業內部審計,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歷盡風雨,曲曲折折,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審組織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由于企業的內審機構是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是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其人員配置、職務升遷、工作地位及經濟待遇等都由本單位領導決定,與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相比,內部審計在組織、工作、經濟上依附于本單位,組織上獨立性不夠。同時,由于內部審計人員與企業存在息息相關的經濟利益關系,因此很難保證內審的客觀公正。
(二)對內審工作重視不夠,應付了事。在企業員工方面,仍有不少人對審計工作不理解,認為企業領導是“一言堂”,一把手說了算,審計工作只是做樣子,難于撼動領導權威,因此輕視內部審計的作用,認為內部審計可有可無。在企業決策層方面,也沒有給內審工作應有的重視,不少企業都是象征性地安排一兩個人,用于對外應付,企業內部審計幾近形同虛設。
(三)內審的監督職能難于實現。這是因為,內部審計工作是受單位領導直接領導的,出于“家丑不可外揚”或為了逃避外部監督監督督制度形同虛設。其次企業內審機構只是眾多企業內部單位的一個,因此它在審計單位內部其他同級部門時,因級別相同,又相互制約,審計監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內部審計監督難免流于形式。
三、完善企業內部審計主要方略
鑒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無論其定性定位、體制機制或方法方式等,都無法進一步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與經濟監督評價需要。內部審計與入世以來新要求的差距日益擴大,其局限性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則更加明顯,因而急需對內部審計加以改進和完善,并謀求全方位、寬領域、高質量的發展,其主要方略是:
(一)明確內部審計的性質與定位。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處于極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監督與評價內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強化內部控制方面應當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還在改進風險管理和完善治理結構等方面發揮審查、評價及促進作用,由此也賦予了內部審計人員更重、更多的職責和使命。
(二)合理設置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都設有內部審計機構,但基本上都處于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的地位,其獨立性、客觀性及權威性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證。隨著公司制度的不斷創新和治理結構的逐步完善,我們主張在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經理層之下分別設立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及內部
審計部門。因此,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機構應從平行于各職能部門向更高層級升格。
四、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的基本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多,自主權空前擴大。但多數情況下,管理者只能實行間接控制,因此企業的管理者們需要一種保障,即保障企業控制系統按計劃運作,并為他們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來控制他們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內部審計則提供了應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完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增強審計獨立性。首先是要明確隸屬關系,改變目前實行的由企業領導人直接領導或充當企業內部審計領導的內審工作管理體制,將內部審計置于產權主體領導之下,使內部審計機構從行政設置轉變為單位根據自身需要主動設置,逐步推行內部審計人員政府委派制,保持企業內審計機構的相對獨立,增強內審的權威性。
(二)完善內部審計工作機制,提高審計實效性。現代企業由于經營規模的擴大,經營業務的日趨復雜,經營方式的多樣化,管理層次的多級化及生產經營地點的分散化,客觀上需要有健全的審計監督機制,監督企業所屬各經濟責任承擔者按既定的目標、方針、政策、制度、計劃、預算等等要求認真履行其承擔的經濟責任,為了更好地達到加強企業控制、嚴肅企業制度、加強企業管理這一目的,應該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機制。從查處違規違紀審計轉向內控制度審計和績效審計,理順資金運行管理機制上,規范經營行為,維護企業利益。
(三)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增強審計規范性。要不斷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規范體系,以規范的審計制度約束審計行為,控制審計質量,健全審計理論,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著力在完善審計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加強對審計計劃的策劃,對事前、事中、事后的審計要環環相扣,有頭有尾,一以貫之。同時,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39項審計規范辦事,提高內審工作程序的規范性。
五、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的自我約束和監督機制,已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內部審計的地位、職能、作用、方法等也應發生相應的轉變。因此,在全面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創新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加強內部審計是企業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需要,是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需要。企業的經營活動離不開審計監督,而且隨著企業規模越大,管理層次越多,就越需要監督。因此,企業需要內部審計,而且在新形勢下,這種監督,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
(二)強化職能,提高監督服務水平。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其內在功能也隨之增強,傳統的主要以查錯糾錯為目的、以檢查復核為手段對經濟活動的結果予以監察、督促的基本監督職能已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內部審計人員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寓服務于監督職能中,增強服務意識,積極參與企業內部的經營決策。
(三)改進方法,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在審計工作重點上,要努力改進企業內部審計的方式方法,要圍繞企業經濟活動的效率、效果,轉變工作思路,拓寬審計領域,切實通過加強監督檢查、調查研究、綜合評價等審計手段,查深查透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有針對性地提出挖潛提效、加強管理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為決策層和管理層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玨,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問題淺探,經濟觀察。2009(4)[2]黃崢,走出內部審計認識的誤區,財會月刊。2009(6)
[3]李慶山,強化內審工作促進企業發展,內蒙古財會。2010(1)
[4]周占文,淺析新形勢下的企業內部審計,經濟管理。2008(19)
[5]李佳宏,搞好內部審計之我見,糧食科技與經濟。20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