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哲浩+柳曙明
[摘 要] 隨著“文化大國戰略”的實施,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擺在我國譯學研究以及翻譯教學工作者面前:盡快培養大量優質的漢譯外人才。顯而易見,翻譯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僅從俄語專業翻譯教學角度,提出“漢譯俄”教學改革應從教材建設入手,并在自建“人民網雙語新聞小型漢俄平行語料庫”的基礎上,探討漢俄平行語料庫應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并通過教材編寫原則、語料搜集原則、教材應用等問題的闡述,提出對漢俄平行語料庫應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具體設想。
[關鍵詞] 漢俄平行語料庫;翻譯教學改革;建構主義; HyConc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4)02-0064-04
0 引言
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語料庫翻譯研究應運而生。基于語料庫的語言與翻譯研究具備如下幾個特點:“第一,大規模的真實語料;第二,共時與歷時的結合;第三,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第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1]顯而易見,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具備自身所特有的優勢。語料庫翻譯研究主要依靠平行語料庫。它既涉及原文,又涉及譯文,且可以體現兩者的對應關系。可以說,平行語料庫是翻譯研究不可或缺的利器。因此,翻譯研究者很有必要深入了解并充分利用該工具,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國內外已建成不少平行語料庫,它們要么是西語之間的平行語料庫,要么是漢英或者英漢平行語料庫,俄漢或者漢俄平行語料庫尚鮮見。
本文擬在自建“人民網雙語新聞小型漢俄平行語料庫”的基礎上,首先,探討漢俄平行語料庫(該語料庫正在籌建,它由新聞、公文、口語、文學等語體語料構成的多個子庫組成,其中,新聞語體子庫,即“人民網雙語新聞小型漢俄平行語料庫”已建成。“漢俄平行語料庫”建成之后,既可以用來研究漢譯俄整體規律,也可以用來研究漢語各分語體的俄譯規律)應用于“漢譯俄”教學(限于筆譯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其次,提出漢俄平行語料庫應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具體設想。
1 可行性研究
漢俄平行語料庫應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問題,可從必要性與可能性兩方面探討。
1.1 必要性
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俄語專業翻譯教學雖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但依然存在各種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蔡毅[2],隋然、趙華[3],劉廷章[4],張永全[5],叢亞平[6],樸哲浩[7]等,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撰文指出俄語專業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筆者認為,對俄語專業翻譯教學改革來說,首先十分必要為“翻譯教學”準確定位。李紅青、黃忠廉[8]結合我國翻譯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翻譯的教學可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純粹作為外語教學手段的教學翻譯;二是作為外語專業課的翻譯教學;三是作為翻譯專業課的翻譯專業教學。”他們進一步明確指出,“第一層次歸于教學翻譯,目的是提高外語水平;第三個層次歸于翻譯教學,目的是培養職業譯員;第二層次外語專業翻譯教學,是它們之間的過渡,既是外語教學的高級課程,同時也是培養翻譯人才的初級課程。”另外,2006年,教育部在《關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的高等學校本專科專業結果的通知》中批準了設立翻譯(本科)專業。這“標志著在我國已形成了完整的三個層次翻譯教學體系, 即純粹作為外語教學手段的教學翻譯;作為外語專業課的翻譯教學;作為翻譯專業課的翻譯專業教學”[6]。
顯而易見,我國俄語專業的翻譯教學屬于上述翻譯教學體系中的第二個層次,它既是外語教學的高級課程,同時也是培養翻譯人才的初級課程。換言之,我國俄語專業的翻譯教學仍然是俄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這是對目前我國俄語專業翻譯教學的準確定位,符合目前我國俄語專業翻譯教學的現實狀況。
作為俄語專業課的翻譯教學,特別是“漢譯俄”教學,各個環節幾乎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概括為:師資建設、大綱制訂、教材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質量評估等等。目前,“漢譯俄”教學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形勢是,一方面,存在如此之多的問題,另一方面,“文化大國戰略”亟需大量“漢譯外”人才。21世紀初,中國譯協頻頻表彰“漢譯外”資深翻譯家的舉動以及來自政府的聲音(“我們要成為真正的文化大國,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中譯外隊伍。不但在文化傳播上是這樣,而且也是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及傳播交往上的需要……我們的中譯外隊伍必須壯大,這是時代的召喚,建設這支隊伍是我們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9]),無不在說明“漢譯外”人才培養任務的艱巨與迫切。從翻譯人才培養角度講,“漢譯俄”教學屬于初級課程,其主要任務是為培養高端“漢譯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漢譯俄”教學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文化大國戰略”,都在說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筆者認為,“漢譯俄”教學改革不能過于“溫和”,不能只對傳統的教學體系“修修補補”,而應該以當代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廣泛應用計算機、互聯網、掃描儀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讓傳統的教學體系“舊貌換新顏”。但是,“漢譯俄”教學存在眾多問題,改革應從哪里入手呢?教材建設無疑是解決問題比較理想的突破口:一方面,翻譯教學體系中的許多重要環節,諸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材;另一方面,以當代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廣泛應用計算機、互聯網、掃描儀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而編寫的教材,有助于讓傳統的教學體系“舊貌換新顏”。漢俄平行語料庫可成為編寫具備上述特征教材的得力助手。雙語或者多語平行語料庫應用于翻譯教學的研究,雖然剛剛起步,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但可以肯定的是,平行語料庫在翻譯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前景極其廣闊。
1.2 可能性
如前所述,“漢譯俄”教學改革首先應從教材建設入手。這是眼下相對科學且行之有效的辦法。
首先,編寫適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教材,有其必要的理論基礎。教材建設首先應該考慮學習者的學習規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恰好符合現代學習規律。陳琦、張建偉[10]指出,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 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建構信息的意義, 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學習是個體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這意味著學習是主動的,學習者不是被動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對外部信息做主動的選擇和加工,因而不是行為主義所描述的S ― R 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給翻譯教學的啟示:任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傳授翻譯知識與技巧,而是給學生提供他們主動建構翻譯知識與技巧所需要的語言材料。這種語言材料,第一,必須具備系統性。所謂系統性指的是,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該能夠通過這些語言材料最大程度地總結、歸納出教學大綱規定的系統的翻譯理論與技巧;第二,應該具有代表性。所謂代表性則指,這些語言材料應能夠體現原文,即漢語的總體語言特征。換言之,這些語言材料應涵蓋漢語的所有語體。“漢俄平行語料庫”中的語料,一方面,只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檢索、提取,比較容易滿足對上述語言材料的要求;另一方面,漢俄對應語料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翻譯知識與技巧。
其次,編寫適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教材,已具備必要的技術條件。編寫這種教材的關鍵是,搜集適于學生主動建構翻譯知識與翻譯技能的系統的譯例。過去,許多嚴謹敬業的前輩學者為翻譯教材搜集理想的譯例而傾注畢生心血。當時,這項工作無異于“大海撈針”,他們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工作的艱辛程度不言而喻。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語料庫語言學的誕生,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學界逐漸開始關注可應用于語言研究和翻譯研究的雙語或者多語平行語料庫。但將平行語料庫應用于翻譯教學的研究,可以說是剛剛起步。這里主要涉及如何把平行語料庫與翻譯教學的各個環節合理地銜接起來的問題。在筆者看來,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精心篩選雙語平行語料庫豐富的語料、充分考慮翻譯教學各個環節而編寫的漢譯外教材,可以成為有效連接兩者的理想橋梁。
另外,教材建設對高等教育乃至教師個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材建設始終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必要前提。撰寫好的教材,不僅可以解決許多教學上的疑難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是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校教師惟有刻苦鉆研,時刻占據學科發展的前沿,編寫出高水準、高質量的具有跨世紀特征的現代化教材,才可在教學改革和課程更新上發揮作用,也才能培養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跨世紀人才。”[11]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馮端教授的這番話,雖然發表于上世紀末,但對今天的高等教育、高校教學改革乃至高校教師個體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仍不乏積極的啟發意義。
2 具體設想
這里所謂的“具體設想”,實際上指的是如何借助漢俄平行語料庫編寫適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教材,又怎樣將其應用于漢譯俄教改的問題。現從漢譯俄教材的編寫原則和漢譯俄教材的應用問題兩個方面,提出漢俄平行語料庫應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具體設想。
2.1 編寫原則
借助漢俄平行語料庫編寫適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教材,應遵循應用性、自主性、實踐性、針對性、人性化、開放性等六個基本原則。現將六項基本原則分述如下。
1)應用性原則。所謂應用性原則,主要指教材語料的選擇,應以應用體裁譯例(主要包括新聞、公文、口語等語體語料)為主,文學體裁譯例為輔。國內外學者,例如李長栓、奈達、紐馬克、Scarpa 等,通過大量研究得出結論:翻譯活動的絕大部分為非文學翻譯,文學翻譯僅占世界翻譯總量的極小部分[12]。同理,漢譯俄實踐主要涉及非文學體裁文本。這就決定,教材作為漢譯俄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應該強調其譯例的應用性。
另外,需要強調,為了更好地遵循應用性原則,教材語料的所屬時代范圍應確定為當代。當代文本語料的最大特點可概括為一個“新”字,特別是新聞語體語料。
2)自主性原則。自主性原則是編寫適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教材的核心原則。自主性原則強調,編寫適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教材,首先,應根據現代學習規律,為學生提供便于自主學習的譯例。借助漢俄平行語料庫檢索、提取的譯例恰好適用于自主學習;其次,不應設置“課后練習”、“參考答案”之類的內容,以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3)實踐性原則 。提出實踐性原則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遵循自主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強調,教材內容應以特定詞匯和各種句子類型兩個方面為主,不應包括翻譯理論知識。這并不意味著否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筆者認為,不應以傳統方式將翻譯理論知識講授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對應語料,歸納、總結必要的翻譯理論知識。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任課教師適當的指導與點評也是有必要的。
4)針對性原則。所謂針對性原則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教材編寫應考慮“漢譯俄教學”的定位問題。漢譯俄教學既是俄語教學的高級課程,同時也是培養漢譯俄人才的初級課程;第二,教材編寫應考慮教材使用者,即學生的俄語程度。目前,俄語專業絕大多數學生為零起點學生。
5)人性化原則。所謂人性化原則指的是,教材編寫應注重使用者的閱讀習慣問題。這里涉及兩個方面:首先,排版時應考慮平行語料的對應方式,即左右對應還是上下對應;其次,應同時出版內容完全相同的紙質教材與電子教材。當今的學生往往更習慣于閱讀電子文本。
6)開放性原則。一本教材不可能也不應該一勞永逸。開放性原則強調,漢俄平行語料庫的語料應不斷補充、更新。計算機、互聯網、掃描儀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可為開放性原則提供便利條件。
2.2 應用問題
前述“編寫原則”里已經強調,自主性原則是編寫適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的教材的核心原則。按照該原則編寫的教材,其應用自然也要強調自主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漢譯俄教學而言,“學生是翻譯教學過程的主體,是翻譯知識與技巧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教師知識灌輸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是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形成構建各種翻譯技能的促進者。”[13]因此,任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并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各種譯例句對,歸納、總結漢譯俄規律以及必要的翻譯理論。
由于“人民網雙語新聞小型漢俄平行語料庫”尚未深度標注,本文只通過檢索關鍵詞的方法舉例說明,如何將借助漢俄平行語料庫編寫的教材應用于漢譯俄教學改革。例如,教材可為學生提供如下三對譯例:
6 21, , - - , .
6 21,另外,大學生和【農民工】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群體,其人生軌跡和就業前景完全不同。
10 27, , , , , , , , , , .
10 27,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不妨理性看待起薪不如【農民工】現象,更務實一些,從基礎崗位做起,邊學習邊積累經驗。
11 30, - , , , .
11 30,所以,我們不應把焦點放在大學生和【農民工】的收入孰高孰低,畢竟勞動有分工,職業無貴賤,他們都是國家不可缺少的人才。
需要特別說明:首先,上述譯例句對中,第一列數字是檢索結果句對序號,第二列數字為平行語料庫句對編號;其次,筆者在譯文中的相應位置加上下劃線,以便說明清晰明了;另外,原文與譯文對應語料中,譯文在前,是因為HyConc一對一平行語料檢索參數的設置默認為“英語在前”(HyConc是一款國產多語種語料處理免費軟件。該軟件豐富的功能中,檢索一對一平行語料的功能,在漢俄平行語料庫的研制過程中是個不可或缺的功能,而且使用效果特別理想。當然,該軟件的一對多平行語料的檢索功能和其它功能,對漢俄平行語料庫的應用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給學生提供以上三對譯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極富時代特色、備受爭議的“農民工”一詞的譯法,并歸納、總結其俄譯特點與規律。這一任務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完成,課堂上匯總每個學生得出的結論。當然,也可以引導學生查找相關工具書,比如,《漢俄大辭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年)和《俄語通》(由黑龍江大學研制的電子詞典),并對各種不同譯法加以比較:《漢俄大辭典》和《俄語通》的譯法很統一,都譯為“ ”,而給學生提供的三對漢俄平行語料中卻有三種譯法:“ - ”,“ ”,“ - ”。顯而易見,只有“ ”的含義與修辭色彩同“ ”比較類似,另外兩種譯法巧妙避免了“歧視”嫌疑。又如:
1 951
1 951
5 1593, , - " , , " " , ", " " .
5 1593,眼下,“高富帥”、“白富美”等網絡新詞在各大論壇、微博、帖吧高頻出現,不少年輕男女更是將“高富帥”、“白富美”視為自己【擇偶】的標準。
10 1608, , 98.6% , .
10 1608,調查中,98.6%的人認為,年輕人【擇偶】標準太高會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
通過對上述幾個平行句對的觀察、分析,學生
(下轉第85頁)
至少能夠“一舉三得”:首先,可以總結歸納“擇偶”的俄譯規律,即漢語中書面語色彩很濃的動賓結構“擇偶”,俄譯時應保留其書面語色彩,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俄譯采用 和 兩個同樣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動名詞,所謂“擇偶”即“選擇(尋找)人生伴侶(自己的另一半)”等等;其次,可以順便發現“高富帥”、“白富美”等網絡用語的俄譯法;另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心。漢譯俄實踐過程中,學生首先遇到的問題是“生詞太多”,于是非“打退堂鼓”即“繳械投降”。其實,很多情況下,正如上述譯例,只要稍加捉摸、分析,看似“生詞”,實則“熟詞”。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漢譯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任務艱巨。僅靠對傳統教學體系的“修修補補”,難以改變漢譯俄教學現狀。因此,有必要以當代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對傳統的教學體系進行重大改革。漢俄平行語料庫在該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王克非.語料庫翻譯學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2:10.
[2]蔡毅.談翻譯教學[J].中國俄語教學,1991,(4):5-8.
[3]隋然、趙華.翻譯教學 山水重復[J].中國翻譯,1994,(4):30-32.
[4]劉廷章.翻譯教學改革的初步設想[J].中國俄語教學,1994,(1):52-54.
[5]張永全.我國高校俄語專業翻譯教學回顧與展望[J].中國俄語教學,2002,(4):34-37.
[6]叢亞平.俄語專業翻譯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俄語教學,2008,(4):37-39.
[7]樸哲浩.俄語專業翻譯教學活動主客體:問題與對策[J].教學研究,2010,(6):39-43.
[8]李紅青,黃忠廉.外語專業翻譯課的定位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1):22-25.
[9]趙啟正.中國譯協表彰中譯外資深翻譯家[J].中國翻譯,2002,(2):3.
[10]陳琦,張建偉.建構主義學習觀要義評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8,(1):61-68.
[11]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38.
[12]王銀泉.非文學翻譯:翻譯教材建設和翻譯教學的思維轉向―對國內近年來相關翻譯研究的解讀[J].外語界,2009,(2):40-49.
[13]伍小君.“交互式”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建構[J].外語學刊,2007,(4):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