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 焦玉玲 朱華
摘 要: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結合上海市閔行區當前的區域定位及產業選擇,進一步探索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可行性、有效性路徑,嘗試性提出必要的制度保障框架,科學有序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努力形成一條比較清晰、符合實際的低碳經濟發展思路。
關鍵詞:上海市閔行區;低碳;路徑;制度保障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245-02
引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大,與此同時,對于資源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經濟發展與能源、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給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難題,迫切需要推進轉型升級,發展低碳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明確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低碳發展的核心任務,為各級政府經濟的綠色、低碳、生態化轉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閔行區作為上海市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科技創新區和生態居住區,擁有各類經濟技術和科技創業園區,還承接著上海中心城區產業轉移和人口遷移的重任。當前閔行處于快速城鎮化期,人口大量導入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商業配套等方面供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民進城后,人均能耗提高三倍左右,生活燃料能源消耗增加,出行方式耗能增加,房屋結構和耗能模式隨之改變。發展低碳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區已成為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工作。
低碳經濟是牽涉到政府、企業、社區和公眾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具有高度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低碳經濟發展思路來保證低碳經濟的有序推進。為科學有序推進發展低碳經濟,本文根據中央、市、區當前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的文件精神和重要部署,探索推動閔行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有效路徑,嘗試性提出健全的制度保障,努力形成一條比較清晰、符合實際的低碳經濟發展思路。
一、閔行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推動資源節約利用
1.大力推進能源節約利用
重點抓好主要耗能行業和年耗能2 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工作,加快節能技術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和工業園區集中供熱,工業園區集中供熱,完成燃煤電廠的脫硫改造。大力推廣商業節能,推廣高效節能的綠色照明燈具、節能型冷藏設備、節能型空調系統和自動控制扶梯等設施設備和相關技術。推進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鼓勵大型公共建筑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統和太陽能利用設施。
2.構筑靜脈產業體系
完善全區餐廚有機垃圾生化處理系統、廢棄食用油脂回收系統、感光材料廢物回收系統等,支持區內現有靜脈企業,提升餐廚垃圾回收處理的日處理量。適當引入幾家適合閔行區固體廢棄物特征的靜脈產業企業,建設生活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引導區內產生固體廢棄物的企業與區外的靜脈產業企業和靜脈產業園建立合作關系。進一步完善廢舊物資回收、分撿和綜合利用體系,實現廢舊物資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對有毒、有害以及醫療廢棄物實行強制性回收制度,努力建成電子廢物三級回收網絡體系。
(二)推進低碳產業發展
1.開展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
在現有園區內引進生態工業和低碳經濟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觀點和生態設計方法,優化產品結構,構建和完善產品鏈,為園區尋找新的增長點,促進園區的持續發展。重點開展生態產業鏈設計、集中供熱、開展綠色研發培訓、建立園區生態公告制度等工作,積極開展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吳涇工業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加快建立低碳經濟信息交流平臺。
2.實施清潔生產
在主要工業園區和重點工業企業內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督促應當實施清潔生產的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有關清潔生產工藝改造,實現生產全過程的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組織開展創建清潔生產先進企業、環境友好企業活動,引導、監督企業加快實施清潔生產。鼓勵企業優先選擇無毒、無害、易于降解、便于回收利用的設計和研發方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少的工藝和設備,并對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棄物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轉讓給有條件的其他單位和個人利用,對不能循環利用的廢棄物必須進行妥善處理,實現工業廢棄物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環境保護目標。
3.發展低碳服務業
推動服務業多元化發展,加快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的轉型。加快建設南方商城、莘莊商務區、七寶生態商務區等重點區域,重點發展科技研發、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鼓勵生產型企業相關服務社會化;培育壯大文化體育休閑等新興服務業,不斷增強現代化、低碳化新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積極推進房地產業低碳經濟發展,大力開展建筑節能工作。
4.推廣低碳農業
努力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以設施農業為基礎、生態觀光服務型農業為核心、花卉苗木種植為特色的閔行循環型農業發展的主要框架。建設生產水平高、設施化程度高、專業化經營的現代化設施農業生產基地,發展一定規模的優質稻米產業和園藝花卉業;建設苗木花卉基地。
(三)推動低碳社會發展
1.行政事業單位有效推行各種節約措施
推行綠色照明,實行電子政務,減少紙質文件數量,提倡使用再生紙,倡導雙面使用辦公紙。推行綠色采購,優先采購節能、環保產品,積極推廣和使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鼓勵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避免使用一次性制品,高度重視和鼓勵使用可再生資源,逐步擴大再生材料在政府機關的使用范圍。加強機關節水、節電工作,節約辦公資源和經費,節約使用公務用車,精簡會議及活動,加強建筑節能,加強辦公資源整合和綜合利用。
2.積極建設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
推廣建設綠色住宅建筑,從源頭減少住宅建筑建設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以及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倡導綠色消費,在小區居委會和物業管理部門進行低碳經濟宣傳,開設社區二手貨交換市場,引導社區居民將長期不使用及沒有保存價值的東西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換,提高居民環境意識,倡導綠色消費;同時設立二手貨捐贈點。提高節水意識,推動社區供水管網改造,推廣節水器具,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完善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配套設施,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
將環境教育滲透進學校的課程計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教育,養成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全區進一步搞好綠色學校創建的普及工作,鼓勵學校成立“環保教育委員會”,制定切實可行的 “綠色學校”創建計劃,使盡量多的學校參加到綠色學校創建活動中來。
二、閔行低碳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
(一)體制組織保障
盡快成立區級層面的“低碳城區建設協調委員會或小組”等與生態文明創建密切相關的辦公室或聯席會議,形成由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部門具體負責的工作模式,共同推進我區低碳經濟建設。區人大有關工作委員會和區政協有關專門委員會對低碳經濟建設推進情況實施監督指導。基層單位加強對所屬區域低碳經濟示范試點工作的推進。
(二)評價體系保障
建立健全“閔行區低碳和生態文明考核制度”,考核內容包括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生態環境建設等多個方面,并將其列入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適當提高所占權重。同時,依據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建立和完善統計、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特別要做好低碳經濟、節能減排方面的指標統計和監測工作,對基層單位的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價、考核和獎懲。
(三)政策資金保障
積極申請“上海市節能減排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開展節能減排、低碳經濟試點、資源綜合利用等工作。研究制定適合本區的鼓勵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土地、價格等方面配套扶持政策,從政策引導上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建立閔行區低碳經濟發展引導資金,對低碳經濟建設的重點領域、產業和重點項目進行資金扶持;對涉及低碳經濟項目的審批、建設等給予政策扶持;對區級以上低碳經濟試點單位和企業在政府采購、設備購買、研發投入等方面予以優先和政策傾斜。
(四)加強社會參與
政府各部門應率先垂范,嚴格實施低碳經濟規劃,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范圍,鼓勵低碳經濟技術研發,搭建低碳經濟信息平臺,支持企業、社區等開展低碳經濟相關活動。建立區域聯動機制,充分整合區內高校、企業和公共社區資源,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合力。高校要發揮人才、科技優勢,推進低碳經濟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技術服務;企業要積極引進、消化和吸收低碳經濟技術成果和管理經驗,實施綠色采購、開展清潔生產、落實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率;公共社區要發揮扎根基層的管理作用,引導居民從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入手,推廣低碳經濟理念和做法,以實際行動支持和參與低碳經濟的發展。
(五)加強源頭控制
修改完善建設項目核準、備案辦法以及項目評審制度,做好建設項目的低碳經濟審核工作。建立區集約用地評價體系和考核制度,依據土地開發進度、投入與產出水平等評價指標,綜合研判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實行評價結果與年度用地計劃指標掛鉤。依照國家和地方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的政策和相關制度,評估項目的用能情況,嚴格執行節能標準和要求。在項目審批過程中,依據國家和上海市發布的強制淘汰和強制技術改造的工藝及產品目錄、禁止生產和銷售的一次性產品目錄等,嚴格實施低碳經濟、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等準入制度。
參考文獻:
[1] 閔行區統計信息網,http://tj.shmh.gov.cn/.
[2] 閔行區節能與低碳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Z].
[3] 陸明,李江.區域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以上海閔行區低碳化建設為例[J].生態經濟,2012,(2):124-130.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