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妍
摘 要:國際結算是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國際結算的常用規則,一方面要求其熟練掌握實務操作程序,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著眼點應按照理論充分結合實踐的方式來進行。具體可通過教學內容的適應性調整和教學手段的更新來進行,如教學內容方面提高國際結算實踐教學內容比重、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方向和就業方向選講不同的課程內容;教學手段方面可采用雙語教學、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方式來進行。
關鍵詞:國際結算;教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079-02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市場要實現對外經貿的無縫接軌,就需要大量熟知國際金融、國際貿易規則和操作方法的專業人員。為了充分迎合市場需求,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國際結算課程。國際結算是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國際結算的常用規則,一方面要求其熟練掌握實務操作程序,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著眼點應按照理論充分結合實踐的方式來進行。
一、教學內容的適應性調整
1.提高國際結算實踐教學內容比重。國際結算課程操作性強,教學內容繁復,知識點細碎,而且國際結算業務多與國際慣例接軌,因此急需在教學中加大實踐環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合理的實踐方式和方法。國際結算授課可加大實踐課程課時分配比例,實踐課程中的操作指導可以將外貿公司的實物單證作為教學工具,讓學生就單證進行審核,例如信用證章節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單單相符、單證相符”的確切含義。
2.國際結算課程可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方向和就業方向選講不同的課程內容。如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側重于外貿單證的填寫,國際金融專業的學生側重于各類結算方式的業務流程,例如如何審核信用證、審核單據等等。國際結算課程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與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承上啟下,在講解國際結算課程時外貿知識的注入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國際結算的規則。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1.雙語教學。國際結算采用雙語教學是因這門課程的特點而定的,國際結算內容主要涉及結算方式、融資方式、進出口貿易或非貿易工具的使用。國際結算業務既與商業銀行的外匯結算部門緊密聯系,又和外貿公司、貨運公司和保險公司緊密聯系,這些業務環節所使用的工具語言多為英文,并且國際結算課程本身所使用的術語涉及大量的英文表述,國際貿易慣例、外貿單證和票據均使用英文制作。雙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順利掌握結算工具的使用,更好地掌握結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案例教學。國際結算的傳統教學方法拘泥于多媒體課件或者板書,教師以課堂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對從沒接觸過的具體操作業務很陌生,在單據和結算方式的講授過程中,需要結合大量實際案例和設計練習題。在教學實踐當中,我運用了案例討論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和繁復的實務操作流程。將學生分組,各個組承擔不同的業務角色進行案例討論。案例教學的意義在于:首先,學生可以針對不同的案例情景,站在不同的當事人角度進行討論,既模擬了實務操作環節,又引入競爭機制。其次,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促使學生主動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能夠加以引導,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
3.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本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原則設計實踐環節。第一,要解決的是結算工具的使用問題,如單據的繕制,三種主要的結算工具:匯票、本票和支票,學生要學會認識和填寫各種英文單據,教學采用課堂練習的方式,當堂練習當堂講解。第二,認識三種主要的結算方式:匯款、托收和信用證,其中信用證業務實踐環節占用時間較多,因其也是最為常用的結算方式之一。具體的實習和實踐環節,通過進入外貿企業實習,參與具體業務的操作,通過案例實習讓學生較快掌握課堂講授的內容。第三,實踐內容加快更新。向學生介紹最新的銀行保函和信用證等的國際慣例和使用規則,加快更新專業知識點。
參考文獻:
[1] 吳磊,戴瑩星.國際結算案例教學探析[J].中國商界,2008,(7).
[2] 方玲.應用型高校國際結算教學改進探討——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3] 楊海.國際結算雙語教學研究初探[J].當代經濟,2007,(12).
[4] 孫玲.國際結算雙語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0).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