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學
摘要: 目的:觀察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維B6聯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療效。方法:對在我院進行消化性潰瘍治療的60例患者按照圍手術期內的不同治療方案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治療,實驗組則給予泣托拉唑、阿西莫林以及甲硝唑維B6治療。結果:經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為73.3%,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率為33.3%;實驗組總有效率則為93.3%,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為90.0%,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率為20.0%,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維B6聯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消化性潰瘍的痊愈率較高,且療程短,不良反應少,依從性強,是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有效途徑,因此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泮托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維B6;幽門螺桿菌;消化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87-01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入住我院進行消化性潰瘍治療的60例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其平均年齡為40歲,通過組織學以及尿毒酶的檢查均被證實是受幽門螺桿菌感染,此外,患者在最近兩周內均未使用過任何的抗潰瘍藥物。按照圍手術期內的不同治療方案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十二指腸潰瘍19例,胃潰瘍11例,潰瘍直徑3~21毫米;實驗組十二指腸潰瘍21例,胃潰瘍9例,潰瘍直徑3~20毫米,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學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治療,患者每次同時口服20毫克奧美拉唑、1000毫克阿莫西林400毫克甲硝唑,每天兩次,兩周為一個療程,共兩個療程;實驗組給予泣托拉唑、阿西莫林以及甲硝唑維B6治療,患者每次同時口服40毫克泣托拉唑、1000毫克阿西莫林以及40毫克甲硝唑維B6,每天兩次,兩周為一個療程,共兩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每周對患者進行復診,并于兩周后對患者重新進行組織學以及尿毒酶的復查,觀察患者潰瘍愈合狀況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情況。患者病癥完全消失,且潰瘍和其周圍的炎癥基本消失為治愈;患者病癥明顯減輕,潰瘍基本消失,但仍有少量炎癥存在為顯效;患者病癥有所好轉,潰瘍面積至少縮小了一半為有效;患者病癥未有明顯改善,潰瘍面積縮小不明顯,甚至均有加重的癥狀為無效[1]。
1.4 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 15.0統計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以x2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兩組的比較結果以t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的比較:根據兩組患者恢復的具體情況進行療效評定,發現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實驗組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達9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所示:
組別例數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對照組30759970.0%實驗組301486293.3%2.2 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的比較:對照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73.3%(22/30),實驗組的根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達到90.0%(27/3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的比較:對照組治療前后檢查結果顯示血常規、尿常規,但出現腎功能異常2例,腹脹3例,肝功能異常1例,頭暈4例,其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實驗組治療前后檢查結果顯示血常規、尿常規,但出現腎功能異常1例,腹脹2例,肝功能異常1例,頭暈2例,其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其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國內外的研究者一致認為,消化性潰瘍是由于胃酸分泌過多,而導致局部胃粘膜侵蝕所致,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消化性潰瘍的防治有著極重大的意義[2]。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其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隨之改變,就目前而言,我國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正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其發病率已高達10%~20%。
當前,大多數研究學者均主張以奧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作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三聯方案,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達70%~90%[3]。其中,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胃壁細胞的質子泵來減少低胃酸分泌,防止胃酸的形成;阿莫西林能有效保持抗菌活性的穩定性,提高胃腸道的吸收率;甲硝唑有極強的抗菌作用,是根除幽門螺桿菌不可缺少的藥物,然而,使用甲硝唑會引起14%~30%的患者產生不良反應,其中,以消化道的不良反應為主。然而,本文采用泣托拉唑、阿西莫林以及甲硝唑維B6作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三聯方案,其中,作為不可逆質子泵抑制劑的泣托拉唑,能在酸性條件下被激活成環狀亞硫酸胺,相對于奧美拉唑而言,其具有更強的選擇性、耐受性以及抑酸作用。甲硝唑維B6則能有效減少因使用甲硝唑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從而降低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均高于對照組,而發生不良反應率則明顯低于對照組[4]。
綜上所述,以泣托拉唑、阿西莫林以及甲硝唑維B6聯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能有效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從而促進潰瘍的痊愈,降低不良反應率,其顯著的療效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寬成.泮托拉唑及甲硝唑治療消化性潰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16):35-12
[2]王莉.潘托拉唑、阿莫西林與甲硝唑聯合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14):26-12
[3]王育平.改良型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1(03):25-04
[4]唐凈,王少峰.兩種治療方案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療效比較[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0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