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旌,1965- 女,河北省磁縣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婦一科主任,研究方向,婦科疾病及疑難雜癥。摘要: 目的:探討桂枝茯苓膠囊口服聯合清熱除濕化瘀湯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采用桂枝茯苓膠囊口服聯合清熱袪濕化瘀湯保留灌腸進行治療,對照組單純采用桂枝茯苓膠囊口服進行治療。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5.12%。對照組總有效率75.61%。差異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復發率9.76%低于對照組復發率為26.83%。結論:桂枝茯苓膠囊口服聯合清熱除濕化瘀湯保留灌腸比單純采用桂枝茯苓膠囊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顯著,未見不良反應,且復發率低。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桂枝茯苓膠囊;中藥組方;保留灌腸;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128-01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系統的一種感染性疾病,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可能會發生一系列后遺癥,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膿腫、輸卵管炎、盆腔腹膜炎[1]。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較為頑固,治療棘手,現在治療方法較多[2,3],單純口服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在臨床上雖然取得療效,但其長期效果和復發率仍較高,根據上述情況,我們采用桂枝茯苓膠囊口服聯合清熱除濕化瘀湯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婦科門診于2013年2月~2014年3月,共收治盆腔炎患者82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49歲,其中20~30歲19例,31~40歲52例,41~48歲11例;病程最短者6個月,最長11年。臨床表現有下腹部墜脹、疼痛或腰骶部脹痛,月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白帶增多,低熱、疲乏等周身不適等。婦科檢查:子宮常后傾后屈,附件區可觸及條索狀的增粗或片狀增厚或包塊。B超:附件區串珠狀、管條狀液區或混合性囊實包塊,或有盆腔積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兩組一般情況經統計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桂枝茯苓膠囊口服聯合清熱除濕化瘀湯保留灌腸。桂枝茯苓膠囊(規格:0.31g/粒,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50005),服藥方法:一次3粒,每日3次,口服;連續服藥14d為1療程。清熱除濕化瘀湯加減保留灌腸:(赤芍10g,丹參20g,丹皮15g,山藥25g,敗醬草25g,三棱15g,莪術15g,雞血藤50g,蒲公英30g,生地20g,茯苓25g甘草6g)。患者舌紅苔黃,加雙花、白花蛇舌草各20g;月經前后出現腰骶酸痛加重,加菟絲子及杜仲各15g;有下腹冷痛則加小茴香及醋香附各10g;帶下增多、色黃氣味臭穢,加黃芩及黃柏各10g。用法:將上藥加水500ml,煎湯200ml,待藥液為37℃-40℃時,取側臥位,用5號導尿管插入肛門18cm,將藥液緩緩注入直腸內,患者至少臥床30分鐘,便于藥液充分吸收利用。在患者月經干凈后第3天開始應用,每日1次,14d為1個療程。對照組:單用桂枝茯苓膠囊(規格:0.31g/粒,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50005),服藥方法:一次3粒,每日3次,口服;連續服藥14d為1療程。兩組均共用2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相關標準。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相應的輔助檢查均正常,癥候、體征積分和減少95%。停藥后30日內未復發;顯著:治療后各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癥候、體征積分和減少≥70%且<95%;好轉:治療后各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癥候、體征積分和減少≥30%且<70%;無效:治療后各癥狀體征無減輕或加重,癥候、體征積分和減少<30%。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4.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見下表1。
2.2 兩組治療后復發率比較見下表2。 定期隨訪1.5年,觀察組復發率為9.76%,對照組復發率為26.83%,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具體情況見表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組別例數痊愈顯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觀察組4122(53.66)14(34.15)3(7.32)2(4.88)95.12對照組4113(31.71)11(26.83)7(17.07)10(24.39)75.61*注:與對照組比*P<0.05
表2治療后慢性盆腔炎復發情況比較%
組別例數復發例數復發率觀察組4149.76對照組411126.833 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愈,盆腔內組織液滲出或纖維組織增生變硬,或者體質較差致病程遷延不愈,造成病情反復發作而致。因其病程長、易復發,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主要臨床表現為長期下腹痛、墜脹、性交痛、月經期疼痛、月經不調、不孕、乏力及失眠等。祖國醫學認為該病病因與沖任氣血相搏結,濕熱內停,余邪未除;與血互結、正氣不足,耗傷氣血,虛實錯雜,纏綿難愈;臨床以濕熱瘀結多見。桂枝茯苓膠囊的主要成分,桂枝清化瘀熱,調理月經,丹皮溫通血脈,赤芍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而甘草具有利水滲濕,改善輸卵管局部的血運和血液流變狀態等功能,木香能增強機體生殖功能,桃仁活血化瘀,促進輸卵管粘連的松解和吸收,諸藥合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炎癥組織消散吸收,促進血液微循環,從而增強免疫力[5]。單純服用桂枝茯苓膠囊對慢性盆腔炎的治療雖有一定的功效,但因病程遷延,盆腔內病變結締組織多,循環差,有時很難達到治療目的,根據我們臨床經驗加用清熱除濕化瘀中藥(黃芪,赤芍,丹參,丹皮,山藥,敗醬草,三棱,莪術,雞血藤,蒲公英,生地,茯苓等)保留灌腸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直腸粘膜,藥物吸收迅速、完全,且藥物溫度略高于體溫,能使血管擴張,又增加了藥物的吸收。因而能改善組織營養代謝,提高組織免疫力,能促進炎癥消散,同時還有解痙止痛的作用。因此兩種療法聯合治療慢性盆腔炎,能夠相輔相成,通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增強免疫力,消炎止痛,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而且臨床應用廉價、簡便、安全、有效,未見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 [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6-156.
[2] 趙爽,史玉林.西黃丸聯合抗生素治療盆腔炎性包塊86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5(5):391.
[3] 孫英杰.中醫辨證治療慢性盆腔炎[J].中醫藥學刊,2005,23(6):1147.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 [M].第1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5] 于源源,師偉,潘燕燕,等慢性盆腔炎的中藥保留灌腸法操作規程及其機理探討[J]中醫外治雜志,2011,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