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榮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藥物治療婦科子宮肌瘤效果。方法:選擇我院自2011年1月一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43例,根據隨機的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2例與對照組21例,觀察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對照組丹那唑,觀察兩組患者肌瘤體及子宮體積變化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肌瘤體積均有所縮小 (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縮小程度大于對照組 (P<0.05);兩組患者子宮體積用藥后均有所縮小,與服藥前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治療組患者縮小程度大于對照組 (P<0.05)。結論:藥物治療是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新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不適癥狀,創造良好的手術時機,改善預后,甚至可避免手術。
關鍵詞:子宮肌瘤;藥物治療;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
R7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5-0066-01
子宮肌瘤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可高達30%以上[1],臨床表現多為經期延長、經量過多、腰痛、壓迫等癥狀,常造成貧血,少數造成不育或流產,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手段,但對婦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近年來有關其非手術治療取得很大的進展,為探討非手術治療即藥物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我們根據農村衛生院特點、結合文獻資料,對我院就診的43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不同的藥物進行了觀察治療,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為我院自2011年1月一2013年12月收治的確診為子宮肌瘤的43例患者,年齡35一52歲,平均(41.2士3.4)歲;患者宮體均小于孕4個月,瘤體直徑全部小于6cm。根據隨機的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2例與對照組2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瘤體直徑、孕產次、體重等方面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應用米非司酮,每日2次,每次25mg,連用4個月;對照組丹那唑,每日100一400mg,連用4個月,觀察兩組患者肌瘤體積及子宮體積變化情況。彩超采用美國通用彩色超聲機檢查。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治療4個月后復查發現,兩組患者肌瘤體積均有所縮小,與服藥前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治療組患者縮小程度大于對照組,與對照組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服藥后子宮體積均較用藥前有所縮小,與服藥前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治療組患者縮小程度大于對照組 (P<0.05)。
3討論
子宮肌瘤作為育齡女性多發盆腔良性腫瘤,以30一50歲女性較為常見,臨床表現為患者絕經后肌瘤萎縮,其發病率可高達30%以上。常規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以手術為主,近幾年,隨著介入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的應用,子宮肌瘤治療方法呈現多樣化、損傷小等特點。目前受到臨床的廣泛關注。尤其適合農村或偏遠地區醫院。研究認為,子宮肌瘤的生長與孕激素有密切的關系[2],因此現代醫學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方法即給予患者口服抗雌、孕激素藥物。臨床上常見的治療子宮肌瘤的藥物有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丹那吵、三烯高諾酮、米非司酮、三苯氧胺、雄激素類藥物等[3]。米非司酮是炔酮的衍生物,結構與炔諾酮相似,具有抗孕激素、抗糖皮質激素的作用。臨床上選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是因為米非司酮可通過與孕酮受體結合,進而達到阻止孕酮繼續作用,可取代體內孕酮和肥實體的結合,有效抑制孕酮活性,溶解卵巢的黃體,降低子宮肌瘤中的孕酮水平及雌激素水平,達到縮小子宮肌瘤的作用。經檢查發現,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子宮肌瘤中的孕酮水平、雌激素水平較低,證明其可有效造成閉經、雌、孕激素下降等。但研究認為,米非司酮的作用較為短暫,一般僅用于術前輔助用藥,可達到改善貧血、減少輸血的作用,對于較大子宮的患者,可使子宮相對縮小,為子宮切除術及陰道式子宮切除術提供有力的實行條件。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后,普遍反應出現食欲下降,輕度惡心、肝腎受損等癥狀,繼續服用后,上述不良反應逐漸消失。另有研究指出,米非司酮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患者絕經癥候群等不良反應,但相對于其他藥物,米非司酮具有不良反應小、復發率低、價格便宜等優勢,目前仍被認為是藥物治療子宮肌瘤中最為有前途的藥物[4]。丹那唑是一種合成的17a一乙炔睪酮衍生物,它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和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合成、釋放使卵巢停止排卵,降低性激素的分泌,可直接抑制卵巢當體激素合成酶,使雌、孕激素水平持續下降,可達到治療子宮肌瘤的作用。患者在服用丹那吵后,通過產生性激素變化,子宮肌瘤較用藥前有一定縮小,緩解了患者的癥狀,一般停藥3個月后,患者可恢復月經。但服用后,患者會出現男性化作用,如多毛、座瘡、體重增加、水腫、頭疼、潮熱等癥狀,停藥后可消失,另外,肝功能異常患者不宜服用。我們觀察發現對照組患者服用丹那吵后,子宮肌瘤體積及子宮體積均有所縮小,但縮小程度不如治療組。
子宮肌瘤不宜采用藥物治療的幾種情況:當疑有子宮肌瘤變性,特別是不能排除惡性變時、短期內肌瘤生長較快,不能排除發生惡性改變時、懷疑肌瘤合并感染或漿膜下肌瘤發生扭轉時應及早手術;子宮黏膜下肌瘤雖然不是藥物治療的禁忌證,但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確診后應手術治療[5]。
藥物治療是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新方法,在免除患者手術痛苦的同時,應該認識到,藥物治療不是子宮肌瘤治療的根本措施[6],對于某些特定的患者群體而言,藥物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不適癥狀,創造良好的手術時機[7],改善預后,甚至可避免手術。
參考文獻
[1] 黃日紅. 婦科子宮肌瘤的藥物治療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5:116-117.
[2] 林七稚.婦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17-319.
[3] 付建華.子宮肌瘤的藥物治療概述[J].中國醫藥指南,2010,8(32):37-38.
[4] 楊喜候.淺淡子宮肌瘤的治療現狀[J].中外醫療,2009,28(18)6-8.
[5] 馮學燾. 癥狀型子宮肌瘤的非手術治療.[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0):951-953.
[6] 劉萬昌,周孔麗.子宮肌瘤的藥物治療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36(12):33.
[7] 孟利軍.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