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高校學生作為未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其思想意識對國家、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實行班級民主管理,啟動和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正是信息時代對學校教育培養個性、得到優化發展的新型人才的召喚,并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主意識,也有利于推進我國的民主化進程。
關鍵詞:班級管理 民主管理 集中
陶行知先生說:“民主教育就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在班級建設中,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有利于調動班級成員的積極性,增強主人翁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首創精神,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當然,“民主也不是絕對的自由”,“民主也有民主的紀律”。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對民主與集中在高校班級管理中運用進行探討,為解決高校班級管理中的問題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思路。
1 在高校班級管理中運用民主與集中的必要性
1.1 新時期民主思潮對高校學生的影響 西方思潮一方面給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帶來先進的思想和理論知識,激勵大學生為實現理想和人生價值而努力奮斗;而另一方面則容易造成大學生思想混亂,不利于其健康成長。高校的大學生往往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到一些國外的思想和觀點,但由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很不穩定,極易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迷惑和誤導,而西方民主思想又具有相當大的欺騙性和弊端,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1.2 目前高校班級過度集中管理的弊端
1.2.1 導致高校班級中存在不和現象 高校面向全國招生,所錄取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家庭背景、價值取向、學習能力等各不相同。過度集中管理即縮小甚至是忽視這種差異,把大家帶入一種“大同”世界,而這將激化彼此之間的矛盾,造成兩種極端狀況。一是使班級內部出現各種“派別”,相互之間斗爭不斷。二是消磨掉學生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積極性。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班級的建設。
1.2.2 導致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弱化 在這種管理模式下,老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屬于從屬地位,完全形成一種“你指揮,我服從”的觀念。老師全憑個人意志確定班級目標,實行班級管理,帶著嚴重的“法西斯主義”,忽視學生的感受、不顧學生的意愿、褻瀆學生的自尊,使得學生失去了許多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機會。
2 高校班級實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意義
陶行知曾提出:“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將來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應當養成的學生。”在實行民主管理模式的班集體中,師生、學生之間情感和諧、融洽,學生個性得到良好發展,這是符合時代特點的,也是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班級民主管理的積極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民主管理有利于增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提升班級實力。②民主管理有利于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充分掌握知識技能和發揮興趣特長。③民主管理有利于青年學生通過正確的途徑來表達政治愿望,為將來當家作主打下基礎。
3 班級的民主管理離不開集中的指導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民主管理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萬能的,它同樣離不開集中的指導。
在制度層面上,民主集中制是一種“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二者相結合的決策方式與制度。如若只講民主,不講集中,就會浪費大量管理成本卻一事無成即所謂的“無政府主義”狀態。
4 民主集中管理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理論源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任何理論都要經受住實踐的檢驗,才符合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基本要求。那么,究竟如何運用民主集中思想來進行班級管理呢?筆者認為,大致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4.1 班級民主管理的制度性保障——《班規》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機構或團體都需要有自己的活動綱領,班級也不例外。這就需要我們在班集體成立后建立體現本集體意志的班級規章制度——《班規》。通過《班規》,班級成員的個人意志就整合為集體的意志,學生的自我管理就轉變為參與班級管理的義務和權利。
班級的制度化管理,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使學生自覺維護班級的集體利益、班規的權威。班級的制度化管理正是讓學生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使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在自我管理中實現班級的民主管理。
4.2 班干部的產生、職權及監察 班級成員可以通過自愿報名或同學推薦的方式參加競選演說——才能展示——民主評議——聘任使用的流程參與競選。競選演說要切合實際的闡述自己對本班集體的構想,提出工作方針和工作目標,最后由全班同學投票決定當選者。班主任對選拔出來的班干部要注重培養,要敢于放心放權,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能力,使他們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
班干部的職權關系到班級活動的效率和學生參與程度的高低。所以在班干部產生之前就要通過《班規》把班干部的職權規定下來,以做到“因事設職”而不是“因人設職”。班委職權的設置原則是分工合作、權責明確、相互制約。在班主任的指導下,成立以班長為核心的班委會和負責思想品德工作的團支部。明確各崗位的職能權限,使決策、執行、監督達到平衡。班級各管理崗位一經選舉產生,如無特殊情況,任期內不得罷免,以保證班級工作的穩定性。具體環節,請參考附表(本附表根據筆者所帶班級班規改編)。
為了班級各項工作順利進行以及保障全班學生的民主權利,各班委遵照《班規》實施工作計劃,把各項工作納入量化考核,考核分為工作量、取得的效果等內容,各部分所占比重分別為50%、50%,作為民主評議的主要評價依據。定期開展述職,民主評議活動以每學期一次為佳,全班同學根據量化結果、述職情況進行質詢、投票,投票不過半者將作出解釋。
4.3 班級日常事務的開展 ①為班級成員參與班級管理提供更多的機會,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文娛、體育活動中來,施展學生的能力;實行每日一名副班長制,讓學生體會到班干部的艱辛,同時也為考查、培養后備人才做準備;公費預備一本班級日志本,對班級一日動態和班級建設發表看法、提出建議,增強主人翁意識;班級財務實行定期通報制度(每月一次,大筆開支要即時通知),便于全班同學監督。②為班級管理建立一套制約機制,預防絕對民主帶來的不良影響。班委需要有權力、有威信,尤其是班長,班長的權力要在《班規》中明確規定,當然,這是要在班主任的掌控之下,不能成為脫韁之馬。而班主任權威的樹立,就需要班主任有良好的品格,強大的人格魅力和過硬的管理水平。因為班主任的權力是毋庸置疑的,不需要再加強,過強就變成班主任的“一言堂”,變成專制型的班級管理,有違班級民主管理的初衷。
5 結語
高校班級民主管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現行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實現班級民主管理還存在著諸多困難。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為更好地推進班級管理工作,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不斷探索、大膽創新。
參考文獻:
[1]孫義農.民主化班級管理——德育改革探索十日談[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4-20.
[2]朱光磊.當代政府過程(第三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70.
[3]趙楠.班級管理:高校學生管理的微觀考量[J].輔導員工作研究,2009(3):87.
[4]董志雄,楊剛.高校加強班級管理必須實行民主集中制——以班干部換屆為例[J].時代經貿,2008(6):87.
[5]劉鐵芳.何為班級民主管理[J].班主任,2010(6):17.
[6]鄧世平,李迎紅.和諧社會視野中的高校班級民主管理[J].文教資料,2009(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