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磊 趙沖
摘 要】體育作為一個新型的產業,在履行其特定職能的同時。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特殊的作用和貢獻。該文探討經濟增長的一般理論,討論體育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論述體育的市場拉動效應,創匯效應,就業效應及體育的產業優勢,提出促進體育對經濟增長效應的對策。
體育作為第三產業一個重要的部門,在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發展體育,加大對體育的投入,能夠有效地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該文對經濟增長理論和體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體育產業 經濟增長 創匯 就業
1 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指一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產品和商務產出的戰爭囊。它通過研究實現穩定經濟增長的條件,以及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等問題,來解釋國民收入或產量長期發展的情況。以下簡要介紹美國經濟學家丹尼森和庫茲涅茨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1.1丹尼森對經濟增長因素的作用
丹尼森把經濟增長因素分為兩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因素生產率。關于生產要素投入量,丹尼森把經濟增長看成是勞動。資本和土地投入的結果,對于要素生產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產量與投入量之合,即單位投入量的產出量。要素生產率主要取決于根源配置狀況,規模的節約情況和知識進展。丹尼森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歸納為七個。即(1)就業人數與他們的年齡性別構成;(2)工作時數;(3)就業人員的文化教育程度;(4)資本存量的規模;(5)資源配置狀況;(6)規模的節約;(7)知識進展。丹尼森進行經濟增長要素分析的目的,就是由過量的測定,把產量增長率按照各個增長要素所作的貢獻。分配到各個增長因素上來,分配的結果用來比較長期經濟增長中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
1.2庫茲涅茨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庫茲涅茨提出的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知識存量的增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結構方面的變化。第一,知識存量的增長。庫茲涅茨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社會迅速增加了技術知識和社會知識的存量,當這種存量使用的時候,它就成為現代經濟高比率的總量增長和迅速的結構變化的源泉。但知識本身不是直接生產力,由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要經過科學發現、發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間環節。第二,生產率的提高。庫茲涅茨認為,現代經濟增長的特征是人均產值的高增長率的主要因素。庫茲涅茨對勞動投入和資本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行了長期分析。他得出的結論是 ,以人均產值高增長率為特征的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第三,結構變化。庫茲涅茨認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他們增長的歷史過程中,經濟結構轉變迅速。從部門來看,先是從農業活動轉變于非農業活動,后又從工業活動轉移到服務性行業。從生產單位的平均規模來看,是從家庭企業或獨資企業發展到全面性,甚至跨國性的大公司。庫茲涅茨強調,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時期的總體增長率和生產結構的轉變速度都比它們在現代化以前高得多。庫茲涅茨把知識力量因素和生產因素與結構因素聯系就來,以強調結構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 體育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在許多工業國家中,體育產業成為一些國家擴大就業、創造財富、推動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體育的經濟表現,在于通過提供體育服務產品,起到拉動市場、增加創匯、擴大就業、聯動產業等作用,從而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體育對經濟的印象和效應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體育的市場拉動效應
體育在市場的繁榮為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體育是一個聚寶盆,辦體育就意味著收劍財富。舉辦大型的體育比賽特別是國際體育賽事,成為了發展本國、本地區經濟的良好機會。如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就為該市及其所在的佐治亞州帶來多達51億美元的經濟收入。法國在1998世界杯足球賽結束后總共賺了5億美元。從我國的情況看,體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如全民健身運動促進了體育器材等用品的銷售;體育競爭活動的廣泛開展,促進了條約消費大幅度的增長;我國足球運動管理體制的改革、足球俱樂部的建立,使足球運動遵循市場經濟機制運作,足球市場呈現出繁榮景象。
體育生產市場應運而生。近年來,世界各國體育組織逢體育大賽特別是在本土舉辦的條約賽事,出售紀念章、紀念幣、紀念郵票以及帶有體育商標產品生產的許可證,已成為獲取經費的主要來源。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出售紀念品包括郵票的收入為5783美元;日本奧委會通過出售五環標志專利和各種紀念章、紀念冊、紀念品、錄像帶,通過國家體育代表隊為商家做廣告,1993年的收入達54億日元;1996年,NBA指定的產品銷售總額為30億美元。只要具備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商家頭腦,體育生產的市場開創是大有可為的。
體育教育和醫療市場有一定的發展。另外,電視轉播權轉讓、廠商贊助、冠名權的使用,體育彩票發行等體育的市場經濟活動發展也比較快,對社會經濟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2體育的創匯效應
體育創匯與一般的商品出口貿易相比具有某些特定優勢,如體育商品活動產品的生產具有一定的指定性,體育產品的價格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等等。國內的體育賽事,特別是在國內開展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能為舉辦者或舉辦國帶來相當可觀的外匯收入。就國外的情況看,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各項開支約為12億多美元,這些開支使當地經濟增值估計為10多億美元。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期間,光是旅游外匯收入就達30億美元。1990年意大利舉辦世界杯足球賽期間,當年旅游業純收入增加大約5.5億美元。1990年我國首都北京舉辦第11屆亞運會期間,4—10月的旅游外匯收入超過13億美元,僅9月就創匯8168萬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3倍。1998年的第十三屆曼谷亞運會使泰國創收50億泰銖,約1.39億美元。
2.3體育的就業效應
體育作為第三產業,可以容納較多的勞動力,從國外的情況看,1990年,我國在體育運動和體育產業中的從業人員近50萬人,超過農業的從業人口。德國休閑服務業從業人數超過300萬人,年營業額高達4000億馬克,體育在這個范圍廣泛的行業中起著重要的 作用?;I備大型的體育賽事如奧運會,一般需要6—7年的時間,要新建各種體育、交通、通信、服務等設施,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大型體育賽事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舉辦國特別是舉辦城市失業人口的壓力。如洛杉磯奧運會為洛杉磯市創造就業機會2.5萬人;漢城奧運會給3.4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亞特蘭大奧運會給該州帶來了7.7萬個就業機會。endprint
2.4體育的聯動產業效應
首先,體育在經濟增長中具有一定的區位定勢。在國際上,尤其是在工業國家中,體育業被稱為是“朝陽產業”,與國民經濟其他相比,體育業有特久發揮的潛力,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超過一般的想象。如世界上體育產業最發達的美國,1998年的體育產值達631億美元,超過石油化工業(533億美元)、汽車業(531億美元)等工業部門。當年的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居第22位。意大利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年產值在80年代末已達180多億美元,躋身于意大利國民經濟十大部門的行列。
3發展體育,促進經濟增長的對策
3.1增強體育創匯能力
要增強體育的創匯能力,就要發展外向型體育。我國具有發展外向型體育的有利條件,譬如我國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大為增強;人民安居樂業,精神文明素質不斷提高;體育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國際地位日益穩固和提高;體育對外交逐步擴大。這些都是我國發展外向型體育的良好基礎的條件。
3.2增加就業
發展體育增加就業,可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增加在體育本業的就業,這是體育的直接就業效應。如鼓勵企業,社會團體、私人、外商辦體育,打破計劃經濟特制下的體育由政府包辦的局面,積極開展體育生市場。體育經濟組織、體育團體、體育代表隊可以多樣化。創辦和積極扶持體育教育、體育保健、體育器材出租、體育項目和運動管理等行業,在不斷擴大體育消費規模的基礎上增加就業量。二是體育作為前導產業 ,可牽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增加其他產業就業人數,起到間接就業效應?,F代體育具有社會性,全民參與體育,這是提供和開發大量就業崗位的基礎和條件。
4結論
體育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是空前絕后的,體育產業成為一些國家擴大就業、創造財富、推動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體育的經濟表現,就在于通過提供體育服務品,起到拉動市場、增加創匯、擴大就業、聯動產業連帶作用,從而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
體育的發展,必須加強對體育的投入,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體育對經濟的增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國俊.體育學刊.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2]李安格.體育與科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余開祥.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關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