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菊
【摘 要】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且易學、易會、易傳,既能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諸方面的發展,還能增強幼兒的群體意識,合作意識等。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充分挖掘民間游戲的蘊意,把民間游戲與幼兒園音樂教學有機的整合。以大班音樂游戲《逗牛》為例,談談其教學設計。
【關鍵詞】民間游戲 音樂教學 融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這既是幼兒園教育活動實施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理念。生活化,游戲化再次成為幼兒園課程關注的熱點。幼兒正處于初步感知世界的階段,而有趣、健康的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且易學、易會、易傳,既能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諸方面的發展,還能增強幼兒的群體意識,合作意識等。因此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充分挖掘民間游戲的蘊意,把民間游戲與幼兒園音樂教學有機地整合。
下面,我以大班音樂游戲《逗牛》為實例,來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教材內容解析
《逗牛》是一節大班的音樂游戲活動,活動采用周杰倫的歌曲《牛仔很忙》作為音樂材料,利用民間游戲“丟手絹”來幫助幼兒熟悉音樂,掌握音樂結構,進而學習一段雙圈集體舞。那么,先從音樂材料來說,《牛仔很忙》是周杰倫的具有西部風格的一首歌,節奏明顯、歡快,很能調動人的情緒,讓人一聽就想跳起來,舞起來,對于孩子來說,很具感染力,很前衛,可謂選材新穎。其次,以游戲手段來理解和表現這首音樂,也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丟手絹”又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傳統民間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所以這樣巧妙的結合,可謂真正體現了新《綱要》的教學理念。
二、活動目標制定
音樂活動的類型決定了其主要目標,音樂游戲就要引導幼兒能夠感知、理解韻律動作與音樂的關系,嘗試進行創造性的動作表現;積極體驗參與音樂游戲的快樂;能夠在合作性的韻律活動中運用動作和表情與他人交流、配合。
《逗牛》的第一個目標是音樂技能與能力的體現。通過學玩游戲,來熟悉樂曲旋律和結構,從而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通過合樂做各種逗牛和交換舞伴的動作,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合作能力。
第二個目標是情感和社會化的目標。體驗同伴共同游戲和合作帶來的快樂。此目標能夠體現出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即音樂教育不僅僅是技巧的打磨,也包括情感的溝通和表達。
第三個目標是文化傳承與拓展的目標。聽著音樂玩游戲,遵守集體游戲的規則。這樣將音樂和面向孩子的教育實踐自然地融合起來了。
三、教學策略的運用
本次活動在設計上采用了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四段體教學結構。
第一環節:引出主題,熟悉音樂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牛仔很忙》的音樂進入活動場地,圍成圓圈做在地墊上。
師:你們會做小牛嗎?如果只用手來表示牛,你們會用什么動作呢?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考慮采用哪些方法來引起幼兒的注意、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可以運用教具引出主題,也可以通過教師的表演引出主題,還可以通過講故事、念兒歌、猜謎語等形式引出主題。執教者由“小牛舞”的律動導入,讓孩子立刻進入情境,盡可能地感受音樂。
第二環節:欣賞感知,認知體驗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逗牛》游戲的玩法,由老師完整示范游戲玩法,老師做牛仔,帶領幼兒游戲。1.師:我來扮演牛仔,來逗逗你們這些小牛,我的紅布丟在誰那里,誰就起來追我,好嗎?2.教師引導幼兒表述游戲玩法。3.游戲開始。模仿在幼兒韻律活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師的動作應成為幼兒的范例,要做得正確、合拍、自如,示范時應站在能使每個幼兒都看得見的位置上:可面向幼兒用“照鏡子”的方法,也可背向幼兒與幼兒同方向做示范。執教者始終站在圓圈上示范,與幼兒保持平等,為了使幼兒便于模仿,采用了分解示范的方法,還適當的用語言及時點明動作的要領,比如隨著音樂邊走邊說“走走走走走、甩甩甩甩甩”等,這樣既幫助幼兒注意其動作的細節部分,又大大提高了示范的效果。而對于難度較大的動作,也注意進行重點示范。
第三環節:自由表現
教師引導幼兒做牛仔,老師和孩子一起扮演進入角色,自由表現。
師:牛仔做了哪些動作逗小牛?你們來試一試,好嗎?(教師引導幼兒表述、學習牛仔角色的扮演)
在這個環節中,執教者注意采用了多種不同的練習形式,不斷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反復的練習中逐步達到熟練掌握。比如男孩女孩輪流扮演,石頭剪子布誰贏誰扮演等。
第四環節:鼓勵創新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兩人結伴玩游戲,同時引導幼兒遷徙“找朋友”的游戲經驗,進一步創新玩游戲。
1.師:我們來開個舞會吧,如果用剛才逗牛時的動作讓你來跳個邀請舞,你會怎么跳呢?2.師:如果我還想和更多的小牛拍拍手一起玩,怎么辦? 幼兒初次練習時,速度可稍放慢。執教者在這個環節中,為了降低難度,一開始沒有放音樂,改用教師哼唱,等練習基本成功時,才播放音樂,保證了幼兒游戲的順利進行。而對于游戲時仍有困難的幼兒,執教者也給予具體幫助,手把手地教,使幼兒從“被動”的感受中獲得體會,從而能主動地會玩。
縱觀整個教學活動,這就是一個將民間游戲應用于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成功案例。教師與幼兒專門的語言對話時間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更多的是教師與幼兒的共同活動時間,教師從頭至尾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孩子,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在玩一玩→學一學 →編一編→再玩一玩的過程中,使幼兒逐漸學會游戲,懂得集體舞的規則,層層深入,從而讓幼兒產生情感的共鳴,以自己強烈的情緒去投入到游戲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并且在師幼之間,同伴之間良好的互動表演中敢于釋放自己的情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