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全業務時代,集團市場已經成為國內通信運營商的必爭之地,其中集團專線業務更是競爭的關鍵。目前,關于集團專線的研究多集中于組網方案設計,缺乏全過程管理的探索,本文以此為關注點,開展實證研究。
關鍵詞:集團轉線;全過程管理;實證研究
1 引言
2008年,國內主要通信運營商重組,開啟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全業務領域的競爭。全業務時代,各大運營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產品同質性不斷強化,為保持競爭優勢,必須進一步細分市場,提供有差異化的系統解決方案。其中集團客戶是運營商的重要細分市場,集團客戶租用數據專線業務是收入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1]。目前關于此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數據專線組網技術分析[2-4],對全過程管理的探討很少,本文以此為重點,開展實證研究。
2 研究方法與相關情況說明
本文針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兩家運營商,采用實地走訪、座談會、調查問卷、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數據和素材加以深入分析。
本文聚焦運營商專線運營全過程,劃分“報裝、建設、維護、續約”四階段開展研究。
3 全過程分析
3.1 報裝階段
目前運營商專線的報裝界面有三:直接聯系客戶經理、客戶直接上門、通過專線代理。具體各報裝界面發展專線業務的占比如下:
此階段,電信有明顯優勢:
⑴外部宣傳到位:電信經過多年的專線運營,先入優勢明顯,在中國已成為實際的專線服務標準。
⑵內部宣貫到位:電信各傳統服務界面已形成收集客戶專線需求的習慣。
移動的后發優勢:
⑴客戶資源優勢:移動客戶規模巨大,尤其是保有大量高價值客戶,這批客戶中不乏政府、企事業單位的關鍵決策人,專線潛在市場巨大。
⑴服務標準優勢: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建立了完善的客戶服務標準體系,擁有著豐富的客戶服務經驗,可以將個人客戶通信服務優勢迅速轉化為集團客戶專線服務優勢。
3.2 建設階段
中國電信:
⑴建設施工:基層技術能力強,現場勘察、確定方案需3-4天。施工周期最快7天,最慢30天,平均15天。施工能力月均達百條,年初根據全年預計需求進行備貨。
⑵完工確認:建設完工后,施工方提供技術維護電話和一份需要雙方簽名確認的開通單,由客戶簽名確認開通。開通后,暫無電話回訪制度,其在服務方面精細化程度不足。
中國移動:
⑴建設施工:提高集中技術支撐,現場勘察需3-4天,確定方案需一周。施工周期受物料集中采購影響,平均20天左右。管理、施工規范,需協調多家第三方單位,紅線內外復雜,物料庫存冗余低,管理要求高。
⑵完工確認:裝維分離,建設施工完成后需設置專門與維護部門的銜接環節。
電信優勢:
⑴勘察、設計屬內部流程,基層機構技術能力強。
⑵施工經驗豐富,工程進度快,備貨充足。
⑶裝維一體化。
⑷基礎網絡資源豐富。
移動優勢:
⑴整合外部資源能力強,集中技術支撐,用以節約運營成本。
⑵施工管理水平高,庫存管理高效。
⑶裝維銜接關系理順后,客戶,移動、施工、維護四方易于建立統一的服務流程與標準。
⑷通過專線建設,完善基礎網絡資源短板。
3.3 維護階段
電信報障的渠道:
⑴具有技術維護熱線,承諾24小時技術支撐,有較高的技術服務標準。
⑵通過客服熱線10000,將客戶投訴與員工工資掛鉤,保證了一定的客戶服務標準。
移動報障的渠道:
⑴出現故障,客戶可直接聯系客戶經理。
⑵故障排除后,及時安排客戶回訪工作。
電信優勢:
⑴技術能力儲備強,專線技術維護水平高。
⑵有出口優勢,網速穩定。
⑶將投訴與工資掛鉤,機制有保障。
移動優勢:
⑴專人響應故障,客戶感知高。
⑵建立回訪制度,提供精細化的服務。
4 續簽階段
電信與客戶簽署的專線合同服務年限一般在三年以上,培育了良好的客戶關系。專線客戶合同到期后,續約率高。
移動專線合同條款設置靈活,可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電信優勢:
⑴專線合約服務時限長。
⑵合同中一般規定當期合同結束后自動續簽。
⑶合同續簽時點及時跟進,客戶資料的收集管理完備。
移動優勢:
⑴移動合同條款靈活機動。
⑵合同這對客戶的強制性弱,客戶感知好。
⑶存量合同規模小,無續簽壓力。
5 結論
總體來說,電信在客戶資源、建設流程、業務體驗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且大部分屬于閉環管理,但在服務方面仍屬于粗放型管理。移動可在客戶響應,建設維護、業務體驗等方面向其看齊,結合自身客戶規模優勢、服務優勢、資源優勢,以精細化的全過程管理提升客戶對移動集團專線業務的體驗感知。
[參考文獻]
[1]劉海峰.大客戶數據專線業務組網技術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3, (17).
[2]周中柱,梅儀國,鄭玲玲.陳旭鈞.中國移動集團客戶數據專線建設策略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3,(02).
[3]郭息釁.MSAP 技術在大客戶組網中的應用[J].信息通信,2013,(02).
[4]周泉.IPRAN綜合業務城域傳送網的必然走向[J].電信網技術,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