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岸
摘 要: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詳細辯清何為技能、什么是技能型人才,對從事職業教育的人來說意義重大,它起到教育行為的導向作用。對此進行了透徹的論述。
關鍵詞:職業教育;“技能”;“技能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060-02
早在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作出了明確規定:“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根據這一規定,大慶職業學院結合身處大慶精神的發源地和鐵人精神故鄉的文化優勢,提出了更為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好習慣、責任心、真功夫的鐵人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目前我院正為達成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一系列的扎實有效工作。但是,筆者在工作中,曾對學生進行調查,問他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技能型人才嗎?回答的結果56%是“不知道:,44%是“會動手干活的人就是技能人才”;筆者也在教師中進行過隨機調查,回答的結果與學生大致相同。作為高職院校教職工和學生對高職培養目標的回答,這一結果不能不引起人的深思。對自己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不清楚、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培養的是什么樣的人都不清楚,令人憂慮。因為沒有清晰思想指導的行動,是盲目的行動;而盲目的行動,必然帶來令人擔憂的結果。因此,辨別清楚“技能”和“技能型人才”,對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意義是重大的。
一、技能及其類別
1.技能。根據教育心理學對技能下的定義,所謂技能是指人們在特定目標的指引下,運用有關知識,順利地完成某項任務的一種機體活動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別,初級水平的技能只要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識和一定的練習就可獲得,高水平的技能則需要較豐富的知識經驗,而且在其活動中的基本動作已達到自動化水平??梢园迅咚降募寄芊Q之為熟練技巧。技能分為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2.動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或運動技能)。動作技能是一種習得的能力,表現于迅速、精確、流暢和嫻熟的身體運動的活動方式。動作技能是以外部動作占主導地位的技能,它是以肌肉、肢體動作和動覺分析器官的協調運動為特點的。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動作技能不僅僅指“手巧”,它更是“心靈”的表現。因為個體獲得某種動作技能時,不僅僅指他完成某種規定的動作,而且指這些動作組織起來,構成連貫的、淮確的、合規則的整體行為。動作技能操作的流暢與時間的精確性能夠反映行為表現的內部思維活動的組織程度。
說到這里,就聯系到本文開頭的調查結果,很多人是把“技能”片面地理解成了“動作技能”,并且是不完整的“動作技能”,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3.智力技能。智力技能這一術語,初見于20世紀50年代的蘇聯心理學著作中。蘇聯心理學家Т.Г.葉戈羅夫在1953年出版的《閱讀技能的掌握心理學》一書中曾使用了智力熟練一詞。后來在蘇聯心理學家Н.А.梅欽斯卡婭等著作中稱為智力技能(1957)。在美國,R.M.加涅(1975)在談到學習的結果時曾把智力技能作為5 種學習結果之一。但他所說的智力技能實際上指的是概念與法則的實際應用,與上述蘇聯心理學家的智力技能概念并不一致,而他所謂的認知策略則與之比較接近。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智力活動方式,包括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等認知因素,其中以抽象思維活動為主導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
智力技能是在生產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一種調節智力活動和經驗的綜合能力,智力技能與動作技能同樣是在大量地、反復地練習中得以形成和鞏固的。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動作技能本身就有智力活動參加,包含有智力技能的成分。
智力技能可分為一般智力技能和特殊智力技能兩大類。
一般智力技能是指認識活動的技能,包括觀察技能、思維技能、記憶技能、想象技能。特殊智力技能 是在專門領域中形成并發展的智力技能,如閱讀技能、計算技能和寫作技能。
一般智力技能只能通過特殊智力技能得到表現,而特殊智力技能又必須建立在一般智力技能基礎上。任何一種一般智力技能的運用,都需要有具體的內容。比如思維,分析、綜合是思維的基本技能,分析什么對象,綜合什么材料,涉及到一定的專業知識,使思維技能在一定的專業活動中表現出來。而在專業活動中表現的技能就是特殊的智力技能。當然,任何一種特殊的智力技能是不能離開一般的智力技能的,如同寫作技能離不開觀察、思維、想象、記憶技能,并受一般智力技能的制約。
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內部言語在人腦內部進行的認識方式。是以思維為核心的認識加工的具體方式,這種方式有以下三個基本特點。
內潛性。就智力活動的進行來說,它是在頭腦中借助于內部言語默默地完成的。在頭腦中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思維活動,不像作用于客觀實物的外部動作那樣,可以看得到對實物進行加工改造的動作過程。思維活動是在頭腦中進行的,是從外部覺察不到的,因而是內潛性的。
觀念性。智力活動不是靠擺弄實物實現的,它的動作對象不是客觀事物本身,而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映象以及與映象相聯系的詞。智力活動是靠內部言語及詞的作用進行的。是以詞的形式在“心里”完成的動作,所以是觀念性的。
簡縮性。智力活動不像實踐活動那樣,每個操作都要實際做出,不能省略和簡縮。智力活動則脫離開擺弄實物的束縛,可以以高度簡縮的方式進行,甚至可以使他人覺察不到其活動的過程,比實際操作有時要快得多。
智力技能是獲得理性經驗的重要手段,理性經驗是智力技能的產物。任何個體經驗都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發生的,經驗的發生一方面需要有作為活動對象的客體的作用,同時也需要有主體的對活動客體的反作用。僅有客體的影響沒有主體的反作用,不足以產生個體經驗。endprint
智力技能不僅對知識經驗的獲得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問題解決的重要條件。問題解決必須是受目標指引的,必須包含有一系列的操作,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智力技能才能實現。這些對問題的解決,起著直接的調節與指導作用。
4.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是構成技能系統的兩個子系統,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區別在于:活動的對象不同。動作技能屬于實際操作活動范疇,其對象是物質的、具體的,表現為外顯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對象是頭腦中的映象,具有主觀性和抽象性,從外部難以覺察的頭腦中的思維過程,屬于觀念范疇。
活動的結構不同。動作技能是系列動作的連鎖,因而其動作結構必須從實際出發,符合實際,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內部言語實現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簡縮,甚至覺察不到它的進行。
活動的要求不同。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結果都是從不會做到知道如何做,再達到熟能生巧。但動作技能要求學習者必須掌握一套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智力技能則要求學習者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即獲得產生式或產生式系統。
兩者的聯系表現在:動作技能經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據,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動作技能的基礎上,逐步脫離外部動作而借助內部言語實現的。同時,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動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調節者,復雜的運動技能,往往總是包含認知成分,需要學習者智力活動的參與,手腦并用才能完成。
需要廓清的是,技能并不止動作技能或智力技能中的某一項,而是兩者同在,只不過在特定的語境下對其中的某一項有所側重或強調而已。例如我們說“技能型操作人才”,強調的是動作技能多一些,而智力技能少一些,但絕不是不存在智力技能。所以,在教育實踐中培養“技能型人才”必須既注重動作技能的培育,又要注重動作技能的培養。二者同樣重要,不可偏廢其一。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手腦并用,學練同步”。
二、技能型人才
1.技能型人才的含義。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產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有以抽象思維活動為主導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迅速、精確、流暢和嫻熟運用自己的技術和能力,進行實際操作的人員。
目前,按中國目前職業技能等級技能型人才分為五級: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其中,高級工以上又被稱為高技能人才,一般系指熟練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精謹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解決關鍵技術和工藝操作性難題的人員。
2.成為技能型人才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首先,具有較強思維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這是因為技能是對知識和經驗的運用,所以技能人才需要同時學習知識增強思維能力,尤其是需要不斷訓練并逐步積累豐富經驗,才能達到“心靈手巧”,成為技能型人才。其次,掌握崗位要求的特定技能。技能型人才是和工作崗位相聯系的,離開了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同時,他們都是本崗位的“行家里手”。再次,具備較強的職業遷徙能力。技能型人才因為其不僅僅具有動作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積淀、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是智力技能,因此他們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能力就強。所以一般不會導致只會其一不會其二,在“一棵樹上餓死瞎家雀”的結果;他們會舉一反三,“在無出路中找到出路”再造一片新天地。
總之,對“技能”和“技能型人才”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地認識,這是我們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前提,這能使我們“知其然”;同時為我們科學合理地構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采用教學模式、開展教育實踐奠定了基礎,讓我們“知其所以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