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以《英國文學》課程為例,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大過程評價力度、合理有效布置作業(yè)、及時并詳細地講評作業(yè)、教師做到課后有延伸五個方面分析了如何幫助大學生提高課后學習的能力和效果,對提高學生整體知識和素質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興趣過程評價作業(yè)課后延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91-01
大學生整體知識結構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取決于教師的課堂教學,還依賴于學生自己課后的學習能力,因此如何幫助大學生提高課后學習的能力和效果是每位大學教師都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本論文以《英國文學》課程為例從以下五點談一下如何幫助大學生提高課后學習的能力和效果。
一、激發(fā)并增強學生的興趣,強調課程的實用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學習。因此,在講授每門課程的第一堂緒論課時,任課教師應采用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喜歡這門課程,激發(fā)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好奇心、興趣和求知欲;并在以后的授課過程中增強或保持學生的興趣。比如《英國文學》課程,運用小說中的動人情節(jié)或文學評論的新奇性來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興趣是一個較好的方法。
如果某門課程內容的確非常枯燥,任課教師就要強調其實用性。如今,有些大學生比較現(xiàn)實,且過于功利,所以強調課程的實用性是一個較好的引領和刺激方式。
任課教師要根據課程本身的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手段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成績評定方法,加大過程評價力度,使課后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興趣濃厚的學生也會有懈怠的時候,所以有必要用成績來激勵學生。成績評定方法要明確、公開,教師應把平時成績的構成比例明確化,并強調平時作業(yè)、課堂活動所占的比重,加大過程評價力度,鼓勵學生課后學習。與此同時,教師應讓學生養(yǎng)成課后學習的習慣。每堂課前十分鐘進行口頭提問,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并計入平時成績。提問方式是隨機抽取同學,所以每個同學都要做好準備,一旦回答不出或錯誤,本次成績將會很低,給出警告,并以此告誡其他學生要課下做好復習。教師堅持每節(jié)課都以提問方式開場,久而久之,學生也養(yǎng)成了課后復習的習慣。
三、合理有效布置作業(yè),使作業(yè)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作業(yè)可以分為課前布置的預習作業(yè)和課后復習的鞏固作業(yè)。
課前布置的預習內容要具體、細化。如果教師每次都提出讓學生課下把下節(jié)課內容預習一下的要求,不如把預習的內容具體化、細化:針對下堂課的教學內容,提出具體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學生閱讀時也有目標,教師檢查預習結果時操作性也比較強。比如《英國文學》課程每次也要布置預習內容,大多讓學生預習一下詩歌或小說的節(jié)選,但是教師應明確提出問題(一般二到三個)。以預習小說《格列夫游記》中“大人國”的節(jié)選為例,要明確給出三個問題:舉例說明大人國中人的高度;動物的大小;大人國公民的品德如何。這樣一來,學生能抓住重點,閱讀更有針對性。
課后復習的鞏固作業(yè)包括口頭和筆頭作業(yè)兩種。語言類教學中,口頭作業(yè)應占更大的比重。《英美文學》中的口頭作業(yè)一般都是提問知識性的問題,反映能力的作業(yè)一般都是筆頭的。筆頭作業(yè)數(shù)量要適中,重點要突出。筆頭作業(yè)布置不宜過多,所以要優(yōu)選作業(yè)題目,突出學習和掌握的重點,使作業(yè)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任課教師應根據具體課程的具體特點,適當合理地布置作業(yè),既要注意作業(yè)的“量”,又要在“質”上下些功夫。
四、作業(yè)講評要及時、詳細,有效反饋給學生。
口頭作業(yè)當場就可點評、反饋,但布置筆頭作業(yè)后,教師不宜拖得太久,也要及時批改、及時講評,并且講評時要詳細。教師批改作業(yè)不能只是簡單地寫個日期或 “Very good”或 只給出個“A” 或 “80分”的成績,而應該仔細閱讀,指出有語法錯誤的地方,或圈出寫得好的句子,以便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yōu)缺點,好進一步地改正,也能讓他們意識到老師是真正認真地批改他們的作業(yè),下次作業(yè)應該也會寫得更認真些。作業(yè)講評時要歸好類,重點、詳細講解易出錯的題目,這樣學生知識掌握會更加牢固,也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五、教師要做到課后有延伸。
課后延伸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是非常有用處的,能更進一步擴展他們的知識面,掌握更深、更廣的知識。如何做到有效的課后延伸值得思考。以《英國文學》課程為例,在用心理學理論分析哈姆雷特性格特點時談到他有“戀母情結”,課堂討論后,教師可推薦學生進一步閱讀弗洛伊德的《自我與本我》第X章,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主動閱讀,這樣教師也就有效地做到了課后延伸。
提高大學生課后學習的能力和效果,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大過程評價力度、合理有效布置作業(yè)、及時并詳細地講評作業(yè),而且教師要做到課后有延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春洞. 英語教學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吳偉仁. 英國文學史選讀與欣賞(重排版)[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林塵、張喚民、陳偉奇譯.自我與本我[M].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4]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5]楊陽.英語教學法:技能與技巧[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田燕(1982-12),女,漢族,山東省鄆城縣人,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外語系任教,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