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春玲
【摘要】音樂理論基礎也稱為樂理,是學習音樂的入門課程。尤其是針對中職院校的音樂專業來說,學生通過樂理的學習能正確和直觀的認識音樂,便于今后能有效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為將來就業做好鋪墊。因此,學習樂理是中職院校學生學習音樂的前提,然而目前中職院校在關于樂理教學方面還存在些許弊端和問題,不利于音樂樂理教學的創新發展,為此,本文就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全面闡述,并給予創新教學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音樂樂理教學創新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99-01
目前,中職院校的音樂藝術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樂理作為音樂學習的基礎,如何做好其教學則成為中職院校努力探索的方向。音樂教學隨著我國不斷完善的教育方針也在不斷更新,教學應服務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需求,如果依舊是枯燥陳舊的純理論樂理教學,則不能跟上未來社會發展腳步,所以,中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音樂樂理教學措施,從而促使這門學科不斷朝著規范化和科學化的方向前進。
1.音樂樂理知識相關概述
樂理全稱為音樂理論基礎,涵蓋和聲、調式調性、讀譜記譜等內容,通過掌握簡單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來提高對音樂的感受性及對樂譜的理解能力。記譜的方法是樂理中很關鍵的一點,中國古代將記譜分成了幾大類別,一個是文字譜,另外一個工尺譜,如果在運用不同樂器時,還有琴譜及琵琶譜之分。可以說樂曲是為了傳播和再現,不管使用什么樣記譜法,其根本目是為了將音樂準確的記錄下來。
樂理的主要性質包括:①音色;②音的長短;③音的高低;④音的強弱。其中音的高低和長短在音樂表現中最為重要,演唱一首歌曲,不管是樂器伴奏還是單純的人聲演唱,或調子該如何定,唱的聲音是大還是小,音強還是弱,這首歌曲的旋律依舊沒有變化。但如果改變了這首歌曲的音的長短或音高,則會嚴重影響到音樂的感受。音色指音的感覺特性,也是最能觸動感官的體現,它的發音體振動由基音、泛音等多種諧音組成,特定的音色與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有關,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形成了多元化的音樂世界。
2.中職院校音樂樂理教學現狀
中職院校藝術類學生的音樂基礎較薄弱,對于他們來說,枯燥的純理論知識是不會調動聽課積極性的,課堂內外不能形成濃厚的藝術氛圍。尤其是當學生面對流行音樂熱潮的今天,在聽教學講解傳統的樂理知識,是無法引起學生對音樂的共鳴的。如果學生還是向以往一樣照單全收教師的教學理論,在音樂方面是無法有成就的。音樂是一項具有靈動性的科目,它能充分喚醒人們的耳朵,跟隨著音樂去尋找前進的方向,因此樂理作為音樂知識的第一關,如果不加強其創造性,勢必會和當今社會脫節。此外,實行專人專課的授課方式一直是中職院校音樂樂理所實施教學措施,其授課內容、教學技術無法和其他科目之間有連接性,不能相互交流和促進,總的來說,還是中職院校教師對樂理教學的認識度不足,教師都把重點放在了視唱練耳方面,忽略了樂理的存在,以致樂理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學習任何音樂理論都要密切聯系音樂的感性體驗,如果不深處實際音樂環境中,是無法深刻認識音樂理論等問題的,然而失去鮮活的感性特征,音樂樂理等理論課程就會變得沉悶煩躁,降低學生對樂理知識學習的興趣。
3.創新中職院校音樂樂理教學措施
3.1 運用現代化手段創新樂理教學
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大多數高校已經開始運用多媒體教學,它形式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使原本鼓噪的教學課堂變得趣味橫行。多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化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的技術。可以有效的改善傳統教學方式以及有明顯的優勢,如再現情景以及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一種具有很強直觀性的教學模式。如果在樂理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首先要調動學生的聽覺,將聲音聽覺融入到樂理知識中,在實踐中展現抽象的理論知識,使教學具有系統性和條理性。精彩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能直接生動的展現樂理知識,改變以往課堂的枯燥性,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受到了雙重刺激,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便于理解音樂,以此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還能縮短教師板書時間,增加與學生互動溝通的機會,如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可以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比例在對課堂教學環節設計時,由于時間限制,不能細致的分析一個樂曲中每個片段,而多媒體可以將整首歌曲的內容給展現出來,甚至教師還可以通過搜集此歌曲的相關資料,如樂隊現場演奏,歌曲的配用等,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對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有成效,學生在聽過歌曲和看出演出片段后,也會相應的提高鑒賞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3.2 創新教學方式
目前,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跟上現代教育的發展了,針對學生學習樂理需要教師采取更多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音樂樂理知識本來就很枯燥沉悶,中職學生還是一個浮動性較大的群體,一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度不高,無法安心待在課堂。教師針對此現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調動自身知識儲備和不斷吸取他人實戰經驗來創新教學方式。例如在進行升記號七個大調學習時,讓學生一個個去背升高的順序,學生會覺得枯燥無比,甚至會產生厭煩心理,如果教師利用自身知識教學生一些簡單有用的小竅門,讓學生記住升高的順序,關注最后一個升記號的同時向上尋找小二度,那么這個調的調號就順利找到了,學生在感嘆小竅門方便的同時也提升了對樂理學習的興趣。
3.3 將抽象知識具體化
學生之所以逃避樂理知識的學習,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樂理知識過于抽象化和沉悶,并且學生往往對單純的知識傳授調動不起興趣。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時應多用語言來感染學生,盡量用語言把抽象化知識變具體,教師其實扮演著傳達者的角色,它需要連接學生和學習,學校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表達能力息息相關,所以,創新教師語言能力也十分必要。
總之,針對中職院校音樂樂理的教學應摒棄傳統的方式,根據中職學生這一群體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方案。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其目的是為了培養人,音樂能磨練人的心性,能讓人懷有高尚的信念和細膩的情感,其兩點中職學生成長過程中尤為重要,以此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張利娜.淺談中職幼教專業樂理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z3):308
[2]馮曦.淺析在中職樂理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3,(48):28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