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星
摘 要:音樂是一門偉大的藝術,它通過聽覺向人類傳達感情。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當重視音樂情感的體驗,把情感品味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最重要、最有效的情感審美方式就是聆聽音樂。闡述了聆聽活動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聆聽的主要內容,提出了幾點培養小學生聆聽習慣的措施。
關鍵詞:聆聽活動;小學音樂教學;應用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當突出音樂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從學生的聽覺入手,豐富其感情變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聆聽活動是音樂教學的基礎,這是小學生音樂教學中應當秉承的教學準則,通過聆聽把那些具有審美價值的音樂作品傳承給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用純凈的聲音愉悅小學生的感情,激發其熱情,因此在教學中,應把感情放在首要位置,開展有效的音樂聆聽活動,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的美感,激發起學習主動性。
一、聆聽在音樂欣賞中的重要性
音樂欣賞就是通過聆聽音樂來獲取音樂的美感享受,從而達到滿足感情和理性的需要。任何一曲音樂都是人類感情的真實流露。聆聽作為音樂欣賞的基本手段,是一切教學活動展開的前提,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審美體驗。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時期,可能很難了解音樂中蘊含的復雜情感和背景,但是小學生對音樂有著天然的理解能力,開展聆聽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感宣泄。
二、聆聽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主要方式
對于學生而言,聆聽就是接觸、認知、熟悉音樂語言的過程,在音樂欣賞體系中重視學生的聆聽方式的培養能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本質理解,有效地讓學生感知音樂的旋律之美和情感之美,
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音樂美感。
聆聽音樂的方式多種多樣,既包括純音樂聆聽,也有綜合體驗式、刺激式、背景式等聆聽。純音樂式聆聽要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的音響形式方面,把音樂作為流動的形式來欣賞,但是這只能讓學生欣賞到音樂的形式美,不能讓學生把形式和音樂內涵結合起來,這對于聽眾的音樂修養要求較高,不適合小學生的聆聽。綜合體驗式聆聽要求聆聽者注意傾聽音樂的形式方面,獲得音樂審美的愉悅,而且把注意力放在對音樂內涵的體驗上,還
可以通過音樂想象力追尋音樂中所表現的形象和意境。這兩種聆聽方式都是通過貫注的傾聽音樂獲取音樂美感體驗。而刺激式聆聽是把音樂當作消遣和刺激源,憑借音樂的狂暴、刺激的音響和節奏沖擊聽覺神經而獲得身體上和心理上的放松。
三、音樂欣賞中聆聽的主體
音樂欣賞是一個漸進的學習過程,也是聽覺的感知和想象相結合的認知過程,這一過程對于學生的要求較強,需要學生主動聆聽、主動想象。音樂欣賞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扮演著引導的作用,音樂畫面的想象和音樂美感的體味都是學生通過聆聽獲取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欣賞能力和音樂理解能力,雖然音樂的情感可以通過相關的圖像或數字的方法顯示出來,但是由于聆聽主體的不同,其生活閱歷、思想感情、個性特征、藝術修養以及審美趣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所以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的聆聽,根據學生的音樂興趣和主體差異進行詳細地講
解,盡量為廣大的學生主體營造良好的音樂欣賞氛圍。
四、欣賞音樂中聆聽的主要內容
音樂是一種藝術美,是人類感情的宣泄和表達,因此音樂教師應當注重音樂形式和音樂情感的聆聽,在實際教學中,聆聽活動應當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美
音樂美主要是旋律之美,音樂的旋律是把聽眾吸引的重要因素,旋律在音樂中綜合了藝術美,構成了歌曲美的主體,通過旋律的變化來表達音樂隱含的情感和精神內涵,凸顯了聽眾對于生活的態度。
2.伴奏美
伴奏美的主要作用是烘托和渲染歌唱旋律。優秀音樂需要優秀的伴奏進行輔助表達情感,把主旋律不能表達的意境和形象利用伴奏表達出來,從而達到音效互補、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比如,舒伯特的歌曲伴奏就是通過輔助音樂來表達感情的。然而,不是所有的歌曲都有伴奏,也并不是所有的歌曲伴奏都有這樣的特點。因此,不論音樂伴奏的形式如何、特點如何,音樂伴奏在音樂藝術中只能扮演著次要角色。
3.詩詞美
音樂的歌詞優美是優秀音樂的特點,也是學生要聆聽的重點之一,歌詞的遣詞造句使用是用來表達音樂的意境美,其作用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把現實中較為復雜的生活內容、生活情感用朗朗上口的音樂歌詞吟唱出來,完美地表達了音樂中的意境,是音樂不可缺少的內容要素。教師在引導小學生聆聽音樂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歌詞理解能力,把歌詞的意境和旋律伴奏的意境結
合起來,同時還要注重音樂中各種美的要素的結合,共同構建出音樂的綜合美,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聆聽能力。
五、培養小學生音樂聆聽習慣的措施
小學音樂教學具有特殊性,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音樂鑒賞力不足,沒有經歷現實生活的情感考驗,所以在音樂聆聽上要設置不同的聆聽內容,側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聆聽能力,激發其音樂欣賞的積極性。
1.創設語言情境,激發聆聽興趣
小學生學習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教師的態度決定了學生的上課效率,對于小學音樂課,要注重課堂氣氛的調節,教師要把心態定位在與學生同齡的階段,用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語言營造樂觀向上的課堂氛圍,用飽滿的精神、歡快的情緒來感染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感到教師的話語時刻吸引著他們,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充滿歡樂的地方,他們才能聽得進去,才能靜下心來聆聽,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圍繞音樂元素,學習聆聽的技巧
在音樂教學中,很多學生存在著不知道如何聆聽音樂的現
象,這就要求教師從音樂的本質出發,把握音樂的熱點,針對性地加強學生的音樂聆聽技巧。如,聆聽節奏的培養,在學習歌曲前,教師可以用打擊樂器演奏幾個不同的節奏讓學生尋找相同的節奏類型。在聆聽完一首音樂之后,引導學生講解其特點,并鼓勵學生進行現場演奏;引導學生抓住樂曲中強弱的對比去聆聽,感受音樂表現的情感;對學生加強樂器、音色的辨認,同時啟發學生聆聽不同音色所表現的不同形象。
3.利用多維組合,注重實踐體驗
單純的聽覺訓練并不能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熱情,只有把聆聽活動和身體反應結合起來,才能激發小學生的音樂興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音樂旋律通過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過圖形譜幫助學生直接接觸音樂本身,通過圖形的大小、線條的粗細、色彩的明暗展現旋律的規律,通過律動、表演等形式表現音樂,引導學生在體驗音樂的情景中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總之,聆聽活動是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也在音樂欣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訓練學生的聆聽能力,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是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重視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馮丹.樂器教學中學生聆聽習慣的培養[J].江蘇教育,2009,8(03).
[2]陳金弟.音樂欣賞教學——聆聽音樂[J].文體藝術,2010,8(29).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草橋鎮周嘴中心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