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
開完班主任會,我氣沖沖地推開了教室前門,也許是我的臉色凝重,教室里鴉雀無聲。
我拍了拍桌子,故意壓低了聲音:“誰周末在小區(qū)里踩踏花壇、折枝摘花,干壞事了?”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犯錯似的低下了頭。我語氣更加嚴厲:“若是自己不承認被別人舉報出來,后果更嚴重。”這時,只見小逸微微地舉了下手。我氣急敗壞大聲喊道:“到前面來。”他像一只受到驚嚇的小雞,一步一步地挪到講臺前。任憑我怎么問,他就是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我把他叫出教室,我說:“我不跟你發(fā)火,我只想知道你干了什么壞事!”他小聲說:“我在門前的小樹邊小便。”我一聽頭都大了,“你怎么可以干這樣的事?”只見他滿臉通紅,頭更低了。我心里極其煩躁,我繼續(xù)追問:“你為什么要干這種事?”他低著頭,不說話,像罪犯在等待最終的宣判,就這樣持續(xù)了幾秒鐘……看到孩子默默地流眼淚,我的心軟了,語氣緩和了許多:“能告訴我你是怎么想的嗎?”他喃喃道:“植樹節(jié)那天,我跟爸爸去買了一棵小樹,我們把它種在樓下的院子里。”“那你為什么要在小樹邊小便?”我質(zhì)疑。孩子遲疑片刻說:“在安徽老家,大人是這樣做的,爸爸說這樣方便,還能給樹增加營養(yǎng)。”他還是低著頭,不敢看我一眼。
此時我的心中像打碎了的五味瓶: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可是他的初衷是善良的,我差點冤枉了一顆純潔之心。他在小樹邊小便有損市容,給小區(qū)居民帶來壞的影響,人人見之理應(yīng)批評,但是我們?nèi)羰悄芏嘁环帜托呐c傾聽,可能會發(fā)現(xiàn)隱藏孩子心靈深處的真實想法。孩子有什么錯呢?他只不過是仿效老家人的做法,他只不過是想給自己種的小樹施肥,如果這樣也該遭到批評與指責,
實在是枉為人師。
有人說:“沖動是魔鬼。”看似夸張,卻是一句金玉良言。作為一名班主任,通過這件事,我有了一點想法:首先,遇事冷靜、耐心傾聽。其次,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與學生交流。我們常說,只有心靈是平等的,才能碰撞出火花。若是老師以強勢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勢必造成孩子膽怯的心理,孩子會對教師產(chǎn)生敬畏,教師和孩子之間就會產(chǎn)生隔閡。大家想,有了隔閡,還能交流嗎?所以,保持平和心態(tài)才能看懂孩子的真實內(nèi)心,切禁簡單粗暴、主觀臆斷。
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吐艷離不開我們愛的奉獻;在金秋的碩果園里,碩果累累離不開我們心的澆灌,讓我們以東風化雨之情,春泥護花之意,培育人類的花朵,繪制燦爛的明天。
(作者單位 山東省威海市經(jīng)區(qū)長峰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