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堂
摘 要:目前,我國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還處在探索階段,其教學方式還不能滿足高中信息教育的發展,存在著很多不足。近年來,大多數學校和教師都積極改進教學方式,引入課堂組織模式進行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課堂組織模式;有效教學
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信息技術教師擔任著培養優秀信息技術人才的使命,不僅要給學生傳授信息技術的理論和實踐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師在信息技術課上,采用課堂組織模式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進行知識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了教學質量。本文就從幾種課堂組織形式教學來探討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方法。
良好的課堂組織教學模式能促進師生之間和諧的交流互動,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熱情,理解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健全學生人格,保證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課基本的課堂組織形式有以下幾種:
(1) 發現式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他科目,計算機有很多方便神奇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計算機操作技能進行探索,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有利的學習環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環節中,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好習慣,他們獲得的成就必然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計算機中隱藏著很多比較方便的技能,如一些快捷鍵,F2可以重命名、Ctrl+A選中全部內容、Ctrl+C復制、Ctrl+V粘貼等,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快捷鍵的特點,發現更多的快捷鍵并得出正確的結果,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圖文并茂地講解及演示。信息技術課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在講解信息技術知識的時候,可以借助設備邊講解邊演示,讓學生獲得大量的圖片知識,消除眼部疲勞和枯燥乏味感。如在“搜索網上資源”一課中,教師可以在把課前制作好的Flash動畫課題給學生展示,逐步講述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然后以百度搜索引擎為例,講解如何打開瀏覽器、輸入相應的網址、收藏網頁和網站等,以生動形象的表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識。
(3) 分組討論競爭教學模式。目前科教版新課標倡導教學理念倡導“合作、管理、競爭”。在信息技術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如興趣、愛好和特長等,把學生分成幾個組,在分組的時候,學生的年齡、性別、成績和社會經驗等都要均勻分配,小組成員最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可以使學生互補互助,既有利于公平競爭,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如教師提出要買一個3500元左右的電腦,問要如何進行配置,才能買到一臺低價錢、高配置、性能好的電腦。學生在接到任務時,應該從多方面獲取知識,看誰學習最有主動性?誰收集的信息和信息渠道方式多?誰的信息最準確?哪個小組的協作能力強?然后由各組人員對自己的結果進行闡述,其他小組可以隨時提出問題進行刁難,最后教師評價各組的勞動成果。這種既有協作又存在競爭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優異和班級團結互助的凝聚力。
(4) 拓寬認知教學模式。由于信息技術課在我國興起的比較晚,大多數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課時也比較少,選擇的信息技術課本的知識也不全面。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在原有的信息技術內容中進行基礎知識的拓寬。如在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課時中,除了給學生講解基本的信息加工軟件,還可以對圖形圖像制作、聲音處理、網頁制作、殺毒軟件以及office辦公軟件等知識進行拓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了解。高中信息技術課本通常只會提到比較基本的軟件和功能,如Acdsee、Photoshop、3D Max、CAD、360安全衛士、視頻播放器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涉及的軟件進行基本的講解,因為這些工具軟件不僅能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動力。
總結: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上,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組織學生,和學生進行較好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保證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從而成為能獨當一面的信息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周丹.如何打造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J].青少年日記,
2012(8).
[2]張永生.淺議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3(18).
(江蘇省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