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楓
[摘 要]輔導員是我國高校德育教育的一線工作者,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對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淺析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作為高校輔導員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應當發揮其德育教育的重要功能。
[關鍵詞]輔導員 德育教育 音樂 音樂教育
高校輔導員是連接學校與學生的橋梁,是當代大學生的良師,更是益友,他們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一線傳播者。他們不僅傳授學生科學知識,更在日常生活中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塑造純潔崇高的思想靈魂。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輔導員的工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否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最終成才,使其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實現自我價值的人,這與輔導員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現德育教育密切相關。
音樂教育能把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形式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其中蘊含的道德思想內涵會使高校的學生在提高音樂審美感受和音樂表現力的同時,心靈得以凈化,道德情操得以升華,從而完善人格,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音樂教育的這種陶冶情感、凈化心靈的德育作用便是其道德的教化功能的實施。重視發揮音樂教育從而解決德育教育問題的作用,我國自古已然。《樂記》上曾記載:“樂者,施也。”又言:“先王之為樂也,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德矣。”中國自古就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傳統。古人將“禮”、“樂”相提并論,認為“禮可修外”,“樂能修內”,則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樂也。”孔老夫子曾認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他們把音樂看作是對人們進行思想教育的有利工具。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在《藝術教育改革與發展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中指出:“思想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說教,必須像春風那樣‘隨風潛入夜,通過漸進方式進行。”而音樂教育的特點就在于它把藝術性與思想性融為一體,對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是進行德育教育的生動形式也是重要形式。由于音樂教育是通過對音樂的審美因素的反應來進行的感知教育的,學生大量且廣泛的接觸音樂作品,就能增進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他們的鑒賞和創造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并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學生的感觀被充分地調動,從而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生的體驗,并使其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從這方面來說,音樂教育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說教來得自然和真實。現代音樂教育的目標不只是培養音樂家,而且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音樂所獨特的形式和手段,培養出高尚、完美的現代人,這也是德育所要達到的要求和目標。
輔導員完成德育教育的過程有一重要的形式就是是音樂教育,將思想道德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并且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以完成德育教育的使命。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成為我們及社會關注的問題,高校輔導員應當通過音樂教育開發我國高校的德育教育功能,推動并發展我國教育事業。
音樂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通過音樂所產生的美感教育來啟發學生的道德情操,將音樂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是其最大的特點,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及的。而音樂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中的音樂教育,要求更是相對高一些。
德育的意思即是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三個方面,同樣音樂教育中的德育也包括這三個方面。當代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他們的心理承受著外部環境和內心世界的沖擊。因此,高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緩。解決高校青年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就應努力促使音樂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使之產生更好的德育效果。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迅猛發展,如何進行全面的德育教育,已經成為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音樂教育是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它通過傳播音樂藝術知識,指導音樂欣賞,組織文藝活動等從而使德育教育得到良好的滲透。
當前,音樂教育正日益受到高校師生的廣泛關注,許多高校開始重視對學生的音樂教育,目前高校的音樂教育工作正陸續開展,對于德育教育,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輔導員沒有將自身擺放到應有的主動的并積極參與到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位置中來。面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和德育方面的問題,有的輔導員總是采取回避,事不關己或避重就輕的態度,或者干著急,忽視了德育教育的多方面的有效途徑,同時也體現了輔導員對思想政治教育認識的不足;
2、學校的管理層沒有足夠的重視。學校是個大的育人環境,輔導員是德育。教育的一線實施者。雖然學校管理層對輔導員都提出了德育要求,但對輔導員實施德育過程的指導和調控不力。
3、水文環境對于人的品德的形成、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多數人認為,我們講音樂教育的環境總是狹隘的,比如在一層不變的音樂教室里,其實,他們忽視了課堂外整個校園的優雅環境,忽視了大自然的優美環境,當然也忽視了家庭、社會的音樂大的無形環境對德育的影響。
輔導員加強音樂教育在高校學生中的德育功能,需要在課堂和課外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一是在將新的音樂元素引入班會課堂之中,播放些許歌曲及音樂視頻,將傳統元素和現代化元素兩個截然不同的元素結合在一起,以符合高校學生的現代化科學教育;
二是在課間通過個班相關班干部引導學生播放合適的音樂。我認為,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充分運用音樂環境的引導。現在課間學生都喜歡放一些音樂,如《愛的供養》類的流行歌曲,雖然我們很容易接受它,但我們在時間的縫隙里更容易遺忘它,從純粹的藝術欣賞角度來講,它對學生心靈的啟發和熏陶沒有太多的價值。所以,我認為對此可以適當的接觸,卻不可狂熱的追逐。輔導員可以通過培養相關的班干部在課間播放一些有欣賞價值的音樂,這是因為音符愉悅的音樂,對周圍的噪音有減弱作用,讓學生一天都擁有好的心情。譬如:上午課間和下午第一節課前播放一些輕松活潑的歌曲,疏緩學生緊張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最后一節課課間播放一些優美寧靜的歌曲,讓學生的心靈從緊張煩躁的學習中解脫出來,獲得平靜,從而減少因煩悶而發生不幸的校園事件,讓學生沐浴在音樂教育的校園文化里,自然中增進學生對校園的感情,在愛校的同時自覺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在音樂中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在音樂中汲取人類大愛的情操,關注苦難,與人友善,保護環境及與各類生靈和睦共處等高尚的情懷。
三是積極推進班級歌曲,普及歌曲及器樂知識。可根據每個班級的學生共性與特性,制定自己的班歌,如《感恩的心》、《明天會更好》、《掌聲響起來》、《相親相愛一家人》等,有利于洗滌學生心靈,加強班級凝聚力;三是要組織所帶班級的同學積極響應健康的校園或者班級音樂文化方面的活動,陶冶學生心靈和情操。并組織多種形式的音樂文化活動,使其各項活動都有利于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教育,言行的規范,情操的陶冶。如舉行小型歌詠比賽、高雅音樂的欣賞會、民族音樂知識競賽、“熱愛生活”小小文藝匯演、中外藝術欣賞會、積極組織參加每年校園文化藝術節等音樂文化活動。
總之,高校輔導員通過高品位班級音樂文化環境的創設,培養學生個性,激發學生潛能;通過積極健康的校園音樂文化熏陶,增強師生之間的凝聚力,強化德育創新工程的效果。努力完成音樂教育中德育功能的思想滲透,讓道德學習在音樂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完成。
(責任編輯:文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