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潛,寶景春
摘 要: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是黨的戰(zhàn)斗堡壘。因此,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切實推進實現黨內民主,加強民主制度建設尤為重要。高校學生黨組織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和高等教育的基本單位,他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他的黨內民主與民主制度建設既在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整體框架之中,又因其組織成員的特殊性而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高校;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民主制度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092-02
一、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的理論依據
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作為黨內民主建設的一部分,他必然遵循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根本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自1847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誕生之日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民主性質就被毫無疑問的寫在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綱領與章程中。毛澤東在馬列主義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實際著重強調了黨的組織原則為民主集中制,對黨內民主建設做了新的發(fā)展。十七屆四中全會及黨的十八大更是總結建黨90多年的經驗,提出了“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這一重要論斷??v覽馬克思主義學說創(chuàng)立以來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與發(fā)展,能夠為我們進行高校學生黨組織民主制度建設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撐。其最直接的理論依據則來源于我們黨對黨內民主建設的具體闡述。
二、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的原則
1.自由平等原則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1]。每一個人因其具有獨立的意志,才能夠自由自覺地活動。意志自由作為人類的自由定義是絕對的。在絕對的意志自由支配下,人類會不斷追求行為自由。而行為自由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我們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的自由原則即是充分尊重組織個體絕對意志自由與相對行為自由的認識基礎上,民主制度的確立既要保護組織個體的絕對意志自由,又要對其行為自由具有約束性。
所謂平等,就是人與人在社會上處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義務[2]。平等的原則也直接體現在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每一名黨員都必須履行黨員義務,黨的任何一級組織直至中央都無權剝奪黨員應該享有的權利。因此學生黨組織民主制度建設中也必須體現平等的原則,每一項民主制度對每一個黨組織成員都適用,標準具備同一性。當然這里也需要認識到平等與平等的實現是有區(qū)別的,因黨組織成員個體之間的差異導致的平等權利無法絕對平等的實現是與平等原則并不沖突的。這一點正如馬克思所說平等“它不承認任何階級差別,因為每個人都像其他人一樣只是勞動者;但是它默認不同等的個人天賦,因而也就默認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權。所以就它的內容來講,它像一切權利一樣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利?!盵1]
2.公開競爭原則
高校學生黨組織民主制度建設是為了推進黨內民主,從而實現由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宏偉目標。而黨內民主的實現需要組織所有成員都能充分行使參與權,而參與的前提是知情權的實現,這就要求學生黨組織的民主制度建設需要遵循公開原則。公開原則包含了三個方面,其一為黨務公開,其二為程序公開,其三為制度本身公開。這一原則能夠保證組織內所有成員對組織的情況有全面的認識,并形成自己的觀點予以表達,實現參與權的充分、正確行使。
在學生黨組織民主制度建設體現公開原則的前提下,組織所有成員在自由平等基礎上,以競爭的原則行使黨員的選舉權、被選舉權、監(jiān)督權等基本權利。競爭是一種社會互動形式,指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對于一個共同目標進行爭奪的正常活動。競爭原則在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中應具有三個特征,其一為規(guī)范,競爭手段規(guī)范、競爭內容規(guī)范,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利用各種規(guī)范的手段展示自身才能;其二為相容,競爭的結果無論勝負,競爭雙方都依然是組織成員,繼續(xù)和平共處,競爭是為了選拔人才而不是為了打壓、排擠他人;其三為有序,競爭的過程有序、公開,無論競爭者和非競爭者都在競爭過程中遵循一定秩序。
3.民主集中原則
“民主集中制”是我黨的組織原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是我黨長期實踐基礎上達成的共識。高校學生黨組織進行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不能拋開民主談集中,也不能拋開集中談民主,黨內民主制度的構建需要體現民主集中原則。這是符合高校學生黨組織集中過度與集中不力共存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的。民主要充分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黨員可以通過民主制度找到享有自身權利的途徑。集中要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在制度建設中要體現少數服從多數,黨員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則。遵循民主集中的原則進行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構建就可以保證組織生活既生動活潑又高效有力。
4.合作協(xié)商原則
高校學生黨組織成員存在了諸如地域廣泛、年級不同、民族多樣、成長環(huán)境復雜等構成的多元性,這就導致黨員雖然信仰相同,但對權利的訴求,對組織建設的看法上存在了多元性。因此,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就不能單純的以民主表決來解決,而是要遵循合作協(xié)商的原則,在民主制度構建中開拓渠道,能夠在合作協(xié)商的原則指導下廣泛聽取不同意見,既尊重多數人的正確意見,又照顧到少數人的合理要求,使制度建設真正推動黨內民主的發(fā)展。
三、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的目標
1.保障黨員民主權利
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是黨內民主的根本要求,同樣是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的基本目標。這一目標是要通過民主制度建設來實現每一名黨員享有民主權利的過程中有理、有據、有序,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jiān)督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基本權利是通過制度來實現,而非由某個人或某個領導來決定。保障了黨員的民主權利就能夠激發(fā)黨員提升黨性修養(yǎng)的動力,激發(fā)黨員為人民服務的熱情,激發(fā)黨員時刻保持其先進性的自覺。
2.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
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要把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以制度來約束與督促黨員在組織生活中充分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從而保證學生黨組織的純潔性與先進性,保持黨組織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持了優(yōu)良作風,就能進一步促進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取得實效,就能不斷推動黨內民主的發(fā)展,更廣泛的人民民主就能得到實現。
3.增強基層組織活力
高校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以增強基層組織活力為目標,就能在這個目標指引下,以制度建設來調動和挖掘黨員的自主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黨員的廣泛參與下不斷增強組織活力,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與此同時,高校學生黨組織是廣大學生黨員實現政治追求,肩負起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的重要平臺。所以,增強基層組織活力成為黨內民主制度構建的又一重要目標。
四、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的實踐要點
學生黨組織一般是由學生黨員構成,或者由學生黨員與教師黨員共同構成。這一特殊性決定了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在實踐過程中與其他類型基層黨組織是有區(qū)別的。我們認為,在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構建過程中應堅持民主選舉與民主決策相統(tǒng)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與黨內監(jiān)督相統(tǒng)一、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統(tǒng)一。
1.民主選舉與民主決策相統(tǒng)一
民主選舉與民主決策,是黨內民主建設的兩項基本內容。民主選舉是黨員根據自己的民主權利,選擇黨組織的領導人員。從根本上說,學生黨組織領導人的領導權、決策權和管理權,都是由黨員以選舉的形式授予的。黨內民主選舉是實現黨內民主的一種基礎性形式,是構建民主制度、發(fā)展黨內民主的關鍵所在。選舉需要民主,決策同樣需要民主。因為黨員對黨組織領導人員權力的授予不是授予某個個人,而是授予一個集體即黨支部委員會;而且這種權力的授予只涉及部分權力而不是全部權力。所以決策也應該是由這個集體的成員共同討論決策;而且因為權力的授予只涉及部分權力,所以普通黨員仍有權利參與黨組織的重大決策[3]。由此可見,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建設要堅持民主選舉與民主決策相統(tǒng)一,不能只有選舉民主而沒有決策民主。
2.民主選舉、民主決策與黨內監(jiān)督相統(tǒng)一
黨內監(jiān)督是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吨袊伯a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了“黨內監(jiān)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4]那么在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建設中黨內監(jiān)督則是集中在對學生黨組織的支部書記及支部委員的監(jiān)督上。而學生黨組織一般規(guī)模較小,人數較少,作為基層組織無法設立專門的監(jiān)督機構,因而經常導致黨內監(jiān)督的缺失;另一方面學生黨組織成員間或師生關系,或同學關系,關系較為親密,黨內監(jiān)督往往流于形式?;诖它c考慮,學生黨組織民主制度建設中應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與黨內監(jiān)督相統(tǒng)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既是推行民主的過程,又可實現監(jiān)督作用。在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中將黨內監(jiān)督貫穿于換屆改選、組織發(fā)展、民主評議等組織生活的全過程,從而保障黨內民主得到切實推行。
3.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統(tǒng)一
“民主”一詞誕生于古希臘,隨著民主的發(fā)展出現了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在現代社會,無論是社會主義民主還是資本主義民主,在民主推行過程中大多采用間接民主的方式。而對于學生黨組織這樣的基層組織來講,則可以將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統(tǒng)一。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就提出了“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盵5]因此,在學生黨組織黨內民主制度構建中針對不同的事務與情況綜合發(fā)揮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不同作用,能夠使黨內民主制度的構建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壽林.論社會主義民主原則[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
[3]陳德喜.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理論原則和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
[4]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中央紀委[Z].2004-2-17.
[5]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20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