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益彪
摘 要 強有力的班級凝聚力反映一個班級良好班風、學風、校風的前提 ,也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心理學提倡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人,強調人性的積極面,開創十余年間蓬勃發展。本文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來對目前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進行研究,從學生積極情感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三個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希望為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提供新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凝聚力 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Reflections on College Class Cohesion Construction
in Pos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LU Yibiao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Strong class cohesion reflects a good class styl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emise of the style of study, school spirit, as well as counselors work. Actively promote the use of psychology who appreciates the look, emphasizing the positive side of human nature, and create thriving more than ten years. In this paper, carried out b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class research universities currently building cohesive,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from the student, positive personality and pos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al systems offer some thinking three, hoping to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class cohes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methods.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ohe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積極心理學開創十余年間蓬勃發展,積極情感體驗、積極人格、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為其三大支柱,其提倡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人,強調人性的積極面,善于發現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并運用這些積極力量使人類生活得更幸福。①
凝聚力是反映一個群體成員之間相互吸引和對群體成員身份予以重視的程度,是組織中全體成員意志和行為擴張性的有機重組和升華。班級凝聚力的培養是創建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的前提,是形成良好班風、學風、校風的前提,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內容。班級目標、班級“核心”人物、班級成員心理的滿意程度、對班級的認同感歸屬感等均對班級凝聚力產生影響。九零后大學生是改革開放壓力的承受者,主體意識強烈、善于思考、更加善于張揚自我個性、相對缺乏團隊忠誠感,使班級凝聚力建設面臨不小的挑戰。加之現在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各種利益關系較為復雜,利益群體的多元化,思想觀念的多樣化,使得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遇到嚴峻挑戰。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刻,面對各種錯綜復雜形勢,對高校青年學生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進一步提出了要求。
目前的班級凝聚力建設主要集中在“行為榜樣、思想教育、利益制約和共同責任權益意識”這幾個方面的研究,也有學者試圖用組織公民行為理論對班級凝聚力建設做有益嘗試。 Fredrickson提出努力培養組織成員的愉悅、興趣、自豪和滿足等積極情緒,這些情緒能使個人改觀,也能通過影響組織中的他人和顧客給整個組織帶來變化,從而有助于組織的興旺和發展;②也有學者通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③結合目前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與積極心理學相關知識對凝聚力建設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1 關注學生閃光點,加強積極情緒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如果要發展個體積極人格、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增進個人的積極情緒體驗。④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一種帶有明顯積極的情緒,能促使學生個體將已有的經驗和新的消息相互整合,通過個體行為達成其目的,完成積極的情緒體驗。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我們主要是通過抓班級學生的兩頭來管理班級,我們要試著更多地用“發現美”的眼光去尋找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反饋,讓受教育者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由教師向他傳遞一個積極情緒體驗,讓他們繼續保持自信樂觀、謙虛謹慎等優秀品質。⑤
2 激發主體參與意識,學會自我管理教育
教師在關注學生閃光點的同時,需要激發學生主體去參與到班級凝聚力建設中來。對于個人而言,樂觀進取的態度帶來勇氣與堅韌,對于整個班集體建設而言,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帶來整個班集體的活躍,形成一種自發的向心力,個別同學的積極心態能感染周圍一批同學,最終促進整個班集體的良性發展,有助于挖掘各個個體的優秀潛質。
樹立班級成員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學會感受幸福的能力,體驗班級活動參與過程,珍惜班級榮譽的獲得,體驗積極幸福的心理體驗過程。在日常教育中要將培養學生的幸福觀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逐步培養班級學生從教師管理教育到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過渡轉變。endprint
3 創造積極外部環境,引導學生參與班級建設中
積極心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去積極地肯定人,重視人的發展。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必定要回歸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人的發展和人的解放的問題上來,這一點和積極心理學不謀而合。⑥在日常思政教育過程中我們注重對受教育者積極向上情緒的挖掘掘,努力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班級中要營造一種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需充分認識到“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一觀點。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班級“抱團”現象,學生學習等表現往往以寢室或小團體為單位呈現兩極分化,這既給我們的思政工作開展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我們開展班級工作指明了方向。具體就是要充分利用班會、文體活動、團日活動等在日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以寢室為單位來開展工作,并向這一群體傳遞一種積極的心理情緒,利用積極的班級環境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利用開展班級(團支部)建設積極的班級文化,利用豐富有內涵的社團活動帶動多元的社團文化,也要利用好新型輿論宣傳手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積極先進的思想。
總之,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工作中適當給予學生積極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發揮班級骨干及社團等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多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學生,鼓勵和強調學生的積極面,引導其發現自身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這為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與方法。
課題來源:浙江中醫藥大學2012年校科研基金2012SY07
注釋
① 崔麗娟,張高產.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科學,2005.2:402-405.
② Fredrickson B L.Why positive emotions matter in organizations:Lessons from the broaden and build model.Psychologist Manager Journal,2000.1(2):131-142
③ 張建.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2:16-19.
④ Seligman M E P, Steen T A, Peterson C.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60(5):410-421.
⑤⑥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