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芬
摘 要:近些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在城市建設這個領域,市政道路工程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它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急需進行嚴格地規劃和控制。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日常交通的便利程度,同時,它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體現和標志。
關鍵詞:城市建設;市政道路;維護施工;解決措施
在市政道路項目運營中,施工工藝和維護技術可謂是重中之重,它對于工程質量和維護情況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不但要堅決遵守施工規范,按照規范進行施工,而且要對市政道路建設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成因進行分析,從而科學有效地利用資源技術,做到對重點難點的管理控制。以下是在市政道路建設中存在一些常見問題。
1 市政道路維護施工常見問題
1.1 市政道路維護管理與工序不協調。在市政道路維護和管理時,由于與施工程序不協調、管理疏忽或不當,往往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錯誤發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維護成本和時間。
1.2 市政道路路面水損害問題。市政道路路面出現水損害現象,其主要原因包括路面行駛車輛負載量超標、行駛車輛速度過快、所在區域一定時間內雨量過大等。
1.3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存在的問題。由于路面基礎強度不夠,導致路面結構早期被破壞。因施工管理與控制不當或者施工前規劃設計不合理等原因,與道路附近的管線電力工程交叉施工、隨意開挖導致路面出現部分塌陷、平整度不達標、跳車等破壞。因為施工工序不合理或者路面縱橫坡設計不達標,導致行車遺留安全隱患或路面容易產生積水。瀝青或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差、縱橫向裂縫、斷板、挪移、車轍、龜裂、壅包、角隅損害。出現這些的病害主要原因是工程質量監控不嚴格、施工工藝采用不當、一味追求工程進度。
1.4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存在的問題。市政道路路基產生沉降、下陷等現象,引起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進行路基施工時,路基用料中的含水量嚴重超標,導致在填土壓實時沒有達到設計規劃要求的嚴實度,從而留下道路路基沉陷的安全隱患;填方后未完全壓實而導致的下沉;未根據當地區域地質結構對較軟地層進行科學分析規劃;施工時沒有按照設計要求控制路基填方量,引起市政路面出現縱向裂縫;下水道及管道的構造與基礎銜接處因材料使用不合理或是碾壓路面時沒有足夠的壓實;路基規劃或者是施工方法不合適造成的道路地基下沉。
2 市政道路維護及施工常見問題的解決措施
我們已經分析了市政道路維護及施工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及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在嚴格遵守施工維護規范章程的同時,根據不同的成因,合理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2.1 加強維護管理和監督。在市政道路維護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建立一個完善合理的管理體系,包括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其次是對維護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環節加強監督檢查力度,保證維修和護理的工序相一致,確保沒有紕漏,不會影響工程的進度和質量。最后就是對維護人員、維護環境、維護材料、維修方法、維護機具等因素進行全方位系統的控制和管理,確保維護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維護質量都能符合規范設計要求。
2.2 市政道路路面裂縫維護的措施。針對市政道路瀝青路面裂縫的維護措施主要包括對于常見的由溫度差異而引起的瀝青路面裂縫,通常可以將有裂縫的路面清掃干凈并且用適量的液化瀝青均勻地噴灑在含有裂縫的路面,然后再均勻地撒上若干層純凈和干燥的石屑或粗砂,最后利用重型壓路機將其進行碾壓;對于由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而造成的裂縫,需要在裂縫幾側的一定范圍內進行開槽,挖掘刨除其瀝青路面面層,然后先將裂裂縫必須用達標的土壤填實,再沿著裂縫加鋪一層纖維土,最后重新分層地攤鋪。
2.3 市政道路路面水損害的維護措施。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水損害的維修及養護措施主要包括:(1)填砂封固,就是采用細土料攪拌而成的瀝青路面常用的混合調料,大多數用于較平整的瀝青路面抗滑能力的改善,增加路面基礎密度,防止水和空氣侵入路面;(2)填霧封固,就是采用適量的清水來進行慢凝液化瀝青的稀釋,并將其灌入路面細小的裂縫當中和間隙內,其主要作用就是對陳舊瀝青路面進行保護;(3)碎石封固,就是首先在瀝青路面表層均勻地噴灑乳化瀝青,然后馬上進行土質用料的鋪蓋與壓實,碎石層面通常被用在低交通量的瀝青路面結構中的磨耗和防滑層之上,碎石層主要還是應用與提高路面的防滑能力和荷載量較小的磨耗層上。
2.4 市政道路施工問題的解決措施。在施工開始前,處理好開工前的相關工作,對施工區域下方的電力線路及用水管道進行核查分析,做好設計圖紙的合理布局和規劃,并對施工圖紙及方案進行審核研究,對設計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建議和相應的解決辦法。確保滿足施工前各項規范要求再進行施工。
在施工前期,首先要先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測量,每隔規定范圍在道路的中間放樣樁點,在每一個的放樣點砸入木樁,再在木樁的四周用水泥進行加筑,以使木樁固定牢固。在路基施工前,要對道路附近的殘留雜物清理干凈,若原始地面上是種植土,要將其替換成用來填筑的路基土。在對路基土進行填筑前,需要注意把原來的溝渠填平或引流。
路基填土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手段,選用水平分層填筑法是比較普遍的施工方法,每填完一層土后,一般選用十五噸左右重的壓路機進行壓實,所填的每層土的平均厚度要嚴格控制在190mm范圍內,并且要把滲水度高的土層填在路基的底層,把透水質量低的土壤填在路基上層。在路基填土時要考慮一些特殊情況,尤其是陰雨天,為了防止路基積水,可在每層的填土表面設置橫坡,以便水能及時排出,坡度大概控制在3%左右,每層土填好后,都要立即將其壓實,不要拖延時間。
瀝青路面施工時需要控制好混合材料的溫度,檢驗各種施工設備的數量、類型及配置結構是否滿足施工要求;檢測拌合機的使用性能以及確定透層油的噴灑方式,施工工藝,確定一些指標的系數等;確保瀝青混合料標準化的配比。采用非接觸式的平衡梁來調整攤鋪層的厚度,可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對瀝青混凝土面層要控制好壓實度、厚度和平整度,尤其是不能出現積水現象。
如果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采用耐磨性強、收縮性小、抗凍性好的硅酸鹽水泥,中粗砂及質地良好的碎石。混凝土攤鋪前,需要嚴格檢查模板,達到設計要求后才能進行攤鋪。如需要設置鋼筋,卸料時和攤鋪進行以保證混凝土的調和性、避免混合料離析。精心調制混凝土配合比使其能夠滿足耐磨性、基礎強度、抗凍性等規范要求,保證混凝土表面有5mm左右的砂漿層,以利于鋪面的密實度。鋪好混凝土后,要立即振動混凝土以使其密實避免過振現象。混凝土板做面時,應該清除粘漿、修補掉邊、缺角。抹面時不能少于3次,在面板混凝土上不能撒水泥粉和水。跟據自然條件和水泥材料控制好抹面的間隔時間。
3 結語
總的來說,市政道路建設中,施工和維護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合理有效地利用科技力量、嚴格按照規范和設計要求對施工和維護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管理控制,提高工程質量,節約成本和資源,保證市政道路工程順利安全地完成。
參考文獻
[1] 張學光.市政道路工程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J].城市建設,2013(14).
[2] 李海鵬.市政道路建設施工工藝及技術[J].道路施工科技技術,2012 (17).
[3] 劉建蘭.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要點的探討[J].建設信息,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