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徑,拓展合作內容,以校企深度融合促進專業改革,形成互利共贏、校企融合的合作機制和“校企合一、教產并舉”的辦學模式,實施訂單培養。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校企合作;專業建設
1 行業介紹
機械類機械專業也并非全部都只是和硬梆梆的機器打交道,比如工業設計機械專業,就是一門和藝術相關的機械類機械專業。什么是工業設計?它是科研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形成商品,符合需求,有益環保的核心過程,是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的著陸點,是產品、商品、用品、廢品相互轉化的系統方法。該機械專業就是培養具備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機械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和教學、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 主要建設內容
2.1 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
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徑,拓展合作內容,以校企深度融合促進專業改革,形成互利共贏、校企融合的合作機制和“校企合一、教產并舉”的辦學模式,實施訂單培養。
在與機械制造企業的合作中,做實訂單合作,開發與中銳教育集團的訂單班合作。通過簽訂定單協議定向培養和開辦訂單班,使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都與訂單企業對接,按企業規格要求培養學生。同時,通過訂單培養帶動整個專業的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與招生、就業。
2.2 以行業標準為統領,緊跟行業發展動向,共建校企融合的培養模式
加強與汽車行業協會、中銳教育集團、一汽天津華利汽車有限公司等行業的聯系,加強對汽車行業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學習與研究,緊跟汽車市場發展動向和汽車人才需求動向,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研究不斷修訂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培養方案,使其適合行業產業發展的要求。
2.3 以行業標準為指導,構建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以行業標準為指導,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深入改革,使課程體系能夠突出一個核心、三大能力、三個拓展能力(瞄準崗位對接,以三大專業能力為教學重點,既:保養能力、修復能力和檢測能力;保證學生持續發展,進行三個專業能力拓展,即:銷售能力、評估能力、維修企業管理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專業招生持續穩定。
根據這個指導思想,對機械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新構建,調整4門課程,新開2門課程。具體詳見教學課程進程表。
2.4 以行業標準為規范,與企業共同開發工學結合課程
在優質核心課程建設上:
(1)特色專業的所有課程都要按照職業崗位的要求,組織和序化教學內容,切實把職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全面實施課程教學改革。
(2)強化德育教育,實現全方位育人。
(3)通過借鑒國家或省部級精品課和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方案,將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建設成學院領先的優質核心課程。
教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改革發展成果的凝結與體現。通過“特色專業建設工程”,結合課程改革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開發2-3部體現工學結合、具有職業特點、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特色教材。
在優質核心課程的建設上,成立課程建設團隊,以行業標準為指導,開發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特色教材,建立試題庫、教學素材庫等。
2.5 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1)骨干教師。各專業骨干教師不少于5人,占專業教師70%。
(2)兼職教師。各專業有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專兼職教師比例達到1:1。
(3)雙師素質教師。“雙師素質”教師達到90%以上。
(4)專業教學團隊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研究成果。
在現有師資基礎上,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建成一支教學水平高、技術能力強、師德高尚的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1)“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制定“雙師”素質教師培養計劃,鼓勵教師下企業,安排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開展技術服務;每年選送青年教師4~5人到工廠進行實踐鍛煉,通過技術服務、實踐鍛煉,使他們的時間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取得相應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并提高技術應用能力。在培養最終實現培養專業骨干教師5人以上,“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90%。
2)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由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及行業能工巧匠組成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優化教師團隊專兼職結構。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共同進行工學結合的優質核心課程開發、課業設計、指導教學方案實施的全過程;參與指導課程體系改革、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實習;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兼職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培訓與指導,形成相對穩定的、優秀的兼職教師資源,專兼職教師比例達到1:1。
2.6 實訓條件建設
老話說:活好還得家什妙,專業特色的形成離不開實訓條件建設這個重要的基礎條件。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將努力爭取學校給予實訓設施建設投入,采取新建和改建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一體化教室、綜合實訓室、實踐教學基地等,形成校內實訓、綜合實訓、模擬仿真實訓和企業現場實踐互為補充、功能齊全的實訓條件。
2.7 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完善專業服務社會的功能性建設,充分利用專業教育資源,創新培訓模式,多途徑開展職業培訓,通過產學合作平臺或相互兼職,面向行業或區域相關企業開展合作開發、技術推廣、技術咨詢等服務,變學生消費型實習為生產型、效益型實習,有效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2.8 專業特色建設
特色建設是本工程的落腳點,也是難點,充分結合專業實際和行業特點,開動腦筋,在人才培養各環節勇于創新,同時注重從理論層面加以提煉。
2.9 引領示范作用
把本專業打造成培養模式、課程結構、教學方法特色鮮明的優勢專業。同時,用本專業特色建設的經驗,帶動機械設計制造群及相關專業群的課程改革、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建設和先進教學方法的實施,促進我系和學院的專業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立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書[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鞏云鵬.機械設計課程設計[S].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0.
[3]高澤遠.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S].沈陽: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徐航(1988—),男,黑龍江明水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械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