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素菊
摘 要: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強調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培養,是因為它在豐富學生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精神境界、培養學生成才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素養;成才
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一種工具,是人文性與工具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在培養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承擔著培養和塑造學生優良人文素養的重要職責。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談在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
一、培養中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人文素養表現為人的一種內在修養,它是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的一種結合,是一種靈魂,而并非能力。多數人認為人文素養的含義就是一個人對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以及對人類生存境遇的關切。筆者認為,它更多地體現在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所表現出的氣質,體現在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和人生價值觀方面。青少年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應當接受人文素養的培養,這是社會對青少年的期待,更高的愿望。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講,由于語文課程的特殊性,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教師合理有效地培養,學生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人文意識,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真正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這對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機遇,更是一個挑戰,要求不斷克服培養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創新教學思路,實現這一較高的教學目標。
二、人文素養的培養現狀和原因
“21世紀的青少年不缺乏物質基礎,更不缺乏聰明才智,最缺乏的是精神道德和人文素養的塑造。”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筆者所調查的初中生有的人文素養較低,在諸多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他們的人文素養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有的學生愛國情懷、集體意識和大局意識薄弱;有的學生攀比、拜金主義現象突出;有的學生生活不充實,精神世界極度空虛……筆者認為,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初中生本身的自控能力缺乏、學校的相關部門不夠重視、校園的人文氛圍不夠濃厚。當然,教師在這方面也有責任,有的語文教師不主動創新教學方法,不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這些都影響了初中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筆者認為,必須與時俱進,進一步加快校園文化建設,加強語文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要加強語文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
(1)積極創設人文課堂。古語有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一面鏡子,通常是學生們學習和模仿的楷模。在人文素養的形成方面同樣如此,因此,教師應當起到表率作用。積極創設人文課堂,在人文課堂的創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能沿用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相互尊重的課堂氛圍,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引領學生體會課文中的真善美,感受那些具有崇高人文精神的英雄氣概,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受到熏陶。
(2)注重塑造人文情境。相比較而言,人文環境更加傾向于一種感性的思維。筆者在此之所以如此強調人文情境的塑造,是因為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師極容易忽視這一點,造成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文情境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例子來塑造情境。例如,在講到《我的信念》這篇課文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居里夫人這位法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的執著精神,感受她發現鐳的過程中那種堅韌不拔、一絲不茍的精神和氣概。原文中這樣寫道,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賦和才能,并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這段話是一段很好的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材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這段話進行講解,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從而引發學生對人生態度的思考。
(3)巧妙滲透人文思想。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最常見的就是古今中外的詩詞、抑或文言文之類的。不難發現,這些文章都有其獨到而深刻的道理,經久不衰。所以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類課文來滲透人文思想,比如《論語十則》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為己所用,把別人的錯誤當作一面鏡子誡勉自己。此時,教師就可以從此處下手,滲透取長補短、謙虛做人、學會反省等各種人文思想,這樣學生就能潛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啟迪。
毋庸置疑,提高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是語文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它的重要地位無可取代。這是因為許多個個人的人文素養組成了整個社會的人文素養,每個人的人文素養高低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整個社會人文素養的發展趨勢。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整體人文素養較高,那么這樣的國家或民族一定是有希望的,能夠孕育出更多偉大的人物。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也不能落后,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潮流,更加關注學生的人格塑造,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發展。積極創設人文課堂、注重塑造人文情境、巧妙滲透人文思想這三種途徑,只是筆者的個人看法,還有更多的創新思路等待著我們去發現,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拓人文素養培養的新局面,為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郝亭亭.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肖觀秀.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
導,2013(6).
(重慶市渝北區統景中學)